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邹婷婷

作品数:5 被引量:50H指数:4
供职机构: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护理
  • 4篇病患
  • 3篇护理干预
  • 3篇干预
  • 2篇心理
  • 2篇糖尿
  • 2篇糖尿病
  • 2篇糖尿病患者
  • 1篇低血糖
  • 1篇心病
  • 1篇心理护理
  • 1篇心理护理干预
  • 1篇心理状态
  • 1篇心血管
  • 1篇心血管病
  • 1篇心血管病患者
  • 1篇心血管疾病
  • 1篇血管
  • 1篇血管病
  • 1篇血管疾病

机构

  • 5篇大连市第三人...

作者

  • 5篇邹婷婷
  • 3篇王丽双
  • 1篇孙媛

传媒

  • 1篇国际医药卫生...
  • 1篇蚌埠医学院学...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中国实用护理...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年份

  • 1篇2020
  • 3篇2018
  • 1篇2017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护理干预对中晚期恶性肿瘤病人生存质量的影响被引量:21
2017年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中晚期恶性肿瘤病人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5年1月110例中晚期肿瘤病人,按照病人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55例。对照组病人住院期间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采用焦虑抑郁量表、数字分级法、癌症病人生命质量通用量表评价2组病人在焦虑、抑郁、癌痛程度和生活质量的差异。结果:干预前,2组病人的焦虑、抑郁评分和癌性疼痛程度及生活质量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予护理干预后,干预组病人的焦虑、抑郁评分和平均癌痛程度、最严重癌痛程度、生活质量各项评分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给予恰当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明显改善中晚期恶性肿瘤病人焦虑、抑郁心理,明显改善病人癌痛自我控制水平和生活质量。
王丽双邹婷婷孙媛刘美嵘
关键词:护理干预肿瘤
双轨道互动式护理干预方法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探讨双轨道互动式护理干预方法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19年9月在我院内分泌一科接受管理的糖尿病患者15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79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双轨道互动式护理干预。并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血糖水平、糖尿病知识总掌握率及总依从性。结果护理后,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低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对糖尿病知识总掌握率及治疗总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采用双轨道互动护理干预模式的作用效果显著,能够有效降低血糖,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的总掌握率及治疗依从性。
王丽双邹婷婷
关键词:糖尿病治疗依从性
强化性护理对冠心病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
2018年
目的探究强化性护理对冠心病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于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53例冠心病患者来进行治疗。根据随机法将患者分为两个研究小组,即观察组(27例)和对照组(26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强化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治疗总有效率以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治疗总有效率以及生活质量均优于对照组,小组之间产生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性护理对冠心病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良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应用。
邹婷婷
关键词:冠心病心理状态生活质量
心理护理干预在老年心血管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在老年心血管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8例心内科连续人院的65.80岁心血管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44)和对照组(n=44)。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再进行心理护理干预。两组均采用SDS与SAS量表进行焦虑与抑郁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分析。结果实验组干预后SAS和SDS评分均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组满意度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可缓解患者不良心理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在老年心血管患者疾病改善中具有积极作用。
邹婷婷程栋
关键词:老年人心血管疾病心理护理满意度
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恐惧对察觉意识障碍和低血糖影响的研究被引量:20
2018年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恐惧对低血糖察觉意识障碍和重度低血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入住内分泌科的318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记录每例患者的人口变量,做低血糖恐惧、低血糖、及低血糖察觉意识障碍评分。按照是否合并低血糖察觉意识障碍分为低血糖察觉意识障碍组和非低血糖察觉意识障碍组,以1年内是否曾出现重度低血糖分为低血糖组和非低血糖组,组内比较人口变量,将低血糖恐惧评分做为协变量,校正后分别做低血糖恐惧与低血糖察觉意识障碍、低血糖恐惧与低血糖的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低血糖恐惧对低血糖察觉意识障碍和低血糖的影响。结果318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最终222例患者符合研究标准纳入研究。低血糖察觉意识障碍组74例与非低血糖察觉意识障碍组148例、低血糖组69例与非低血糖组153例比较,在年龄、糖尿病病史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女性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43、3.42,P〈0.05)。低血糖察觉意识障碍组低血糖恐惧平均值为2.97分,非低血糖察觉意识障碍组低血糖恐惧平均值为1.33分(校正后OR1.425,95%C10.45—0.83,P〈0.05)。低血糖组低血糖恐惧平均值为2.86分,非低血糖组低血糖恐惧平均值为1.36分(校正后OR1.362,95%CI0.33~0.73,P〈0.05)。结论女性出现低血糖察觉意识障碍及重度低血糖的风险较大。对低血糖恐惧的患者更容易合并低血糖意识障碍和低血糖事件的发生,护理中需要格外关注对低血糖恐瞑及焦虑的患者。
邹婷婷王丽双刘美嵘周丹
关键词:糖尿病低血糖恐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