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方方

作品数:4 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吉林市中心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胆固醇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毒性
  • 1篇血浆
  • 1篇炎症
  • 1篇炎症反
  • 1篇再灌注
  • 1篇神经梅毒
  • 1篇神经损伤
  • 1篇糖尿
  • 1篇糖尿病
  • 1篇全长
  • 1篇缺血
  • 1篇缺血再灌注
  • 1篇细胞
  • 1篇小胶质细胞
  • 1篇梅毒
  • 1篇梅毒性

机构

  • 4篇吉林市中心医...
  • 1篇吉林大学中日...
  • 1篇吉林大学第一...
  • 1篇吉林大学第二...
  • 1篇吉林大学白求...

作者

  • 4篇刘方方
  • 2篇范佳
  • 2篇胡雪峰
  • 1篇白晓雪
  • 1篇胡新平
  • 1篇何玲
  • 1篇胡国章
  • 1篇申龙俊
  • 1篇张汉义
  • 1篇方威

传媒

  • 2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糖尿病新世界

年份

  • 2篇2020
  • 2篇2017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血浆miR-144-5p水平在动脉粥样硬化诊断中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研究动脉粥样硬化(AS)患者外周血中miR-144-5p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与AS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募集156例受试者,其中无症状AS患者84例为AS组,72名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组。留取外周静脉抗凝血,通过离心法获得血浆。通过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血浆miR-144-5p水平。通过Spearman的相关系数分析评估了miR-144-5p和C反应蛋白(CRP)、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之间的相关性。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检测miR-144-5p水平在AS诊断中的价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S组血浆中miR-144-5p表达和CRP表达水平显著增高(P<0.01)。AS患者血浆miR-144-5p表达与外周血中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无明显相关性(P>0.05),但与CRP呈正相关(r=0.625,P<0.01)。miR-144-5p检测AS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8.6%,83.2%。结论miR-144-5p的水平在AS患者外周血浆中显著升高,与系统炎症反应密切相关,可作为识别AS患者的生物标志物。
毕静白晓雪刘方方
关键词:胆固醇C反应蛋白
累及脊髓全长的梅毒性脊髓炎1例报告
2020年
神经梅毒是指受苍白密螺旋体感染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4%~10%未经治疗的梅毒患者最终会发展成神经梅毒[1]。神经梅毒早期最常见累及脑脊液、脑脊髓膜及脉管系统,近几年梅毒性脊髓炎不断被大家认识,我们收治1例累及全脊髓病变的梅毒性脊髓炎患者,现报道如下。
刘方方胡雪峰范佳
关键词:神经梅毒脊髓炎
敲除let-7a减轻脑缺血再灌注后炎症反应和神经损伤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研究微小RNA let-7a在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大鼠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anti-let-7a组和GFP组,每组各12只大鼠,假手术组大鼠为假手术组。对照组、anti-let-7a组和GFP组分别经尾静脉给予生理盐水、表达anti-let-7a的AAV-9质粒或者对照空质粒实验,然后通过线栓法建立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模型建立24 h后,TTC法检测梗死体积,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caspase-3表达,ELISA和qRT-PCR检测脑组织中TNF-α和IL-6的表达。并通过Western blot、qRT-PCR和荧光报告基因验证let-7a对MKP1表达的调控。结果 anti-let-7a组大鼠脑梗死体积明显小于GFP组和对照组,脑组织内凋亡细胞数、caspase-3、TNF-α和IL-6的表达明显低于GFP组和对照组。let-7a可与MKP1 mRNA 3’UTR端结合,下调MKP1在PC12细胞中的蛋白表达。结论敲除let-7a可通过调控MKP1表达,抑制MAPK信号通路的激活从而减轻脑缺血再灌注后的炎症反应和细胞凋亡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胡国章刘方方方威范佳
关键词:脑缺血再灌注LET-7炎症小胶质细胞
脑梗塞合并2型糖尿病的临床分析
2017年
目的讨论脑梗塞合并2型糖尿病的临床情况。方法现随机选取2015年6月—2016年7月该院收治的脑梗塞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61例作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无糖尿病合并的脑梗死患者61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和分析,并对脑梗塞合并2型糖尿病发病的高危因素、发病特点以及治疗方法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86.89%,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75.41%,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61例患者中出现大面积梗塞的患者有15例(24.59%),多发性梗塞的有19例(31.14%),再发性梗塞有20例(32.78%),出血性梗塞有7例(11.47%);对照组患者61例患者中出现大面积梗塞的患者有10例(16.39%),多发性梗塞的有14例(22.95%),在发性梗塞有8例(13.11%),出血性梗塞有29例(47.54%);实验组患者出现大面积梗塞、多发性梗塞以及再发性梗塞的几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塞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患者发病时具有大面积、再发性和多发性的特点,在发病时需要对患者的病情做出准确判断,并给予合理的治疗方案,提升治疗有效率,降低风险发生率,有利于患者的健康恢复。
刘方方胡雪峰孙巳茵何玲申龙俊胡新平张汉义
关键词:2型糖尿病脑梗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