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宝
- 作品数:8 被引量:70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更多>>
- 201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载的鹿源药材中硫酸软骨素含量分析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研究201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中国药典》)收载的鹿源药材中硫酸软骨素的含量差异。方法:采用稀碱-浓盐法提取,硫酸软骨素ABC酶酶解样品中的硫酸软骨素,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样品中的总硫酸软骨素及硫酸软骨素A、B、C含量进行测定;色谱条件:Hypersil SAX强阴离子硅胶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以2 mol·L^(-1)的氯化钠溶液(盐酸调pH至3.5)和水(盐酸调pH至3.5)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32 nm,柱温40℃。结果:梅花鹿鹿茸、鹿角(鹿角脱盘)、鹿角胶(鹿角脱盘胶)、鹿角霜(鹿角脱盘霜)中硫酸软骨素含量分别为2.06、0.46(0.42)、0.93(1.10)、0.22(0.17)g·kg^(-1);马鹿鹿茸、鹿角(鹿角脱盘)、鹿角胶(鹿角脱盘胶)、鹿角霜(鹿角脱盘霜)中硫酸软骨素含量分别为1.83、0.41(0.34)、0.91(0.87)、0.19(0.15)g·kg^(-1)。结论:《中国药典》收载的鹿源药材中硫酸软骨素的含量差异很大,鹿茸中的最高,鹿角胶、鹿角、鹿角霜中的依次递减。
- 宫瑞泽王燕华陈宝孙印石
- 关键词:鹿角鹿角霜酸性粘多糖硫酸软骨素
- UPLC法同时测定不同产地桔梗中13种核苷类成分被引量:5
- 2018年
- 目的:建立UPLC法同时测定不同产地桔梗中13种核苷类成分的含量。方法:采用超声法提取,色谱柱:Waters HSS T3柱(100 mm×2.1 mm,1.8μm);流动相为乙腈(A)-0.01%甲酸溶液(B),梯度洗脱(1~8 min,0%~8%A;8~9 min,8%~15%A;9~10.5 min,15%A;10.5~11 min,15%~0%A;11~15 min,0%A);柱温为30℃,流速为0.3 m L/min,检测波长为260 nm;进样量为3μL。结果:不同产地桔梗中13种核苷类化合物的含量差异很大,总含量最高为山东泰安(1451.40μg/g),最低为河南南阳(325.86μg/g)。结论:UPLC方法操作简便,准确可靠,重复性高,可用于桔梗药材中核苷类成分含量的测定,可作为不同产地桔梗质量控制的一种评价指标。
- 陈宝王燕华王玉方霍晓慧高坤孙印石
- 关键词:桔梗UPLC核苷碱基
- HPLC法同时测定不同产地桔梗中3种聚炔类成分被引量:9
- 2018年
- 目的:建立测定桔梗中桔梗炔苷A、桔梗炔苷B和党参炔苷3种聚炔类化合物的HPLC测定方法,并测定我国不同产地桔梗中3种聚炔类化合物的含量。方法:采用加速溶剂萃取法提取,HPLC法测定聚炔类化合物含量。色谱条件:采用依利特Hypersil ODS2(250 mm×4.6 mm,5μm)色谱柱,以乙腈-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 L·min^(-1),检测波长为210 nm。结果:不同产地的桔梗药材中聚炔类化合物含量差别较大。在所测的桔梗药材中,山东潍坊的桔梗含桔梗炔苷A最多,为43.3μg·g^(-1);湖北十堰产的桔梗中桔梗炔苷B含量最高,为82.3μg·g^(-1);四川马尔康的桔梗中党参炔苷含量最高,为461.8μg·g^(-1);山东潍坊产的桔梗3种聚炔类化合物总含量最高,为470.3μg·g^(-1);3种聚炔类化合物最少的都是吉林延边熏硫处理的桔梗。结论:加速溶剂萃取法提取桔梗中聚炔类化合物效果优于超声法、超临界萃取法和渗漉法,且用时最少,适用于聚炔类化合物提取;建立的HPLC方法操作简便,准确可靠,可用于桔梗药材中3种聚炔类化合物含量的测定。在我国不同产地桔梗药材中,桔梗3种聚炔类化合物含量的差异较大,可作为不同产地桔梗质量控制的一种评价指标。
- 陈宝李新培霍晓慧李志满李伟孙印石
- 关键词:桔梗党参炔苷高效液相色谱加速溶剂萃取
- UPLC法测定不同加工方式梅花鹿鹿茸中的核苷类成分被引量:28
- 2018年
- 目的建立UPLC法同时测定梅花鹿鹿茸(花鹿茸)中胞嘧啶、尿嘧啶、腺嘌呤、鸟嘌呤、次黄嘌呤、黄嘌呤、尿苷、胸腺嘧啶、肌苷、鸟苷、腺苷、2′-脱氧鸟苷、β-胸苷13种核苷类成分含量的方法,研究不同加工方式的花鹿茸核苷类成分含量的差异及其在不同部位中的分布差异。方法水超声辅助提取花鹿茸样品中的核苷类成分,色谱柱Acquity UPLC?HSS T3(100 mm×2.1 mm,1.8μm),乙腈(A)-0.006%甲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3 mL/min;柱温30℃;进样量3μL;检测波长260 nm。结果 13种成分基本达到基线分离,线性范围内均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6);排血茸和带血茸的蜡片、粉片、纱片部位核苷类成分的总量分别是4.47、3.95、2.68 g/kg和4.14、3.44、2.51 g/kg,煮炸茸和冻干茸3个部位核苷类成分的量分别为4.60、2.95、2.74 g/kg和5.06、4.24、2.31 g/kg。结论就核苷类成分总量而言,排血茸蜡片、粉片、纱片部位高于带血茸,冻干茸蜡片、粉片部位高于煮炸茸,纱片部位低于煮炸茸。
- 孙印石王燕华王玉方陈宝陈丽雪
- 关键词:核苷核酸碱基次黄嘌呤黄嘌呤鸟苷梅花鹿鹿茸UPLC
- 不同加工方式的鹿茸无机元素含量的比较被引量:18
- 2018年
- 目的:比较不同加工方式及不同部位的梅花鹿鹿茸无机元素的含量差异,为鹿茸的加工及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样品进行微波消解的前处理,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原子吸收光谱仪、原子荧光分光光度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对不同加工方式的鹿茸蜡片、粉片、纱片部位的K、Ca、Na、Mg、P、Cu、Zn、Mn、Fe、Ni、Co、Cr、Pb、Cd、As、Hg共16个元素进行检测。结果:排血茸蜡片、粉片、纱片部位无机元素的总量分别为59.81、268.40、333.76 g·kg^(-1),粉片、纱片部位分别是蜡片部位的4.49倍和5.58倍;带血茸蜡片、粉片、纱片部位无机元素的总量分别为56.45、239.58、323.10 g·kg^(-1),粉片、纱片部位分别是蜡片部位的4.24倍和5.72倍。煮炸茸蜡片、粉片、纱片部位无机元素的总量分别为78.74、278.92、348.37 g·kg^(-1),粉片、纱片部位分别是蜡片部位的3.54倍和4.42倍;冻干茸蜡片、粉片、纱片部位无机元素的含量分别为70.39、232.78、313.11 g·kg^(-1),粉片、纱片部位分别是蜡片部位的3.31倍和4.45倍。结论:元素Ca、P、Mg、Fe、Ni、Co的含量呈现蜡片、粉片、纱片依次增加的趋势,元素K、Na、As及重金属元素Cu、Zn、Mn、Cr、Pb、Cd、Hg则较多地分布在蜡片部位。同种加工方式的鹿茸无机元素的含量呈现蜡片、粉片、纱片依次升高的趋势,且粉片、纱片部位明显高于蜡片部位。
- 王燕华姜英孙印石商云帅李艳陈宝高坤
- 关键词:鹿茸骨组织无机元素
- 不同加工方式的鹿茸脂肪酸的气相色谱分析被引量:27
- 2017年
- 目的研究不同加工方式及不同部位的梅花鹿鹿茸脂肪酸的差异及变化趋势。方法采用氢氧化钾皂化、甲醇甲酯化与正己烷萃取相结合的前处理方法得到待测样品的脂肪酸甲酯,对其进行气相色谱(GC)分析。结果排血茸蜡片、粉片、蜂片的脂肪酸分别为16.00、10.32、5.51 g/kg;带血茸蜡片、粉片、蜂片的脂肪酸分别为14.81、6.04、4.88 g/kg;煮炸茸蜡片、粉片、蜂片的脂肪酸分别为9.06、6.20、4.23 g/kg;冻干茸蜡片、粉片、蜂片的脂肪酸分别为9.46、7.54、6.23 g/kg。结论不同加工方式鹿茸中的脂肪酸量有所差异,排血茸高于带血茸,煮炸茸低于冻干茸;同一加工方式不同部位的鹿茸脂肪酸呈现蜡片、粉片、蜂片依次降低的趋势。鹿茸中的饱和脂肪酸以棕榈酸和硬脂酸为主,单不饱和脂肪酸主要为油酸,多不饱和脂肪酸组分中亚麻酸、二十碳二烯酸、花生四烯酸的量较高。
- 王燕华金春爱孙印石肖利和赵海平陈宝祁玉丽
- 关键词:鹿茸脂肪酸气相色谱
- UPLC法测定不同加工方式鹿茸中的生物胺成分被引量:14
- 2018年
- 首次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同时测定了鹿茸中10种生物胺组分的含量,比较了不同加工方式的鹿茸中生物胺的差异。鹿茸样品中的生物胺用0. 4 mol/L高氯酸浸提,10 g/L丹磺酰氯衍生化,UPLC法定量分析。色谱柱为ACQUITY UPLC@BEH C18(2. 1 mm×100 mm,1. 7μm),流动相为乙腈-水,柱温为35℃,流速为0. 4 m L/min,检测波长为217 nm。结果显示,10种生物胺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其相关系数为0. 997 8~0. 999 9,检出限为10. 87~19. 63μg/L,回收率为71. 6%~101%。煮炸茸和冻干茸蜡片、粉片、纱片、骨片4个部位的生物胺总量依次为312. 33、176. 88、105. 31、55. 674 mg/kg和291. 77、152. 85、114. 49、74. 73 mg/kg;排血茸蜡片、粉片、纱片、骨片4个部位的生物胺总量分别为357. 07、226. 26、125. 18、77. 74 mg/kg,带血茸的分别为343. 42、216. 72、125. 15、76. 16 mg/kg。就生物胺总量而言,冻干茸高于煮炸茸,排血茸高于带血茸,且按蜡片、粉片、纱片、骨片部位依次减少,不同部位之间差异显著(P <0. 05)。
- 王燕华孙印石王玉方陈宝霍晓慧刘畅张磊
- 关键词:鹿茸生物胺
- 炔苷类化合物及其提取分离方法和应用
- 本发明涉及炔苷类化合物及其提取分离方法和应用,属于天然化合物提取分离领域,该提取分离方法为将桔梗的粉末用甲醇超声提取,将提取液浓缩得第一浸膏;第一浸膏加水溶解并加入到吸附树脂用乙醇进行梯度洗脱,将梯度洗脱的洗脱液第二次浓...
- 刘政波陈宝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