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建军

作品数:2 被引量:7H指数:2
供职机构:沈阳理工大学装备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理学

主题

  • 2篇辐射温度
  • 1篇瞬态
  • 1篇误差分析
  • 1篇铝板
  • 1篇光纤高温计
  • 1篇高温计
  • 1篇差分
  • 1篇超高速碰撞

机构

  • 2篇沈阳理工大学

作者

  • 2篇郭凯
  • 2篇王猛
  • 2篇刘淑华
  • 2篇唐恩凌
  • 2篇夏瑾
  • 2篇贺丽萍
  • 2篇韩雅菲
  • 2篇王睿智
  • 2篇马建军
  • 2篇李振波
  • 1篇相升海

传媒

  • 2篇发光学报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超高速碰撞2A12铝板产生闪光辐射的空间演化规律被引量:6
2017年
为了描述超高速碰撞2A12铝板产生闪光辐射的空间演化规律,利用瞬态光纤高温计测量系统并结合二级轻气炮加载系统,开展了弹丸以30°的入射角度和不同碰撞速度条件下的超高速撞击实验。基于闪光辐射强度和辐射温度的实验数据处理得到了超高速碰撞2A12铝板在撞击点附近产生的最大闪光辐射强度和最大闪光辐射温度,基于大量实验,建立了撞击点附近最大闪光辐射的空间演化模型。并结合Origin软件对实验所得数据的拟合,得到了最大闪光辐射强度和辐射温度随探测点到着靶点间距离变化的拟合函数关系式。实验结果还表明:在相近碰撞速度、相同碰撞角度条件下,在同一椭球面上不同探测点位置处的最大闪光辐射强度和最大闪光温度差别不大,验证了撞击产生的闪光辐射以近似椭球的形状向外膨胀,随着等离子体云的向外膨胀,离碰撞点越远产生的最大闪光辐射强度和最大闪光辐射温度均越小;在相同碰撞角度、不同碰撞速度条件下,在同一椭球面上不同探测点位置处的最大闪光辐射强度和最大闪光温度均随碰撞速度的增加而增大。该研究在导弹拦截、天体物理及深空探测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唐恩凌李振波韩雅菲王睿智贺丽萍刘淑华王猛相升海夏瑾郭凯马建军
关键词:超高速碰撞
高速碰撞诱发闪光辐射温度的测量及误差分析被引量:3
2018年
为实现对高速碰撞诱发的闪光辐射温度进行实验测量及误差分析,建立了二级轻气炮加载系统及闪光辐射温度测量系统。采用聚碳酸酯弹丸分别以6 km/s、3.9 km/s的速度垂直撞击2A12铝靶,利用瞬态光纤高温计采集闪光信号,通过比色法计算不同碰撞条件下的闪光辐射强度及辐射温度。依据普朗克辐射定律计算了不同波长及温度条件下的闪光辐射强度理论值,与实验测量结果相比较并进行了误差分析;分别采用双色测温法的不同波长组合及四色测温法计算了闪光辐射温度及其平均温度,通过计算标准差分析了波长的选取对闪光辐射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理论计算结果相比较,实验测量得到的闪光辐射强度值偏低,采用双色测温法计算闪光辐射温度时波长的选取对计算结果影响很大,波长间隔越大计算结果误差越小(误差最小值实验No.1为68.25 K,实验No.2为30.67 K);四色测温法计算得到的闪光辐射温度与平均温度相近(误差实验No.1为72.88 K,实验No.2为63.66 K),因此采用比色法计算闪光辐射温度时应尽量选取大间隔波长或多个波长参与计算以降低误差。
韩雅菲唐恩凌贺丽萍王猛郭凯夏瑾刘淑华马建军王睿智李振波
关键词:误差分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