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永波
- 作品数:4 被引量:22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玉米雄穗发育早期耐旱相关转录因子的发掘被引量:1
- 2018年
- 为了发掘更多与玉米雄穗生长发育早期耐旱性相关的转录因子基因,选用耐旱型玉米自交系(DT)铁7922、X178,以及干旱敏感型自交系(DS)吉81162和丹340为试验材料。使用盆栽方法进行育苗,并在一致且适宜的肥水条件下培养至雄穗发育前期,通过人工模拟田间干旱胁迫及正常灌溉的方法对材料进行处理。采用RNA-Seq技术检测玉米雄穗发育早期在受到干旱胁迫后相对于正常灌溉处理而言,耐旱相关转录因子家族基因在转录水平上表达量的变化。结果共发现287个转录因子基因在受到干旱胁迫后相对于正常灌溉呈现差异表达。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功能富集和注释结果发现,差异表达基因中具有耐旱调控功能的转录因子基因34个。其中在2个耐旱型材料中共有且表达模式一致的基因6个;在2个干旱敏感型材料中共有且表达模式一致的基因3个;在4个材料中均呈显著差异表达的转录因子基因1个。研究结果为玉米雄穗发育早期耐旱功能转录因子基因发掘和耐旱分子育种提供了基因基础。
- 吴永波吴永波郝转芳王楠宋洁柳波娟朱汉勇朱汉勇邸宏王振华
- 关键词:玉米雄穗转录因子耐旱性
- 作物组学数据库的比较和应用被引量:4
- 2018年
- 组学研究是生命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从整体角度研究全部组分及其相互关系的学科。组学数据库收集整理了与组学研究相关的所有信息,为组学研究提供了全面的数据基础。其中,作物组学数据库主要是以作物为对象建立的组学数据库,尤其是几大主要粮食作物的组学测序及信息挖掘,提升了作物科学的基础研发和生产水平,使我国粮食储备迈上一个新的台阶。本文以水稻、玉米和小麦为代表,通过搜集它们在组学研究中常用的数据库,概述了作物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及表型组学的主要研究内容,阐述了作物组学数据库在作物科学研究中的发展现状,揭示了在高通量信息时代下多种组学数据库的交叉及综合利用已经成为作物科学研究发展的重要方向和手段。
- 宋洁宋洁吴永波柳波娟王楠王楠郝转芳
- 关键词:数据库
- 玉米耐旱遗传育种研究及分子育种策略被引量:16
- 2018年
- 干旱胁迫一直是玉米产量损失的重要逆境因素。本文结合最新玉米组学研究成果和高通量的数据信息分析平台,从玉米表型和基因型两方面讨论耐旱玉米在遗传及育种实践上的研究进展以及分子育种技术在进行耐旱玉米新品种的选育过程中的新策略,利用新的技术和平台进行耐旱玉米的创新,可为未来提高育种遗传增益以及玉米增产稳产起到重要作用。
- 梁晓玲梁晓玲王业建杨杰杨杰吴永波宋洁王楠雷志刚王楠雷志刚阿布来提·阿布拉韩登旭郗浩江郝转芳
- 关键词:玉米分子育种
- 玉米SNAC基因的遗传变异及耐旱性调控被引量:1
- 2017年
- 以我国玉米育种中常用的16份自交系为材料,通过对SNAC(Stress-responsive NAM,ATAF1/2,CUC2)基因编码区及上游启动子区800 bp核苷酸序列进行测序,检测SNAC基因在不同杂种优势类群材料中的遗传变异。在12个SNAC基因中,其中有4个基因在上游800 bp区检测到遗传变异,有4个基因变异位点超过30个,多态性较高。虽然大多数SNAC基因变异以SNP(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为主,但在ZmNAC031467基因中检测到较多的插入缺失变异(In Del),达到基因总遗传变异的63.3%。通过PLACE软件对上游启动子有变异的4个基因进行3种耐逆结合元件的预测,结果显示4个基因均含有3种耐逆结合元件,但是基因突变对启动子结合元件的影响较小。再对检测到的遗传变异进行核苷酸多态性分析和中性检验,有7个SNAC基因核苷酸多态性较高,其中Zm NAC080308基因的多态性达到0.00962,推测这些基因在遗传漂移过程中受自然选择影响较大。利用t检验初步发现Zm NAC070395和Zm NAC080398基因的2个变异位点与耐旱相关性状关联,为进一步分析SNAC基因核苷酸变异与耐旱性状的关系提供一定的借鉴。
- 李国君马艺文徐丹阳吴永波宋洁王楠郝转芳赵娟
- 关键词:玉米耐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