余萍
- 作品数:2 被引量:60H指数:2
- 供职机构:江苏省老年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运动训练结合揿针治疗对中老年冠心病患者PCI术后运动能力、心肺功能及生存质量的影响被引量:53
- 2019年
- 目的:通过对中老年冠心病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术(PCI)术后制定科学、个体化,以运动训练为核心的心脏康复,结合揿针疗法,观察患者运动能力、心肺功能以及生存质量改善情况。方法:60例中老年冠心病PCI术后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三组各20例,三组患者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A组患者于心脏康复门诊接受每周3次,共12周的运动训练,包括有氧运动和抗阻运动;B组患者采用揿针,选择双侧内关、郄门、足三里、心俞、肺俞、膈俞、三阴交留针后进行运动训练。C组患者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和健康宣教。12周前后评估患者的心肺功能包括:1秒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最大通气量(MV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肺运动试验1min后心率恢复(HRR1);相关运动能力包括最大摄氧量(VO2max),无氧阈(AT),最大运动负荷(MWL);生存质量评估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对患者生理机能、躯体疼痛等8个维度进行评估。结果:①C组12周后心肺功能、运动能力及生存质量均出现不同程度下降。②A组患者心肺功能、运动能力指标均有显著改善(P<0.01);SF-36量表评估中,生理机制、社会功能、生理职能、一般健康状况四个方面有所改善(P<0.01),其余四项无明显改善(P>0.05)。③B组患者心肺功能、运动能力指标均有显著改善(P<0.01),且HRR1、LVEF、VO2max、AT优于A组(P<0.05)。SF-36量表评估8个维度均显著改善(P<0.01),其中躯体疼痛、精力、情感职能、精神健康优于A组(P<0.05)。结论:①中老年冠心病PCI术后患者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其心肺功能、运动能力及生存质量将会不同程度下降,不利于预后;②揿针治疗结合运动训练相比于单纯运动训练,能够更好地改善中老年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的心肺功能和运动能力,对患者躯体疼痛、精力、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等方面的改善也优于单纯运动训练。
- 毛立伟季鹏余萍王萍汤瑶胡树罡王磊
- 关键词:冠心病揿针
- 电针对运动后心率恢复异常冠心病患者心肺功能及生存质量的影响被引量:7
- 2016年
- 目的:探讨电针对于心肺运动试验后2min时心率恢复值异常的冠心病患者心肺功能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纳入70例经冠脉造影检查确诊为冠心病且在心肺运动试验终止2min时心率恢复值(HRR2)异常的患者,随机分为以下两组并给予12周相应干预:(1)电针组35例,常规用药管理和电针治疗;(2)对照组35例,常规用药管理。12周治疗前后通过心肺运动负荷试验、心率变异性检测测定两组患者的静息心率(RHR)、HRR2、峰值摄氧量(peak VO_2)、无氧阈(AT)、峰值通气量(peak VE)、峰值功率(peak Power)、心率变异性指标,以及简明健康量表(SF-36)评分。结果:12周后,电针组RHR、HRR2、peak VO_2、AT、peak Power及心率变异性指标均优于治疗前(P<0.05),SF-36量表在身体疼痛(BP)、生理功能(PF)、生理职能(RP)、总体健康(GH)、活力(VT)、社会功能(SF)6个维度评分高于治疗前(P<0.05);而对照组对应指标与治疗前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组间比较,电针组RHR、HRR2、peak VO_2、AT、peak Power结果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间peak VE相比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SF-36评分在BP、PF、RP、GH、VT、SF这6个维度上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在改善心率恢复异常冠心病患者的心率恢复情况的同时,可以显著提高患者心肺功能以及生存质量。
- 胡树罡王磊欧阳钢季鹏余萍王萍励建安
- 关键词:电针心率恢复冠心病心率变异性心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