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霄
- 作品数:19 被引量:35H指数:4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吸入性气雾剂不同宣教途径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管理中的应用
- 2023年
- 目的分析吸入性气雾剂不同宣教途径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管理中的应用可行性及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入住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呼吸内科的120例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床旁宣教组、宣传册宣教组和联合宣教组,每组各40例。床旁宣教组采用床旁宣教,宣传册宣教组采用宣传册宣教,联合宣教组联合组采用床旁宣教联合宣传册宣教,各组均连续宣教3 d。6个月后,对3组患者进行随访并复查肺功能,统计3组患者气雾剂吸入装置正确使用、宣教掌握情况和宣教内容掌握的达标率,并统计肺功能改善率。结果联合宣教组的气雾剂吸入正确率为97.50%,显著高于床旁宣教组(75.00%)和宣传册宣教组(62.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宣教组的屏气时间恰当、吸气速度恰当、漱口、口咽部无不适的患者比率分别为95.00%、90.00%、90.00%、85.00%,均高于床旁宣教组(70.00%、80.00%、75.00%、72.50%)和宣传册宣教组(75.00%、55.00%、62.50%、65.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床旁宣教组与联合宣教组达标率分别为85.00%、92.50%,均显著高于宣传册宣教组(62.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宣教组的1 s用力呼气量(FEV1)改善率为(5.74±1.70)%,显著高于床旁宣教组[(4.15±1.40)%]和宣传册宣教组[(2.75±0.9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多种途径相结合的方式对COPD患者使用吸入性气雾剂装置进行宣教,不仅可提高COPD患者气雾剂吸入的正确率,同时也可改善患者肺功能水平,为达到COPD患者的治疗目标提供保障,有临床推广实践的价值。
- 马莹尹辉李云霄
-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 环氧-二十碳三烯酸通过抑制线粒体分裂抑制肺气肿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研究环氧-二十碳三烯酸(EET)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肺气肿的影响和对线粒体动态变化的调节作用,探讨肺气肿和线粒体分裂的关系,进一步阐明EET对肺气肿的抑制作用及其相关分子机制。方法①采用野生型C57BL/6小鼠(WT小鼠)和Ephx2基因敲除小鼠(Ephx2-/-小鼠),随机分为吸入过滤空气组和熏烟组,每周暴露到相应的环境中5 d,每天1 h,熏烟16周建立COPD模型。造模结束后取小鼠肺组织,病理切片HE染色观察肺气肿严重程度;电子显微镜观察线粒体动态变化;肺组织匀浆提蛋白检测线粒体动态调控蛋白Drp1和MFN、自噬调控蛋白PINK1的表达水平。②采用人支气管上皮细胞(Beas-2B细胞系),用香烟烟雾提取物(CSE)刺激24 h建立模型,外源性加入14,15-EET(1μmol/L)(功能最强的EET亚型),研究14,15-EET对Drp1、PINK1和Parkin的作用。结果①与空气组比较,熏烟组小鼠出现明显的肺气肿[(96.38±39.01)μm vs.(29.18±16.6)μm;(57.53±17.81)μm vs.(25.13±10.12)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Ephx2-/-小鼠的肺气肿程度较WT小鼠减轻[(57.53±17.81)μm vs.(96.38±39.01)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与空气组比较,熏烟组小鼠肺组织上皮细胞内线粒体分裂明显增加[(5.33±2.52)μm vs.(15.33±5.03)μm;(10.33±1.53)μm vs.(16.33±4.73)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Ephx2-/-小鼠的线粒体分裂水平较WT小鼠减轻[(10.33±1.53)μm vs.(5.33±2.52)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熏烟造成小鼠肺组织线粒体分裂蛋白Drp1表达水平升高(0.29±0.22 vs.0.18±0.06),融合蛋白MFN2表达下降(0.03±0.01 vs.0.13±0.01),线粒体自噬调节蛋白PINK1的表达升高(0.25±0.04 vs.0.14±0.0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CSE刺激Beas-2B细胞后,外源性加入14,15-EET能够抑制Drp1、PINK1和Parkin的表达(1.97±0.43 vs.3.21±0.56,0.84±0.07 vs.2.01±0.20,1.24±0.13 vs.1.87±0.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EET可能通过�
- 李云霄赵然然林芳于刚刚徐波
- 关键词:小鼠慢性阻塞性肺病肺气肿
- 二苯乙烯苷通过MAPK、HIF-1α和p53通路减轻缺氧/复氧损伤诱导的支气管上皮细胞凋亡被引量:3
- 2017年
- 本文研究二苯乙烯苷(2,3,5,4'-tetrahydroxystilbene-2-O-β-D-glycoside,TSG)对缺氧/复氧损伤诱导的支气管上皮细胞(BEAS-2B)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正常培养的BEAS-2B细胞,以缺氧/复氧处理,采用DCFH-DA探针检测细胞内ROS生成,试剂盒检测MDA生成和SOD活性,DAPI染色观察细胞核形态学改变,MCF-7/GFP-Bax细胞观察Bax至线粒体的转位,JC-1探针检测线粒体膜电位,免疫荧光检测细胞色素C自线粒体的释放,Western blotting检测胞浆和线粒体Bax、细胞色素C表达,及caspase-9、caspase-3、磷酸化MAPK、HIF-1α和磷酸化p53(p-p53)表达。结果显示,TSG可显著提高细胞存活率、降低ROS和MDA生成,抑制Bax蛋白向线粒体的转位,改善核固缩、碎裂等改变,抑制线粒体膜电位下降、细胞色素C释放和caspase-9、caspase-3的激活。同时TSG能抑制SAPK JNK1/2和p38 MAPK的激活但不影响ERK1/2信号通路,抑制HIF-1α表达和核蛋白p53的磷酸化。以上结果表明,TSG能显著抑制缺氧/复氧诱导的BEAS-2B细胞线粒体途径凋亡反应,且MAPK、HIF-1α和p53通路可能是其发挥支气管上皮细胞保护作用的潜在机制。
- 连浦峤范燕楠杨慧傅丽霞李云霄侯琦
- 关键词:二苯乙烯苷BEAS-2B细胞
-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合并耶氏肺孢子菌肺炎5例分析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探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合并耶氏肺孢子菌肺炎(PCP)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征鉴别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至2020年3月某综合医院收治的影像学不除外新冠肺炎,经诊治确诊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合并PCP的5例患者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和胸部CT表现。结果5例患者均有发热(4例体温>38.5℃),伴有咳嗽、咳痰及呼吸困难。实验室检查:5例患者外周白细胞总数均正常;3例淋巴细胞绝对值降低;4例淋巴细胞亚群CD4+/CD8+比例显著降低;5例患者C反应蛋白均增高。胸部CT:双肺弥漫性对称分布磨玻璃密度结节影,伴小叶间隔增厚,气道陷闭,呈“马赛克征”。1例出现囊性病变。经治疗,4例患者好转出院,1例患者死亡。结论在流行病学史不明确时,患者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白细胞总数正常,淋巴细胞绝对值偏低,胸部CT以磨玻璃样病变为主,除了需要警惕新冠肺炎外,还应认真鉴别其影像学特征,早期明确诊断。
- 聂姗姚志刚徐波王浩彦何馨王军李云霄杨霭琳
- 关键词:影像学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肺部磨玻璃影鉴别诊断的研究
- 2020年
- 目的: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流行期间,正确认读胸部CT的磨玻璃影,以早期做出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20年1月至2月,收治的影像学不除外COVID-19,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为阴性的8例患者,收集其临床资料(年龄、性别、临床病史、流行病学病史、实验室检查结果)及胸部CT的影像学资料。结果:8例患者中男性4例,女性4例,年龄17~73岁。8例患者均有咳嗽及呼吸困难症状,其中7例有发热。8例患者淋巴细胞绝对值、比例均明显降低,C反应蛋白均增高。胸部CT表现为磨玻璃密度病灶(8/8)、支气管血管束增粗(6/8)、小叶间隔增厚(5/8)、实变影(4/8)、空气支气管征(4/8)、铺路石征(3/8)、树芽征(1/8)、气体陷闭(1/8)表现。结论:对于流行病史不明确,胸部CT以磨玻璃样病变为著的病例,正确认识影像鉴别的关键点,利于早期明确诊断。
- 聂姗姚志刚何馨王浩彦徐波王军李云霄
- 关键词:磨玻璃影
- 烟雾凝集物制备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烟雾凝集物制备装置,包括一个凝集罐,凝集罐的底部设有下开口,下开口上设有密封盖;凝集罐的顶部为封闭结构,其上设有毛刷口,毛刷口上设有密封盖;顶部还设有进烟口,导烟管插入进烟口;导烟管上设有烟雾抽吸泵;...
- 吴艳军李云霄于刚刚王浩彦徐波谭春婷
- 文献传递
- 被动吸烟染毒动物模型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被动吸烟染毒动物模型装置,包括工作区和吸烟模拟系统;其中,吸烟模拟系统包括吸烟装置、排气装置、监测装置和消毒装置;工作区为箱体结构,其内设有至少一个隔板;吸烟装置包括吸烟泵,吸烟泵与工作区之间通过吸烟...
- 吴艳军李云霄于刚刚王浩彦徐波谭春婷
- 文献传递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异常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
- 2022年
-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异常的临床特征。方法选我院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门诊治疗的稳定期COPD患者共46例,入选者均进行静息肺功能(PFT)及心肺运动试验(CPET)。以运动终止至休息1 min时的心率恢复是否<12次/分为异常组(n=23)及正常组(n=23)。结果与心率恢复正常组相比,异常组患者的年龄更高、糖尿病及高血压的并发率更高、β受体阻滞剂使用率更高、及具有更高的症状评分(均P<0.05);PFT结果提示,异常组第一秒用力呼气末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一秒率、肺一氧化碳弥散量占预计值百分比更低(均P<0.05);CPET结果提示,心率恢复异常组的峰值运动功率、峰值摄氧量、峰值呼出气分钟通气量、峰值二氧化碳排出量、峰值心率及心率恢复更低(均P<0.05)。Person相关分析显示,HRR与年龄呈负相关关系(P<0.05),与FEV_(1)%pred、DLCO%pred、pVO_(2)/kg及峰值心率均具有正相关关系(均P<0.05)。结论COPD合并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异常的患者年龄更高,临床合并症更多,肺功能及运动能力更差,对这样的COPD患者应进行更加全面的病情评估和治疗,以避免严重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
- 赵然然王浩彦徐波谭春婷林芳聂姗李云霄
-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率恢复心脏自主神经心肺运动试验
- 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治疗难治性结节病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18年
- 结节病(Sarcoidosis)是一种病因不明的多系统性疾病,通常表现为双侧肺门淋巴结肿大伴或不伴肺浸润,也可表现为眼部、皮肤以及中枢系统等受累^([1-2])。临床中部分结节病可自发缓解,但当出现快速进展性的肺结节病、结节病中枢系统受累或心肌受累时,病死率可达1%~5%^([3-4])。治疗首选药物是糖皮质激素,通常起始剂量为20~40mg/d,后以维持剂量持续治疗6~8个月^([1])。
- 张健雄田芳芳李云霄徐秋芬王浩彦聂姗
- 关键词: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生物制剂
- 30例以发热症状首诊的ANCA相关性血管炎临床诊治分析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总结以发热为首发症状的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性血管炎(AAV)的临床特征,以提高早期诊断能力,减少漏诊及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该院收治的以发热症状首诊的30例AAV患者临床资料,总结患者的主要症状、实验室检验结果、肺部CT特征、首诊科室、治疗及转归。结果30例AAV患者中,髓过氧化物酶(MPO)-ANCA阳性22例(73.3%),丝氨酸蛋白酶3(PR3)-ANCA阳性8例(26.7%),MPO-ANCA阳性患者平均年龄明显高于PR3-ANCA阳性患者(P=0.006)。首诊科室以感染科(33.3%)为主,其次为风湿科(30.0%)和呼吸科(16.7%)。共26例患者发生误诊,误诊率为86.7%。90.0%的患者出现肺部影像学异常,66.7%的患者合并尿潜血阳性,40.0%的患者合并血清肌酐升高。所有患者均给予抑制免疫治疗后,除2例患者病情加重,28例患者均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病情稳定出院。结论发热症状首诊的AAV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易误诊,对于发热合并多脏器功能受损且抗感染效果不佳者,需及时行血清ANCA或病理组织学检查,以早诊断、早治疗,减少误诊、漏诊发生,改善患者预后。
- 赵然然李云霄谭春婷林芳王军徐波
- 关键词:发热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血管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