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旺 作品数:24 被引量:267 H指数:10 供职机构: 南昌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江西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 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课题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哲学宗教 文化科学 更多>>
基于网络平台的医学本科生循证医学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实践 被引量:14 2020年 循证医学是遵循证据进行卫生决策的一门新兴学科,也是医学院校普遍开设的一门重要课程。结合当前循证医学的教育目标和特点,提出"基于网络平台的医学本科生循证医学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线上教学通过网络平台实现,侧重循证思维和科研素质的培养;线下教学通过课堂教授进行,侧重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该模式的实践既丰富了教学方式,又提高了学习效果。 傅燕艳 陈小龙 陈小龙 胡旺 姜红英 王莉 肖元梅关键词:网络平台 循证医学 医学本科生 偏执敌对与负性生活事件对大学生非自杀性自伤的影响及其交互作用 被引量:17 2017年 目的探讨偏执敌对与负性生活事件对大学生非自杀性自伤(non-suicidal self-injury,NSSI)的影响及其交互作用,为制定非自杀性自伤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以南昌大学为现场进行现况调查,通过自制调查问卷、青少年亚健康多维评定问卷和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对3 854名大学生进行信息收集,采用SPSS 20.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过去12个月大学生NSSI检出率为10.2%(393/3 854),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SSI组偏执敌对和负性生活事件的得分均高于无NSSI组(P值均<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偏执敌对和负性生活事件是NSSI的独立危险因素(P值均<0.01)。对于大学生而言,偏执敌对与负性生活事件的乘积交互项OR值(95%CI)为0.999(0.998~1.000),相加交互作用超额相对危险度、交互作用归因比、交互作用指数分别为0.005,0.428%,1.031。结论大学生偏执敌对和负性生活事件是非自杀性自伤的独立危险因素,但两者的交互作用较小。 傅燕艳 唐寒梅 陈小龙 胡旺 何恒 李欢欢 顾婧瑶 刘文娟 黄鹏关键词:精神卫生 自我伤害行为 中国流动人口HIV感染状况和相关行为特征的累积Meta分析 被引量:21 2018年 目的了解2006—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状况、相关行为特征及其随时间变化的情况。方法计算机检索国内2006—2017年针对流动人口的HIV感染状况和相关行为特征的现况研究(横断面调查),在文献筛选、质量评估和数据提取后进行累积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49篇文献,含1篇英文文献,提取出76组数据。累积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国流动人口HIV合并感染率为1.38‰(95%CI:0.90‰~2.13‰),2006—2010年HIV感染率逐渐下降,随后又逐渐升高;近1年商业性行为合并发生率为8%(95%CI:5.7%~11.2%),2006—2007年近1年商业性行为发生率有升高趋势,随后保持稳定;近1年商业性行为合并安全套坚持使用率为28.9%(95%CI:25.8%~32.2%),2006—2010年近1年商业性行为安全套坚持使用率有所下降,随后又缓慢升高。按研究地区亚组分析,结果显示HIV合并感染率西部明显高于东部及中部地区;近1年商业性行为合并发生率中部高于西部,东部最低;近1年商业性行为安全套坚持使用率东部低于中部和西部。结论中国流动人口HIV感染率高于一般人群。HIV感染率、商业性行为发生率、安全套坚持使用率有一定的随时间变化趋势和地域差别。 邱红恒 陈小龙 陈小龙 胡旺 唐寒梅 傅燕艳 黄鹏关键词:艾滋病病毒 流动人口 中学生应对方式与校园欺凌、被欺凌之间的关系 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了解江西省中学生应对方式与校园欺凌、被欺凌之间的关系,为校园伤害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以江西省内3所中学(南昌大学附属中学、临川第二中学和崇仁县第二中学)的7129名中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使用一般情况调查表、中学生应对方式问卷和Olweus欺负问卷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中学生参与校园欺凌的总报告率为21.5%,其中仅欺凌的报告率为2.7%,仅被欺凌的报告率为13.7%。女生寻求支持和发泄情绪的得分均高于男生(均P<0.01),而男生忍耐得分高于女生(P<0.01);除寻求支持外,高中生积极应对与消极应对各因子得分均高于初中生(均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寻求支持是发生欺凌行为的保护因素(OR寻求支持=0.920,95%CI 0.883~0.958,P<0.001),发泄情绪是发生欺凌行为的危险因素(OR发泄情绪=1.143,95%CI 1.074~1.217,P<0.001),而忍耐、幻想/否认均会增加被欺凌行为的发生风险(OR忍耐=1.055,95%CI 1.022~1.089,P<0.001;OR幻想/否认=1.030,95%CI 1.005~1.056,P=0.020)。结论加强中学生积极应对方式的教育对于校园欺凌相关行为的防控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詹文韵 邓赟贞 封佳宁 杜之 胡旺 黄鹏关键词:欺凌 中学生 2014—2016年南昌市湾里区居民死因监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了解南昌市湾里区居民的死因分布及特征,为制定重点疾病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收集2014—2016年南昌市湾里区居民的死因监测资料,分年度、性别和疾病系统进行死因顺位的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4—2016年南昌市湾里区居民合计粗死亡率为699.55/10万,标化后死亡率为699.71/10万;死亡居民年龄组死亡率均表现在0~<1岁组较高,1~<5岁组死亡率有所降低,5~<10岁、10~<15岁、15~<20岁组死亡率有一定波动,但此后随着年龄的增长死亡率不断升高,尤其是60岁以上年龄组上升较快;前4位死因顺位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恶性肿瘤以及伤害。结论南昌市湾里区居民2014—2016年标化死亡率低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6年全国平均死亡率;位居前4位的死因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恶性肿瘤以及伤害。 饶裕莲 刘婷 吴耀 邱红恒 胡旺 陈小龙 唐寒梅 傅燕艳 黄鹏关键词:死因监测 死亡率 死因顺位 基质金属蛋白酶-2基因1306 C/T多态性与前列腺癌易感性关联的Meta分析 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系统评价基质金属蛋白酶-2基因(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2,MMP2)基因rs243865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前列腺癌易感性的关联。方法检索PubMed、Embase、Medline以及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查找有关MMP2基因rs243865位点多态性与癌症易感性关联的病例对照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18年4月1日。由2名研究者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后,使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ewcastle-Ottawa scale,NOS)进行文献的质量评价。采用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通过敏感性分析考察结果的稳定性、亚组分析探讨异质性来源、Begg秩相关法评价发表偏倚。结果共纳入6篇文献,合计3909例研究对象,其中前列腺癌患者1921例,健康对照1988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等位基因模型T vs. C(OR=1.105,95%CI:0.994~1.227)、隐性基因模型TT vs. CT+CC(OR=1.014,95%CI:0.781~1.315)和纯合子模型TT vs. CC(OR=1.086,95%CI:0.832~1.418)中,癌症易感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显性基因模型TT+CT vs. CC(OR=1.157,95%CI:1.017~1.317)和杂合子模型TC vs. CC(OR=1.498,95%CI:1.078~2.080)中,癌症易感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MMP2基因rs243865多态性与前列腺癌易感性相关,其中C等位基因可能是保护因素,而T等位基因可能是前列腺癌的易感因素,TC基因型可能为前列腺癌患者的风险基因型。 宋宇轩 郭嘉 胡接平 陈庆科 唐寒梅 傅燕艳 陈小龙 胡旺 黄鹏关键词:单核苷酸多态性 前列腺癌 META分析 中学生校园被欺凌行为、情绪行为与非自杀性自伤的关系 被引量:26 2019年 目的了解中学生校园被欺凌行为、情绪行为与非自杀性自伤(NSSI)的关系,同时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情绪行为问题在该关系中的中介或调节作用。方法以南昌大学附属中学、江西省临川第二中学和崇仁县第二中学的中学生为研究对象。使用自伤评定问卷、Olweus欺凌问卷、长处与困难问卷(SDQ)对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运用SPSS22.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使用Mplus7.0软件进行结构方程模型构建以及中介效应分析。结果中学生NSSI检出率为33.7%,校园被欺凌的报告率为13.7%。校园被欺凌、情绪行为得分与NSSI得分呈正相关(r=0.18、0.27,均P<0.001);被欺凌是中学生NSSI的独立危险因素(β=0.305,P<0.001),情绪行为能够正向预测NSSI的发生(β=0.255,P<0.001);在中学生校园被欺凌对NSSI的影响过程中,情绪行为发挥中介作用,且为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29.95%。结论中学生被欺凌、情绪行为均与NSSI有关联,情绪行为问题在被欺凌对NSSI的影响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对中学生情绪行为问题进行及时干预,可能有利于NSSI的预防和控制。 陈小龙 陈小龙 唐寒梅 杨丽霞 杨丽霞 章利明 胡旺 胡旺 黄鹏关键词:情绪行为 中介 中学生 南昌市中学生求助行为与非自杀性自伤的关联 被引量:9 2021年 目的比较初中生与高中生求助行为的差异及其与非自杀性自伤(NSSI)行为的关联,为中学生非自杀性自伤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以南昌市内3所中学为研究现场,通过一般情况调查表、渥太华自伤判断条目和中学生求助行为问卷对整群抽取的4434名学生进行调查,并采用SPSS 22.0进行数据处理。结果中学生NSSI检出率为33.3%,初中生检出率(36.0%)高于高中生(29.6%)(χ^(2)=19.41,P<0.01)。不论是初中生还是高中生,NSSI者与非NSSI者在求助意愿、求助家人及老师、面对面交谈求助方面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生(OR=1.45)、担任班干部(OR=1.26)、城镇户籍(OR=1.45)、经常被长辈责骂(OR=1.98)及学习负担较重(OR=1.39)可能增加初中生NSSI发生的风险,而求助家人(OR=0.95)或老师(OR=0.95)可能减少初中生NSSI发生的风险;女生(OR=1.50)、担任班干部(OR=1.34)、独生子女(OR=1.45)、父亲文化程度为大专及以上(相对于初中及以下)(OR=1.56)、经常被长辈责骂(OR=2.08)、经常被长辈体罚(OR=4.12)及学习负担较重(OR=1.38)均可能增加高中生NSSI发生的风险,而具有求助意愿(OR=0.82)、求助家人(OR=0.95)及老师(OR=0.96)均可能减少高中生NSSI发生的风险。结论初中生与高中生的求助行为存在一定的差异,应积极关注中学生的求助行为并鼓励中学生主动寻求帮助。 敖成 胡旺 周凡 胡达振 龙纤纤 黄鹏关键词:精神卫生 自我伤害行为 中国大陆大学生自杀计划检出率Meta分析 被引量:23 2019年 目的通过Meta分析估计中国大陆大学生自杀计划的检出率,为自杀防控提供更多线索和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NKI(Chinese Database)、Wan Fang Data(Chinese Database)、VIP(Chinese Database)数据库中国内外关于中国大陆大学生自杀计划检出率的研究,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8年8月1日。中文检索词包括"大学生""本科生""大学""学院""高校","自杀计划""自杀方案","检出率""流行率""报告率";英文检索词包括"undergraduate""college""university","suicide""suicidality""suicide plans""suicidal plans suicide intending","prevalence""report rate""de-tection rate","China""Chinese"。采用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8项研究,总样本量47 071人,自杀计划检出率为4.4%,95%CI=3.4%~5.4%。亚组分析显示,中国大陆大学生自杀计划检出率男生为5.4%,女生为4.2%;东、中、西部地区大学生自杀计划检出率分别为5.1%,2.7%,4.5%; 2010年及以后自杀计划检出率为4.4%,2010年以前为4.3%;既往自杀计划检出率为4.9%,过去12月自杀计划检出率为4.0%,亚组内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敏感性分析提示Meta分析结果较为稳定,漏斗图分析提示可能存在发表偏倚。结论中国大陆大学生自杀计划检出率较低,且在性别、所属区域、研究时段、发生时限、样本量之间均未发现统计学差异。 茹福霞 黄秀萍 黄秀萍 饶裕莲 陈小龙 陈小龙 胡旺关键词:自杀 META分析 欺凌行为与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关系的Meta分析 被引量:20 2018年 目的系统评价欺凌与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NSSI)的关系。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MEDLINE、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CNKI和WanFang Data数据库,检索欺凌行为与青少年NSSI相关的研究,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7年9月1日。由2位评价员独立检索筛选文献、提取数据,采用AHRQ量表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CMA2.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3个研究,总样本量为188 194人,Meta分析结果显示:被欺凌的青少年发生NSSI的风险是未被欺凌者的2.41倍[OR=2.41,95%CI(1.96,2.96),P<0.001];欺凌者发生NSSI的风险是无欺凌行为者的2.26倍[OR=2.26,95%CI(1.39,3.68),P=0.001];同时具有欺凌和被欺凌行为者发生NSSI的风险是无欺凌-被欺凌行为者的2.76倍[OR=2.76,95%CI(1.17,6.51),P=0.02]。Meta回归结果显示,研究对象年龄越小,被欺凌与NSSI效应值越大[B=–0.33,95%CI(–0.38,–0.28),P<0.001]。结论青少年欺凌/被欺凌行为与非自杀性自伤的发生风险存在关联。受纳入研究的数量和质量的限制,上述结论仍需要更多的研究予以证实。 唐寒梅 陈小龙 卢飞腾 傅燕艳 胡旺 詹文韵 黄鹏关键词:欺凌 青少年 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