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晓蕾

作品数:12 被引量:38H指数:4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炎症
  • 5篇克罗恩
  • 5篇克罗恩病
  • 5篇溃疡
  • 5篇肠病
  • 4篇炎症性
  • 4篇炎症性肠病
  • 4篇溃疡性
  • 3篇结肠
  • 3篇结肠炎
  • 3篇抗体
  • 3篇溃疡性结肠炎
  • 2篇整合素
  • 2篇生物制剂
  • 2篇抗肿瘤坏死因...
  • 2篇病变
  • 1篇导言
  • 1篇短期疗效
  • 1篇断层扫描
  • 1篇性病

机构

  • 12篇同济大学
  • 3篇苏州大学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中南大学湘雅...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作者

  • 12篇王晓蕾
  • 5篇刘占举
  • 2篇张蕾
  • 2篇张蕾
  • 2篇陈亚梅
  • 1篇欧阳春晖
  • 1篇曹倩
  • 1篇高翔
  • 1篇周广玺

传媒

  • 4篇中华炎性肠病...
  • 2篇中华消化杂志
  • 2篇同济大学学报...
  • 2篇医学与哲学(...
  • 1篇上海医药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5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7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克罗恩病患者合并肠外表现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克罗恩病(CD)患者合并肠外表现(EIM)的临床特征和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8年1月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消化内科确诊的623例住院CD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是否合并EIM将患者分为两组。单因素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EIM发生的影响因素;Fisher′s确切概率法分析各EIM的相关性。结果:623例CD患者中,男性422例(67.7%),女性201例(32.3%)。中位确诊年龄31.0(23.0~43.0)岁;中位随访时间53.5(29.0,84.0)个月。112例(18.0%)合并EIM的CD患者中,合并1种、2种、3种和4种EIM患者分别有86例(76.8%)、22例(19.6%)、3例(2.7%)和1例(0.9%)。EIM中累及口面部者84例(75.0%)、骨关节36例(32.1%)、皮肤17例(15.2%)和眼部7例(6.3%)。与无EIM组相比,合并EIM者女性(41.1%比30.3%)、回结肠型(L3)(52.7%比37.6%)、非狭窄非穿透型(B1)(69.6%比54.2%,)、首诊出现腹泻(43.8%比32.5%)或发热(14.3%比6.5%)、接受激素治疗的比例更高(53.6%比39.3%),但回肠末端型(L1)(19.6%比36.8%)、狭窄型(B2)(26.8%比37.0%)、穿透型(B3)(3.6%比8.8%)、接受英夫利西单克隆抗体治疗比例(46.4%比60.7%)和腹部手术率更低(14.3%比24.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女性(OR=1.665,95%CI:1.067~2.600,P=0.025)、结肠型(OR=1.996,95%CI:1.072~3.718,P=0.029)、L3型(OR=2.568,95%CI:1.490~4.427,P=0.001)、B1型(B1比B3:OR=2.977,95%CI:1.015~8.726,P=0.047;B1比B2:OR=1.882,95%CI:1.168~3.302,P=0.009)和发热(OR=2.276,95%CI:1.170~4.430,P=0.015)是CD患者出现EIM的独立危险因素。口面部、骨关节和皮肤病变间两两相关,眼部与骨关节病变相关(P均<0.05)。结论:女性、结肠受累、B1型和首诊时发热是CD患者出现EIM的危险因素。各种EIM的出现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汪海潮叶晨吴亚玲杨鹏宇德吉卓玛张蕾张蕾刘占举
关键词:克罗恩病肠外表现
血清生物标记物在炎症性肠病的诊断价值和新进展被引量:4
2017年
炎症性肠病是遗传易感个体对肠道细菌发生的过度免疫反应。目前其临床诊断和疗效评估主要依赖于内镜的侵入性检查和影像学结果,不但费时且花费较多,不易被患者接受。血清生物标记物的检测快速、无创,具有进行早期诊断、评估疾病活动性和预测预后的重要作用。近年已发现多种新的血清生物标记物,并对其敏感性、特异性以及临床价值进行了研究评估。本文将对其进行逐一介绍并评价其临床意义。
王晓蕾周广玺陈亚梅
关键词:炎症性肠病生物标记物抗体
炎症性肠病食物不耐受性检测的调查研究
目的:分析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患者食物不耐受状况,为患者进行合理科学的饮食提供依据。方法:对264例IBD患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清中14种常见食物...
熊双双王晓蕾江春华陈亚梅
关键词:炎症性肠病IGG抗体饮食干预
文献传递
难治性中重度溃疡性结肠炎的生物制剂治疗研究进展被引量:11
2020年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是炎症性肠病的一种表现形式,可导致严重不良后果。临床常规用药包括氨基水杨酸制剂、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但仍有部分难治性中重度UC患者对常规治疗无效,需要转换至生物制剂治疗。目前用于临床治疗UC有效的生物制剂有3类(抗肿瘤坏死因子-α抗体、抗整合素α4β7制剂、肌酸激酶抑制剂)。本文旨在从药物作用机制、疗效及不良反应等方面总结各生物制剂治疗难治性中重度UC的特点,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汪海潮叶晨(综述)王晓蕾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生物制剂
爬行脂肪中的非免疫细胞成分在克罗恩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2023年
克罗恩病(CD)炎性肠段外肥厚增生并包绕肠周超过50%肠系膜脂肪被称为爬行脂肪。目前对爬行脂肪的研究多集中于免疫细胞和易位细菌的作用。而其中大量的非免疫细胞成分, 即脂肪干细胞、脂肪细胞、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等的作用常被忽视。随着这些细胞参与CD发病的证据不断增多, 对其调节免疫稳态和炎症的机制均有了新的认识。本文重点综述爬行脂肪中非免疫细胞成分作用的最新研究进展, 以完善CD的发病机制和探索CD基于肠系膜治疗的新策略。
王永恒舒伟刚李传顶德吉卓玛王晓蕾
关键词:克罗恩病非免疫细胞炎症
生物制剂与炎症性肠病被引量:10
2019年
随着肠黏膜免疫病理学发病机制研究的深入,生物制剂为IBD的临床治疗带来了新的曙光,主要包括靶向阻断在肠黏膜炎症反应发生过程中的各种促炎症细胞因子(如TNF-α、IL-12/IL-23)的生物学效应,以及抑制激活的白细胞向肠黏膜迁移(如整合素α4β7)。现就当前针对IBD开展的各种生物制剂临床应用进行总结和阐述,希望对广大临床工作者有所帮助。
刘占举王晓蕾
关键词:生物制剂炎症性肠病促炎症细胞因子免疫病理学生物学效应整合素Α4
导言:重视炎症性肠病的鉴别诊断和合并症的监控
2017年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发生在胃肠道的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近年来中国IBD发病率不断升高,因诊断缺乏金标准,不同的肠道溃疡性病变有时在临床表现甚至内镜下形态均很相似,病理结果和实验室指标又缺少特异性,给临床诊断带来很大困难。
刘占举王晓蕾
关键词:炎症性肠病溃疡性病变克罗恩病感染性
肛周病变不同起病时间克罗恩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变化趋势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探讨肛周克罗恩病(PCD)患者在CD确诊前后出现肛周病变的临床特征及其变化趋势。方法回顾性收集2008年1月至2018年9月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747例CD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筛选出PCD患者293例,分析CD确诊前后出现肛周病变患者的临床特征并随访其变化趋势。采用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CD确诊前后肛周病变的相关因素,Spearman相关性分析各临床特征随时间变化趋势。结果86.3%(253/293)的PCD患者在CD确诊前出现肛周病变,中位随访时间(范围)为72个月(36~108个月)。与CD确诊后出现肛周病变患者相比,CD确诊前出现肛周病变患者肛周病变首发年龄小[(36.0±12.6)岁比(24.2±10.2)岁],男性、非狭窄非穿透型、肛周手术治疗患者比例高[分别为62.5%(25/40)比77.9%(197/253),32.5%(13/40)比56.9%(144/253),55.0%(22/40)比76.7%(194/253)],而腹部手术率低[37.5%(15/40)比13.0%(33/25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630,χ^2=4.442、8.279、8.379、15.081,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D确诊前有肛周病变者非狭窄非穿透型较狭窄型(OR=0.447,95%CI 0.207~0.962,P=0.039)和穿透型(OR=0.264,95%CI 0.089~0.780,P=0.016)更常见;CD病程短(OR=0.981,95%CI 0.968~0.995,P=0.008)、狭窄型(OR=2.239,95%CI 1.040~4.822,P=0.039)、穿透型(OR=3.788,95%CI 1.281~11.198,P=0.016)是CD确诊后出现肛周病变的危险因素。随时间推移,PCD患者数增加、生物制剂使用比例升高(r=0.964、0.879,P均<0.01),而PCD病程缩短、腹部手术率下降(r=-0.828、-0.882,P均<0.01),且生物制剂使用比例与腹部手术率呈负相关(r=-0.770,P=0.006)。结论需密切监测病程短、穿透型和狭窄型CD患者的肛周表现以早期诊断和治疗,生物制剂可改善PCD的临床结局。
汪海潮叶晨吴亚玲杨鹏宇刘占举王晓蕾
关键词:CROHN病
溃疡性结肠炎降阶梯治疗对象的选择被引量:5
2020年
本文总结溃疡性结肠炎的疾病特征和治疗现状,提出选择合适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首选抗肿瘤坏死因子生物制剂的降阶梯治疗策略。
王晓蕾欧阳春晖高翔曹倩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抗肿瘤坏死因子降阶梯治疗高危因素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诊治被引量:1
2020年
近年来,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的感染率居高不下,且与胃炎、消化性溃疡及胃癌等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随着人们自我健康意识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Hp。全文对Hp的特性、感染途径、检测手段和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以便辅助临床医生更好的管理Hp感染,让更多的人能够无“幽”无虑。
汪海潮王晓蕾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感染消化性溃疡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