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中爱

作品数:18 被引量:105H指数:6
供职机构: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贵州省科技计划项目贵州省科技厅重大专项贵州省重大科技专项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理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7篇轻工技术与工...
  • 3篇理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近红外
  • 5篇近红外光
  • 5篇近红外光谱
  • 5篇光谱
  • 5篇红外
  • 5篇红外光
  • 5篇红外光谱
  • 4篇马铃薯
  • 4篇发酵
  • 3篇稻谷
  • 3篇薯泥
  • 3篇马铃薯泥
  • 3篇风味
  • 2篇营养
  • 2篇营养餐
  • 2篇全粉
  • 2篇响应面
  • 2篇响应面法
  • 2篇霉菌
  • 2篇霉菌污染

机构

  • 18篇贵州省农业科...
  • 2篇云南省农业科...
  • 2篇遵义师范学院
  • 2篇贵州理工学院
  • 1篇贵州轻工职业...
  • 1篇凯里学院
  • 1篇云南农业大学
  • 1篇贵州省农业生...

作者

  • 18篇陈中爱
  • 11篇刘永翔
  • 10篇李俊
  • 8篇唐健波
  • 7篇董楠
  • 7篇刘嘉
  • 5篇陈朝军
  • 5篇王辉
  • 3篇刘辉
  • 2篇卢扬
  • 1篇雷尊国
  • 1篇童安毕
  • 1篇朱仁俊
  • 1篇胡永金
  • 1篇刘辉

传媒

  • 4篇食品工业科技
  • 3篇食品研究与开...
  • 2篇食品科技
  • 2篇食品与机械
  • 1篇中国酿造
  • 1篇包装与食品机...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食品工业
  • 1篇现代食品科技
  • 1篇食品安全质量...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5篇2021
  • 3篇2020
  • 3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7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近红外光谱结合化学计量学技术快速测定面条中马铃薯全粉的含量被引量:5
2019年
马铃薯干物质的主要成分为淀粉,将其与面粉混合后采用传统工艺制作成的马铃薯面条,使用化学检测方法很难测定马铃薯面条中马铃薯全粉的含量和面粉的含量。本研究旨在建立一种快速检测面条中马铃薯全粉含量的方法,为市场监督部门提供技术支撑。以不同马铃薯全粉含量的面条样品236份为实验材料,采集样品近红外漫反射光谱,结合化学计量学软件建立并优化预测模型。结果表明:近红外光谱图范围为9403.6~5446.2 cm-1时,采用最小-最大归一化预处理光谱,建立的预测模型稳定性强预测精度高,预测模型的外部验证决定系数(R2val)为0.9775、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为1.28%,斜率为0.95,模型的相对分析误差(relative prediction deviation,RPD)为4.74。采用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技术可以快速预测面条中马铃薯全粉的含量,可以为市场监督部门提供技术支持。
吕都董楠陈中爱王辉李俊刘嘉
关键词:近红外马铃薯面条
贵州腌鱼中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研究被引量:9
2021年
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发酵腌鱼进行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分析(采样于贵州省黔东南州6个县)。结果表明,腌鱼的微生物群落呈复杂多样性,不同样品间丰度存在较大差异性,且取样至不同地方的腌鱼乳酸含量、蛋白质含量和脂肪含量等指标呈明显差异,其中剑河县的腌鱼pH最高,天柱县的腌鱼乳酸含量最高,为剑河县的28倍。通过对腌鱼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发现,门水平上,腌鱼的优势细菌和真菌分别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子囊菌门(Ascomycota)。属水平上,剑河县、榕江县、天柱县、从江县腌鱼的优势细菌为乳酸菌(Lactobacillus),锦屏县和黎平县腌鱼的优势细菌为四联球菌(Tetragenococcus),剑河县、锦屏县、黎平县、榕江县、从江县腌鱼的优势真菌为接合酵母(Zygosaccharomyces),天柱县腌鱼的优势真菌为酿酒酵母(Kazachstania)。由群落Heatmap可知,剑河县、锦屏县、黎平县、榕江县腌鱼的细菌及真菌的优势菌属组成最为相似。基于典范分析方法(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CCA)分析表明,细菌及真菌属水平上,对微生物群落影响最大的环境因子为乳酸。本研究可为贵州传统发酵腌鱼产业化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邹妍陈中爱董楠雷尊国刘嘉
关键词:腌鱼发酵高通量测序微生物多样性
不脱水不添加防腐剂冷藏马铃薯泥产品的灭菌技术研究被引量:1
2020年
以马铃薯泥产品为主要原料,以微生物为主要指标,以色差、脂肪氧化程度为次要指标,研究高温高压、微波、二次蒸煮灭菌方法对不脱水马铃薯泥产品贮藏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不脱水不添加防腐剂真空包装的薯泥在以上3种灭菌方式中,4℃冷藏条件下二次蒸煮灭菌效果较好。
周罗娜刘嘉陈中爱王梅刘永翔
关键词:马铃薯泥冷藏
近红外光谱技术快速鉴别稻谷霉菌污染的研究被引量:6
2021年
为了建立一种快速鉴别稻谷霉菌污染的方法,研究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以150份未污染霉菌的稻谷样品和150份污染霉菌的稻谷样品为研究对象,通过剔除异常光谱和光谱预处理,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法建立鉴别模型。结果表明:运用基于马氏距离的主成分分析方法剔除异常光谱36个,最佳光谱预处理方式为分位数标准化处理,采用基于联合x-y距离的样本集划分法,将剩余264份样品划分成训练集和验证集。建立的鉴别模型,最佳主成分数为4,其R^(2)_(cv)值为0.9220、R^(2)_(val)值为0.9184和正确率为98.48%。将外部验证集样品的光谱,代入建立并优化好的鉴别模型中,判定正确率为100%。因此,该研究所建立的鉴别模型识别能力强,可以用于稻谷中霉菌污染的快速检测。
吕都唐健波徐廷霞陈中爱李俊刘永翔姜太玲
关键词:近红外光谱稻谷霉菌污染
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快速检测稻谷水分含量被引量:7
2022年
目的:建立一种无损、快速高效的稻谷水分含量检测方法。方法:研究收集了不同年份的稻谷样品161份,运用近红外光谱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通过剔除异常光谱和光谱预处理,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建立稻谷水分含量预测模型。结果:采用主成分分析结合马氏距离的方法剔除异常光谱样品15个,最佳的光谱预处理方式为消除常数偏移量。训练集建立的预测模型(R_(CAL)^(2))为0.9943,模型标准偏差(RMSEC)为0.21%,模型交叉验证决定系数(R_(CV)^(2))为0.9936,模型交叉验证标准偏差(RMSECV)为0.32%,表明预测模型交叉验证预测样品水分含量准确度高。用验证集样品检验预测模型,模型验证集验证决定系数R 2 VA L为0.9801,模型验证集验证标准偏差(RMSEP)值为0.36%,相对分析误差(RPD)值为7.14,表明预测模型对未知样品的预测准确度高。验证集样品实测值与预测值均值方程T检验结果P值(双侧)为0.879,验证集样品实测值与预测值之间差异不显著,表明预测模型的预测结果可信度高,验证集样品预测值与实测值的误差在±1%,且90%以上的验证集样品其预测值与实测值的误差都在±0.5%以内。结论:建立的稻谷水分预测模型可以实现收储稻谷的无损、快速、准确检测。
吕都唐健波姜太玲陈中爱潘牧
关键词:近红外光谱稻谷水分含量
复配麦芽糊精及β-环糊精对喷雾干燥甘薯全粉品质的影响被引量:7
2021年
为提高喷雾干燥所制备出甘薯全粉的品质,本研究探讨了麦芽糊精及β-环糊精作为助干剂对产品品质的影响。通过比对麦芽糊精及β-环糊精单独及复配使用后,甘薯全粉的出粉率、营养组分及特性(色泽、粒度、流动性、水合特性、抗氧化成分以及抗氧化力)变化,得出甘薯全粉喷雾干燥的最优助干剂配方。结果表明,采用最优复合组合的添加比例为20 g/100 g麦芽糊精+4 g/100 gβ-环糊精。所得产品的出粉率最高可达到61.14%,花色苷、类黄酮及总酚的保留率分别可达到69.24%、68.12%以及60.42%。本文借助喷雾干燥助干剂制备甘薯全粉,进一步为产品提升提供了技术参考。
董楠王启富陈中爱吕都邓仁菊
关键词:甘薯全粉喷雾干燥麦芽糊精Β-环糊精
稻谷水分近红外光谱预测模型特征波长筛选被引量:1
2022年
运用近红外光谱快速检测技术可以实现稻谷水分的快速检测,为减少近红外预测模型的输入变量、提升近红外模型的预测精度,采用逐步缩短波长优中选优的方法,筛选出与稻谷水分预测模型相关性高的特征波长。结果表明,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对228个稻谷样品建立稻谷水分预测模型,近红外光谱的最佳预处理方式为消除常数偏移量。当步长为300 cm^(-1)时,筛选出的特征波长点有2007个,占全光谱的87%。将获得的特征波长进一步缩短步长至150 cm^(-1)进行划分,筛选出的特征波长点有1200个,占全光谱的52.02%,缩短步长至50 cm^(-1)进行划分,筛选出的特征波长点有550个,占全光谱的23.84%,缩短步长至10 cm^(-1)进行划分,筛选出的特征波长点有80个,占全光谱的3.47%。将最终筛选的特征波长建立稻谷水分预测模型,预测模型RCV 2为0.9781,RVAL 2为0.9700,表明仅利用全光谱3.47%的信息,就可以准确预测97.81%的样品。采用逐步缩短步长优中选优的方法,可为近红外光谱特征波长的筛选和近红外模型输入变量的减少提供技术支持。
吕都周帅陈中爱唐健波
关键词:近红外光谱稻谷水分
响应面法优化马铃薯素食肠加工被引量:4
2018年
以马铃薯为原料,制备马铃薯素食肠。通过控制薯泥和薯粉比例、马铃薯素食肠蒸制时间、辅料添加量进行实验,以感官评分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实验优化马铃薯素食肠配方。实验结果显示:马铃薯素食肠较优蒸制时间为25 min,最佳配方为:马铃薯(薯泥∶薯粉=4∶1),大豆分离蛋白添加量3%,玉米淀粉添加量12%,木薯醋酸酯淀粉添加量5%,鸡蛋添加量6%,其中鸡蛋(p<0.01)、大豆分离蛋白(p<0.01)、木薯醋酸酯淀粉添加量(p<0.05)对马铃薯素食肠感官品质具有显著影响,由回归方程预测在此条件下感官评分的理论值为(42.0±0.3)分,生产验证得到感官评分为41.3分。验证实验显示,在该工艺条件下制得的马铃薯素食肠口感较好,食用方便,可以作为工业化生产的基本加工条件。
李俊刘辉王辉陈中爱吕都唐健波陈朝军董楠刘永翔刘嘉
关键词:响应面法感官评分
苦荞芽苗茶饮料发酵前后营养、风味及抗氧化活性的变化被引量:11
2019年
采用植物乳杆菌发酵苦荞芽苗茶饮料,通过对发酵前后苦荞芽苗茶饮料中芦丁、槲皮素、山奈酚-3-O-芸香糖苷、总黄酮、氨基酸、挥发性化合物、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率等指标进行测定,研究发酵前后营养、风味及抗氧化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发酵后芦丁含量基本保持不变,槲皮素和山奈酚-3-O-芸香糖苷含量有稍许降低,总黄酮含量从(120.6±1.9)μg/mL微降至(114.6±1.7)μg/mL。苦荞芽苗饮料中包含6种必需氨基酸(EAA)和11种非必需氨基酸(NEAA),发酵后必需氨基酸/总氨基酸(EAA/TAA)为38.32%,EAA/NEAA为62.13%,显著高于发酵前。分离鉴定出8类54种挥发性物质,发酵前含有46种,发酵后含有43种,通过发酵,阈值较低的芳香性风味物质含量明显提升。发酵后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率均升高,乳酸菌发酵可以提高苦荞芽苗茶饮料的抗氧化活性。
李俊李俊卢扬向达兵陈中爱陈中爱
关键词:发酵营养风味抗氧化活性
不同部位苦荞粉中3种黄酮类成分含量的比较被引量:4
2018年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简称HPLC)同时测定不同来源的苦荞粉中芸香苷、槲皮素和山奈酚3种成分含量,并比较其差异。应用Agilent ZORBAX Extend-C18(5μm,4.6 mm×250 mm)柱,流动相为甲醇-0.1%乙酸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365 nm,流速为1.0 m L/min,柱温为35℃,进样量为20μL。结果表明,在不同来源的苦荞粉中,3种黄酮类成分含量差异较大。以苦荞芽苗菜制作的苦荞粉,芸香苷、槲皮素的含量明显高于以荞麦叶、籽粒制作的苦荞粉,而山奈酚含量则以籽粒粉中的最高。由结果可知,高效液相色谱法由于可节约时间和成本,且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苦荞粉的质量控制;用芽苗菜制作的苦荞粉中芸香苷含量最高,更适宜用来开发以苦荞粉为基础的各类食品。
卢扬刘永翔李俊王辉陈朝军陈中爱唐健波刘辉
关键词:苦荞黄酮芸香苷槲皮素山柰酚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