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耀
- 作品数:3 被引量:7H指数:2
- 供职机构:教育部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教育厅重点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理学更多>>
- 黑水虻生物转化蚕沙的研究
- 2023年
- 为实现蚕沙资源化、无害化和减量化,本试验利用黑水虻幼虫对蚕沙进行生物转化研究。以5龄蚕鲜蚕沙为原料,1)分别将4日龄黑水虻幼虫按20 g/kg(幼虫重/蚕沙重)投喂到蚕沙水分含量分别为47%(对照组)、55%(A55组)、60%(A60组)、65%(A65组)、70%(A70组)和75%(A75组)的6个组,每组5个重复,对黑水虻幼虫生长性能和蚕沙减重率进行研究。2)将4日龄黑水虻幼虫分别按10(B10组)、15(B15组)、20(B20组)、25(B25组)和30 g/kg(B30组)(幼虫重/蚕沙重)投喂到蚕沙水分含量为65%的5个组,每组5个重复,对蚕沙减重率、营养物质变化及黑水虻幼虫生长性能、营养成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A65组的100头幼虫重显著高于A55、A0组(P<0.05);A65组的蚕沙减重率极显著高于A0、A55组(P<0.01),显著高于A60组(P<0.05)。2)B25组的蚕沙减重率显著高于B10、B15组(P<0.05)。B20、B25、B30组的粗蛋白质降幅显著高于B10、B15组(P<0.05),B25、B30组的粗脂肪降幅显著高于B10、B15、B20组(P<0.05),B25、B30组的粗纤维、钙降幅显著低于B10、B15组(P<0.05),B15、B20、B25、B30组的粗灰分降幅显著低于B10组(P<0.05)。3)B15、B20、B25、B30组的黑水虻幼虫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B10组(P<0.05)。各组的黑水虻幼虫总氨基酸(TAA)、必需氨基酸(EAA)、非必需氨基酸(NEAA)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4)各组的蚕沙残渣重金属(砷、汞、铅、铬)含量及细菌、霉菌、沙门氏菌总数差异不显著(P>0.05)。各组的蚕沙残渣总养分、有机质含量及pH符合《有机肥料标准》(NY 525—2012)。各组的黑水虻幼虫砷、汞、铅、铬含量及细菌、霉菌、沙门氏菌总数均低于《饲料卫生标准》《GB 103078—2017》。由此可见,本试验条件下,以25 g/kg(幼虫重/蚕沙重)的4日龄黑水虻幼虫投喂水分含量为65%的蚕沙,能有效吸收蚕沙中的营养物质,达到减量化、无害化目的,可为蚕沙高值化利用提供数据支撑。
- 陈冬梅陈冬梅张龙陈耀周材权
- 关键词:蚕沙残渣营养物质
- 多级孔ZSM-5负载的钴催化剂的费-托合成催化性能被引量:4
- 2017年
- 采用水蒸气辅助转晶(SAC)法合成了粒径均一(180 nm)的纳米ZSM-5颗粒,颗粒间堆积形成大量的开放介孔,与ZSM-5的微孔共同形成多级孔结构。以该材料为载体采用满孔浸渍法制备了负载量为15%(质量分数)的钴催化剂。采用XRD、SEM、TEM、N_2物理吸附-脱附等表征技术对多级孔ZSM-5载体及其负载催化剂的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对催化剂的费-托合成催化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相比于大颗粒的ZSM-5和商业ZSM-5,多级孔ZSM-5负载的钴催化剂的费-托合成活性最高,CH_4选择性最低,C_(5-20)产物的选择性高达68.9%,这归因于多级孔ZSM-5的介孔孔道有效地促进反应过程中产物的传质扩散以及ZSM-5微孔骨架上的酸中心促进了长链烃产物的二次加氢裂解。
- 文雄张煜华刘成超洪景萍韦良陈耀李金林
- 关键词:ZSM-5钴催化剂费-托合成
- 川中丘陵地区不同生长高度巨菌草的营养成分比较分析被引量:3
- 2021年
- 为研究川中丘陵地区不同生长高度巨菌草(Pennisetum giganteum)的营养成分变化规律,对生长高度分别为50~100 cm、100~150 cm、150~200 cm、200~250 cm的巨菌草取样,测定其常规营养成分、维生素、氨基酸以及单宁含量。结果显示:巨菌草的干物质、粗灰分、粗纤维、酸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木质素含量随生长高度的增加极显著增加(P<0.01),总能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随生长高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P<0.05),粗蛋白质含量则随生长高度的增加极显著下降(P<0.01)。150~200 cm和200~250 cm巨菌草的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50~100 cm和100~150 cm巨菌草(P<0.05)。不同生长高度的巨菌草钙、总磷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巨菌草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异亮氨酸,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以及总氨基酸含量随巨菌草生长高度的增加而下降,以50~100 cm巨菌草最高,并且极显著高于其他生长高度巨菌草(P<0.01);50~100 cm巨菌草的(甜味氨基酸+酸鲜味氨基酸)/苦味氨基酸值最高。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必需氨基酸/总氨基酸、必需氨基酸/粗蛋白质值随巨菌草生长高度的增加而降低。β-胡萝卜素、维生素C、维生素B 6含量随巨菌草生长高度的增加而增加。单宁含量随巨菌草生长高度的增加而降低。本研究结果表明,川中丘陵地区巨菌草与其他地区巨菌草的部分营养成分变化规律不同。单胃动物宜选择生长高度100 cm以下的巨菌草,反刍动物选择生长高度100 cm以上的巨菌草较适宜。
- 陈冬梅陈冬梅张龙陈耀周材权
- 关键词:营养成分氨基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