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延国
- 作品数:6 被引量:11H指数:2
- 供职机构:东台市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H型高血压与小血管闭塞型卒中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6
- 2017年
- 高血压和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症均为缺血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1],伴有高Hcy血症的原发性高血压被定义为H型高血压[2]。小血管闭塞型卒中(SAO)是由脑小穿通支动脉闭塞导致的缺血性卒中,影像学特征为腔隙性梗死和白质疏松,是缺血性卒中的TOAST分型之一。研究[1-2]表明,约30%的缺血性卒中是SAO。本研究探讨H型高血压与SAO及其亚型的相关性,
- 乐永平潘红梅冯晴陈延国
- 关键词:H型高血压同型半胱氨酸叶酸
- 甲钴胺联合叶酸对伴H型高血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影响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探讨甲钴胺联合叶酸对伴H型高血压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早期干预效果。方法筛选128例诊断为伴H型高血压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68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予以规范化降压、改善微循环及脑保护等治疗;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甲钴胺、叶酸口服,定期复查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的Hcy的变化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果联合干预组治疗后的血清Hcy水平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的血清Hcy水平无变化(P>0.05)。干预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对于H型高血压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予以补充甲钴胺、叶酸干预后可以降低Hcy水平,改善患者的预后。
- 乐永平冯晴周梁国徐长玉陈延国
- 关键词:甲钴胺叶酸H型高血压缺血性脑卒中
- 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
- 2023年
- 探讨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对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抽样选取研究对象110例,抽样时间为2021年1月至12月,抽样对象为该时段内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患资料录入计算机,运用计算机随机分组方式分为常规组(n=55例,常规疗法)与干预组(n=55,静脉溶栓中应用rt-PA治疗),对比治疗急救成功率、致残率、治疗并发症发生率、出血事件总占比、NIHSS评分及BI指数治疗前后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数据对比得知,干预组在疾病抢救过程中急救成功率高于常规组,患者通过抢救后其致残率低于常规组,临床疾病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均有出血现象,但两组数据差异较小(P>0.05);对比预后得知,干预组NIHSS评分均低于常规组、BI指数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采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可快速发挥溶栓作用,降低致残率,治疗安全性高,值得在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治疗中推广运用。
- 余晓峰钱凯王大鹏陈延国许春香
- 关键词:RT-PA静脉溶栓急性缺血性脑卒中NIHSS
- 早期神经康复治疗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脑功能重塑及运动功能的影响研究
- 2021年
- 目的研究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应用早期神经康复治疗对其脑功能重塑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该院收治的98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9例。对照组行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早期神经康复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认知功能、神经功能、运动功能、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治疗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95.92%)高于对照组(77.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83,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均更低,MMSE评分、Fugl-Meyer评分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100、3.616、10.762,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躯体、社会、情绪功能及总体健康评分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59、6.764、10.126、11.304,P<0.05)。结论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应用早期神经康复治疗的疗效显著,可促进患者脑功能重塑,并提高患者运动功能,促进患者生活质量提高。
- 陈延国
- 关键词:脑梗死急性期脑功能重塑
- 神经介入联合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
- 2023年
- 分析神经介入联合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东台市人民医院及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溶栓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神经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的效果。结果 治疗前两组神经功能、认知功能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MMSE评分、Vmin、Qmin、DR水平均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NIHSS评分、血液流变学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神经介入与静脉溶栓联合治疗可改善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有利于恢复认知功能,增加血流速度,提高微循环。
- 余晓峰钱凯王大鹏陈延国肖国栋
- 关键词:神经介入静脉溶栓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 CTA联合CTP及NIHSS评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康复的预测价值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探讨在急性脑梗死患者康复预测中应用CT灌注成像(CTP)联合CT血管成像(CTA)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3年1月东台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预后转归情况分成预后不良组(n=18)与预后良好组(n=62)。比较两组CTP图像参数、CTA图像ASPECTS评分与NIHSS评分,同时分析CTP、CTA、NIHSS评分与急性脑梗死患者康复的相关性及预测价值。结果:预后不良组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参数与ASPECTS评分低于预后良好组,达峰时间(TTP)参数与NIHSS评分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CBF、CBV、ASPECTS评分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呈正相关(P<0.05),TTP、NIHSS评分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呈负相关(P<0.05)。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五项联合检测的AUC值、特异度、灵敏度均高于单一检测。结论:CTP联合CTA及NIHSS评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康复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可作为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转归情况判断的重要方式。
- 陈延国胡逸凡余晓峰钱凯
- 关键词:CT灌注成像NIHSS评分CT血管成像急性脑梗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