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君
- 作品数:5 被引量:16H指数:2
- 供职机构:石家庄市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石家庄市科技局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脑瘫儿童ADL分级社区康复管理对患儿疗效及生存质量的影响被引量:7
- 2017年
- 目的探讨脑瘫儿童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分级社区康复管理对患儿疗效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期间从我院出院后在社区康复的脑瘫患儿9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8例,对照组予社区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则根据ADL分级采取针对性的康复训练,疗程10周。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儿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66)及儿童生存质量普适性核心量表(Peds QL)评分的变化。结果干预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儿的GMFM-66评分分别为(50.23±13.31)分、(43.58±11.65)分,较治疗的(30.18±7.82)分、(29.07±8.04)分有明显上升,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Peds QL评分在生理、情感、社交及总分分别为(35.32±8.24)分、(68.78±16.45)分、(36.31±7.82)分、(48.18±10.38)分,对照组分别为(30.46±7.38)分、(60.37±14.63)分、(31.08±5.90)分、(43.48±9.87)分,均较干预前的(23.17±5.39)分、(57.64±14.17)分、(22.24±5.13)分、(38.27±8.57)分和(22.34±4.98)分、(56.28±12.47)分、(23.29±4.97)分、(37.29±8.96)分显著提高,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瘫儿童ADL分级社区康复管理可以明显提高康复效果,改善患儿的生存质量。
- 李国君闫志强李利红
- 关键词:脑性瘫痪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康复
- 针刺结合抗痉挛支具治疗痉挛性偏瘫临床观察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探讨针刺结合抗痉挛支具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4月期间石家庄市第一医院收治的痉挛性偏瘫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予常规康复锻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针刺结合抗痉挛支具治疗,疗程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疗程结束后的平衡能力[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评价]、步行能力[采用10 m最大步行速度(MWS)评价]及日常生活能力[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价]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BBS、MWS及MBI分别为(42.17±11.73)分、(0.77±0.31)m/s、(76.23±27.37)分与(37.19±10.86)分、(0.51±0.24)m/s、(55.88±22.46)分,均较治疗前的(29.24±8.89)分、(0.38±0.22)m/s、(37.42±14.26)分与(28.05±9.02)分、(0.37±0.21)m/s、(36.53±13.84)分有明显提高,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BBS、MWS及MBI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结合抗痉挛支具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平衡能力、步行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提高临床疗效。
- 闫志强李国君陈素菊
- 关键词:针刺脑卒中痉挛性偏瘫
- 生活活动能力分级在脑瘫儿童日常社区康复管理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探讨生活活动能力分级在脑瘫儿童日常社区康复管理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该院出院后社区康复的80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社区常规康复锻炼,观察组则根据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分级采取针对性的康复锻炼,疗程12周。干预前后进行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评分、神经心理发育检查以及脑瘫儿童综合能力测试,比较评分情况。结果两组患儿干预前其综合能力评分、GMFM、发育商(DQ)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综合能力评分、GMFM评分、DQ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提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瘫儿童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分级社区康复管理可以全面提高脑瘫患儿的运动、智力等综合能力,明显提高康复效果。
- 李国君闫志强李利红
- 关键词:脑瘫社区康复生活活动能力
- 温针结合抗痉挛支具治疗痉挛性偏瘫的疗效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探索温针结合抗痉挛支具以及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痉挛性偏瘫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接受治疗的100例痉挛性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分成2组,其中50例应用温针结合抗痉挛支具联合治疗痉挛性偏瘫的患者为观察组,其余50例应用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对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周、4周、2个月、3个月时分别评价日常生活能力(BI)、Berg平衡量表、最大步行速度(MWS)、步行功能(Holden)进行评分。使用肌电图仪对患者进行H反射测量。结果:观察组患者接受温针结合抗痉挛支具治疗痉挛性偏瘫效果更为明显,治疗前2组患者各项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BI)评分、Berg平衡评分、步行功能评分均较对照组高,且步行功能(Holden)分级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步行功能恢复良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效较对照组明显。对照组患者H反射亢进,潜伏期时间有所缩短至,肌电图波峰增高,说明上运动神经元病变,而观察组患者H反射潜伏期缩短较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肌电图波峰没有增高现象,说明患者H反射情况较好。结论:温针结合抗痉挛支具治疗痉挛性偏瘫较常规康复训练疗效更为显著。
- 闫志强李国君陈素菊
- 关键词:痉挛性偏瘫疗效比较
- 针刺结合抗痉挛支具对痉挛性偏瘫的治疗效果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抗痉挛支具对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疗效。方法:135例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均分为A、B、C组,3组患者均给与常规对症治疗,同时给与A组患者针灸治疗、B组患者抗痉挛支具治疗、C组患者抗痉挛支具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针灸疗法;治疗4个疗程,评价3组患者的治疗效果、Barthel指数(BI)评估患者日常生活能力、Berg平衡量表评估患者平衡能力,同时测定患者的最大步行速度及步行距离;最大步行速度(WMs)和Holden步行能力分级。结果:A、B、C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74.36%、54.29%、92.86%,C组的有效率均高于A、B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3组患者治疗后的BI指数、Berg平衡分数、最大步行速度均得到明显改善(P<0.05),C组患者各指标改善情况较其他两组患者更明显(P<0.01);C组患者Holden步行能力分级较A、B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抗痉挛支具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可有效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平衡能力和步行能力。
- 闫志强李国君李利红
- 关键词:偏瘫BARTHEL指数BERG平衡量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