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国俊 作品数:12 被引量:144 H指数:7 供职机构: 北京世纪坛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 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培养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NICE分类用于结直肠肿瘤性及非肿瘤性息肉的实时诊断价值 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探讨NICE分型对结直肠息肉样病变性质的实时诊断能力。方法2015年2月至2015年6月,4位内镜医师(主任医师和主治医师各1位、副主任医师2位)对50例患者结肠镜检查过程中发现的107枚息肉样病变的组织学类型进行了NICE分类预测,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对NICE分类实时诊断结直肠肿瘤性息肉的准确性进行评估,并使用卡方检验探讨4位医师在诊断准确性方面的差异。结果107枚息肉经病理确诊肿瘤性息肉49枚、非肿瘤性息肉58枚,NICE分类实时诊断结直肠肿瘤性息肉的总体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1.6%(40/49)、70.0%(40/58)、74.8%(80/107)、70.0%(40/58)和81.6%(40/49),且不同医师判断卡方检验未发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ICE分类用于结直肠肿瘤性与非肿瘤性息肉的实时鉴别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对于医师的资质要求不是很高,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和推广应用。 王沧海 林香春 吴静 魏南 姜国俊 刘红 刘揆亮 宿慧关键词:息肉 结肠 直肠 窄带成像内镜下结直肠腺瘤特征分析 被引量:8 2010年 目的分析窄带成像内镜(NBI)下结直肠腺瘤表面特征,评价NBI在鉴别肿瘤性病变和非肿瘤性病变中的作用。方法选取结直肠息肉患者纳入该研究,将NBI内镜下病变黏膜表面形态分四型,以病变切除后的组织学结果为金标准,比较黏膜表面形态和组织病理学结果的关系。另外,取30张图像进行观察者间一致性评价。结果对入选的156例患者259个病变包括增生性息肉105个,结肠腺瘤154个进行NBI检查,增生性息肉主要表现为Ⅰ型(81/105),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的腺瘤以Ⅱ型为多(96/120),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腺瘤以Ⅲ型和Ⅳ型为著(24/34)。Ⅰ型预测增生性息肉即区分肿瘤性病变和非肿瘤性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77.1%、90.9%,Ⅱ型微血管形态预测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0.0%、79.1%,Ⅲ型和Ⅳ型预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70.6%、93.3%。观察者间一致性评价结果示kappa值0.784(CI,0.635,0.915),提示评价强度为较好。结论结直肠腺瘤在NBI下有腺管开口形态和微血管形态的显著特征,借此可区分结直肠肿瘤性病变和非肿瘤性病变,为内镜实时诊断及治疗结直肠病变提供了有利工具。 刘红 吴静 林香春 高炳霞 姜国俊 魏南 蔺武 王沧海关键词:窄带成像内镜 结直肠腺瘤 胃癌组织中前列腺素E_2受体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探讨前列腺素E2(PGE2)受体(EP)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用荧光定量PCR(FQ-PCR)法测定42例胃癌组织及其周围正常组织中EP的4种亚型(EP1、EP2、EP3、EP4)mRNA。结果胃癌组织中EP1mRNA表达量为0.181±0.112,高于正常胃组织的0.064±0.043(P<0.05);EP2 mRNA的表达量为0.126±0.082,与正常胃组织的0.158±0.077相近(P>0.05);EP3 mRNA和EP4 mRNA的表达量分别为0.044±0.021和0.093±0.035,均低于正常胃组织的0.117±0.085和0.162±0.068(P<0.05)。结论EP1的高表达和EP3和EP4的表达下调可能参与了胃癌的发生。 蔺武 刘心娟 吴静 林香春 魏南 姜国俊关键词:胃肿瘤 食物特异性抗体IgG检测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6 2008年 探讨血清中食物特异性抗体IgG(sIgG)与溃疡性结肠炎的关系。用ELISA法检测30例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及76名正常对照sIgG,UC患者同时测ANA、C IC、补体C3、C4、CH50、抗脱氧核糖核酸B抗体(抗B抗体),sIgE及皮肤点刺试验。30例UC患者中sIgG阳性者口服5-氨基水杨酸并忌食相关食物,随访6个月观察疗效,与同期就诊的未测sIgG的39例UC患者相比较。30例UC患者中sIgG阳性21例阳性率70.0%,76名健康人中10例阳性,阳性率13.2%.两组相比较有显著性性差异(P<0.01)。治疗组21例,经随访2月总有效率46.7%,6月总有效率66.7%。对照组39名,2月总有效率9.5%,6月总有效率23.8%,两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食物sIgG检测在UC患者中是有意义的,食物sIgG升高与UC发病有关。 王学艳 姜国俊 石海云 庄严 杨学飞 张明 何欢 马瑞琴 许以平关键词:溃疡性肠炎 术中内镜检查小肠淋巴管扩张症6例 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术中内镜检查对小肠淋巴管扩张症(intestinal lymphangiectasia,IL)的诊断价值.方法:6例IL并蛋白丢失性肠病患者,男3例,女3例,年龄15-55(平均33.5)岁,术中经小肠切口行内镜检查以确定肠道淋巴液漏出的部位.结果:内镜下均可见肠腔内大量乳白色液体,黏膜见散在的、多发的白色斑点及弥漫性绒毛肿胀、发白.伴息肉样改变3例,伴黏膜糜烂2例.于浆膜下注射亚甲蓝后,5例发现淋巴液漏出病灶.结论:内镜对IL的诊断,尤其对确定淋巴漏出的部位有重要价值. 姜国俊 林香春 蔺武 沈文彬 耿万德 昌红 齐然关键词:小肠淋巴管扩张症 蛋白丢失性肠病 术中内镜 窄带成像结肠镜对结肠息肉样病变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9 2010年 探讨窄带成像(NBI)结肠镜对结肠息肉样病变的病理组织类型的预测能力.方法 125例患者接受结肠镜检查诊断结肠息肉样病变173个,根据腺管开口形态及NBI下血管分型判定该病变为肿瘤性病变(结肠腺瘤、结肠癌)或非肿瘤性病变,并与病理结果对照,判定各种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率.结果 NBI下血管形态鉴别肿瘤性或非肿瘤性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率(94.83%、91.23%、93.64%)以及隐窝形态结合血管形态鉴别肿瘤性或非肿瘤性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率(95.69%、96.49%、95.59%)显著高于常规内镜(80.17%、84.21%、81.50%)(P〈0.05).血管形态鉴别腺瘤与结肠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为86.90%、100.00%、87.93%.结论 NBI模式下结肠镜检查对息肉样病变的肿瘤性、非肿瘤性,结肠腺瘤、结肠癌的鉴别优于常规内镜检查,接近病理学检查. 林香春 吴静 魏南 高炳霞 姜国俊 蔺武 王沧海 刘红关键词:结肠肿瘤 结肠镜检查 窄带成像技术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食物特异性IgG抗体的检测及意义 被引量:3 2008年 姜国俊 王学艳 张曼 石海云 庄严 马瑞琴 何欢 许以平关键词: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特异性IGG抗体 食物过敏 IBS患者 IGE介导 食物特异性 胃底腺息肉的临床和内镜特征分析 被引量:16 2017年 目的分析胃底腺息肉(FGPs)的临床和内镜特征。方法纳入2008年-2015年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进行胃镜检查首次发现息肉并取活检/切除明确病理诊断的患者,进一步分析FGPs组和非FGPs组的临床和内镜特点。结果共纳入867例胃息肉患者,其中FGPs者319例(36.8%)。FGPs组与非FGPs组相比较,前者息肉更小,平均(0.40±0.15)cm、单发息肉相对少(67.7%)、存在于胃底和胃体的比例更高(88.1%)和幽门螺杆菌(HP)感染率更低(6.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008年-2015年,FGPs占胃息肉的比例和FGPs的检出率均逐年增加。结论 FGPs是胃息肉的常见类型,其检出率逐渐提高。与其他类型胃息肉相比较,FGPs好发于胃底和胃体,单发息肉相对少,且FGPs者HP感染少见。 林琳 吴静 刘揆亮 王沧海 蔺武 魏南 姜国俊关键词:胃息肉 胃镜 幽门螺杆菌 EVS、EVS+EVL续贯EVS和EVL续贯EVS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1 2007年 目的:比较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硬化治疗(EVS)、EVS+EVS加套扎(EVL)续贯EVS和EVL续贯EVS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130例,随机分为EVS治疗组50例,EVS+EVL续贯EVS组40例,EVL续贯EVS组40例,比较3组食管静脉曲张的消失率、并发症、硬化剂总用量,患者住院天数和远期复发出血率.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后食管静脉曲张消失率无差异;EVS组硬化剂应用总量、治疗次数和住院天数都高于EVS+EVL续贯EVS组,EVL续贯EVS组(95.64±37.51 mL vs 55.90±38.93 mL,32.15±26.97 mL;3.64±1.32 vs 1.85±1.18,1.35±0.88;25.92±8.69 vs 20.6±5.00 d,17.55±4.62 d;P均<0.05),而后两组之间没有差异;EVL续贯EVS组食管静脉曲张复发率高于另外两组(45% vs 12%,20%,P<0.05),而后两组间没有差异.3组间再出血发生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没有差别.结论:EVL续贯EVS和EVS+EVL续贯EVS在食管静脉曲张的治疗上优于单纯EVS,尤其后者兼具EVL和EVS的优点. 蔺武 刘心娟 姜国俊 魏南 芦月霞 郭晶 程留芳关键词:食管静脉曲张 硬化剂治疗 套扎治疗 固态高分辨测压及其芝加哥分类在食管动力检测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评价固态高分辨测压(high resolution manometry,HRM)及其芝加哥分类在食管动力检测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1月-2013年4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消化内科行食管HRM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反流症状组与非反流症状组,重新分析测压结果,记录测压数据及2012芝加哥分类诊断结果。结果纳入分析患者130例,共检出异常患者53例(40.8%)。其中贲门失弛缓症8例(均为非反流症状组),EGJ流出道梗阻9例(非反流症状组5例,均有吞咽时梗阻感,反流症状组4例,除反流症状外,1例有胸骨后疼痛)。反流症状组EGJ分型为Ⅱ型和Ⅲ型者明显多于非反流症状组(P<0.05)。反流症状组以食管蠕动异常检出最多,其中食管蠕动减弱14例,频繁蠕动无效5例。结论 HRM及芝加哥分类在食管动力疾病(尤其是贲门失弛缓症)的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在以反流症状为主的患者中,芝加哥分类有助于检出食管体部蠕动减弱的患者。一些诊断(如EGJ流出道梗阻)的临床意义还有待评价。 刘揆亮 吴静 姜国俊 宿慧 林香春 葛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