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阿芳 作品数:9 被引量:38 H指数:3 供职机构: 北京协和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开胸手术后慢性疼痛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23 2018年 手术后出现的持续性或间歇性疼痛,时间超过2个月且疼痛性质与术前不同,并排除其他原因(如癌症术后肿瘤扩散、慢性感染及术前已知原因)造成的术后疼痛,即为手术后慢性疼痛(chronic post-surgical pain,CPSP)。 朱阿芳 申乐 许力 陈唯韫 黄宇光关键词:慢性疼痛 抑制性控制 弥散性 开胸手术 开胸术后疼痛 术前镇痛 解剖图贴及其制作方法、人体解剖结构图案的形成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解剖图贴的制作方法,包括:构建人体解剖结构模型图库;自所述人体解剖结构模型图库中,收集目标解剖层结构所涉及的组织结构的图片,组织结构包括骨骼结构、肌肉结构、血管结构,以及神经结构;根据收集的目标解剖层结构所... 费昱达 陈绍辉 崔旭蕾 张砡 夏迪 朱阿芳 苑雨辰 谭刚 申乐 黄宇光文献传递 月经紊乱,下肢浮肿,急性肾损伤--罕见盆腔占位的“瘤栓事件” 2022年 低级别子宫内膜间质肉瘤(low-grade endometrial stromal sarcoma,LG-ESS)是一种罕见的子宫恶性肿瘤,在所有子宫恶性肿瘤中占比不足1%,目前国内外尚无关于LG-ESS导致急性完全性下腔静脉阻塞的报道。2020年11月,北京协和医院血管外科接诊1例LG-ESS患者,临床表现为月经紊乱、右下肢凹陷性水肿、突发恶心、少尿、肌酐升高,影像学提示下腔静脉完全性阻塞,通过多学科协作共同决策,采用分期手术联合内分泌治疗成功救治该患者,其诊疗过程体现了多学科协作在疑难重症患者诊治中的重要作用。 高雪涵 狄潇 冯凤芝 周娜 周炜洵 李源 朱阿芳 贺蕾 乔逸 孙蒙清 江欣 陈跃鑫 郑月宏关键词:下腔静脉阻塞 条件性疼痛调节的影响因素与慢性疼痛 被引量:3 2017年 作为评价内源性镇痛强度的新方法,条件性疼痛调节(CPM)受损意味着机体痛觉下行抑制作用减弱,发生慢性疼痛的概率增加,而年龄、心理因素和体育锻炼等均能对个体CPM产生影响。同时,采取统一标准的CPM检测方法对不同研究间进行比较有重要意义。 朱阿芳 黄宇光关键词:慢性疼痛 影响因素 解剖图贴及其制作方法、人体解剖结构图案的形成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解剖图贴的制作方法,包括:构建人体解剖结构模型图库;自所述人体解剖结构模型图库中,收集目标解剖层结构所涉及的组织结构的图片,组织结构包括骨骼结构、肌肉结构、血管结构,以及神经结构;根据收集的目标解剖层结构所... 费昱达 陈绍辉 崔旭蕾 张砡 夏迪 朱阿芳 苑雨辰 谭刚 申乐 黄宇光文献传递 大鼠开胸术后慢性疼痛的预测指标 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观察疼痛时弥散性伤害抑制性控制(DNIC)的动态变化,对术前DNIC、术后急性疼痛能否作为术后慢性胸痛的预测指标进行初步研究。方法术前检测大鼠DNIC,建立开胸术后慢性疼痛模型,分组为空白组(n=10)、假手术组(n=10)、模型组(n=20),连续监测术后1、3、6、9、12、15、18和21 d的机械痛阈、冷痛阈及DNIC。结果模型组大鼠中,11只发展为慢性疼痛组(CPTP组),9只在经历急性疼痛后痛觉恢复正常(non-CPTP组)。与CPTP组比较,non-CPTP组术前DNIC减弱(P<0.05),术后6 d切口附近机械痛阈值及冷痛阈值更低(P<0.05)。与术前DNIC相比,模型组术后急性疼痛时期(术后3 d)DNIC减弱(P<0.05),CPTP组术后21 d DNIC持续减弱(P<0.05),而non-CPTP组DNIC恢复正常。结论术前DNIC及术后6 d急性疼痛程度是开胸术后慢性疼痛的两项危险因素;疼痛急性期,个体DNIC减弱,痛觉恢复正常时,个体DNIC水平也渐趋恢复正常。 朱阿芳 申乐 许力 陈唯韫 吴树彬 黄宇光关键词:急性疼痛 隔离头舱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隔离头舱,隔离头舱包括:一端开口且内部中空的舱体、负压机构、密封装置和操作机构;舱体套设于患者的头部,并且,舱体设置有透视窗;密封装置与舱体的开口端相连接,用于对舱体的内部进行密封;舱体开设有换气口和... 费昱达 车璐 朱阿芳 苑雨辰 田园 张雪 刘子嘉 陈唯韫 陈绍辉 申乐 许力 黄宇光文献传递 一种适用于麻醉或镇静过程中各类型松动牙齿的防脱落装置及防脱落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麻醉或镇静过程中各类型松动牙齿的防脱落装置及防脱落方法,防脱落装置包括网状弹性囊袋、至少一根固定线、锁扣和粘贴条;其中,网状弹性囊袋一端为封闭状态,另一端为开口状态,网状弹性囊袋的开口端设置有至少一个... 张杨阳 朱波 朱阿芳 李旭加速胃肠功能康复的麻醉和围手术期策略 被引量:10 2018年 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通过整合一系列围手术期优化策略,以期降低患者应激反应、减少术后并发症及缩短住院时间,最终达到加速患者康复的目标。就目前国内外研究现状而言,ERAS应用最多最成功的领域依然是胃肠外科,而诸如术前未纠正的营养风险状态、术前长时间禁食水、围手术期容量过负荷及过量使用阿片类药物等各项管理不当的麻醉和围手术期策略均可能对胃肠功能造成一定程度损害,进而增加术后并发症、延长住院时间并阻碍康复进程。因此规范ERAS中与胃肠功能相关的各项麻醉和围手术期策略,对改善患者结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朱阿芳 黄宇光关键词:加速康复 目标导向液体治疗 营养风险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