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玲

作品数:19 被引量:15H指数:2
供职机构:山东社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项目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建筑科学
  • 5篇文化科学
  • 4篇哲学宗教
  • 3篇文学
  • 2篇历史地理
  • 1篇经济管理
  • 1篇语言文字
  • 1篇艺术

主题

  • 8篇建筑
  • 2篇审计
  • 2篇生态
  • 2篇礼制
  • 2篇美学
  • 2篇建筑理论
  • 2篇建筑学
  • 2篇古建
  • 1篇大小写
  • 1篇当代建筑
  • 1篇道德
  • 1篇道德标准
  • 1篇形制
  • 1篇性善
  • 1篇艺术
  • 1篇艺术表达
  • 1篇意蕴
  • 1篇宇宙
  • 1篇院士
  • 1篇跃迁

机构

  • 19篇山东社会科学...
  • 2篇浙江外国语学...
  • 1篇山东大学
  • 1篇山东建筑大学
  • 1篇南通大学
  • 1篇中央广播电视...
  • 1篇山东师范大学
  • 1篇吉林建筑大学
  • 1篇学研究院

作者

  • 19篇李玲
  • 2篇赵增韬
  • 1篇胡天国
  • 1篇李欣

传媒

  • 3篇中国文化论衡
  • 2篇人文天下
  • 1篇河北学刊
  • 1篇中国电化教育
  • 1篇东岳论丛
  • 1篇江西社会科学
  • 1篇社会科学家
  • 1篇宁夏社会科学
  • 1篇山东社会科学
  • 1篇武汉理工大学...
  • 1篇世界教育信息
  • 1篇济南大学学报...
  • 1篇太原城市职业...
  • 1篇现代中文学刊
  • 1篇科技传播
  • 1篇南宁师范大学...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4篇2020
  • 4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浅议中国佛寺的和谐意蕴
2017年
在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互动的漫长历史中,逐渐形成了独具中国本土特色的佛教寺院,其选址、布局、形制等诸方面都体现了佛教意蕴的中国化、世俗化,力求人间与佛国、此岸与彼岸、人性与佛性的“同一”,以达到灵与肉、身与心、理想与现实渐趋统一,人的身心达到平衡和谐.
李玲
关键词:形制
詹克斯后现代建筑理论中的生态美学意蕴探微被引量:2
2020年
后现代建筑作为建筑领域的新范式,在西方建筑发展史上占据十分显要的地位。詹克斯作为后现代建筑理论的创始人之一,以对现代建筑和解构性后现代建筑理论的局限反思批判为前提,凭借独特的视角及理论将建筑发展从传统美学和现代美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詹克斯后现代理论中的“复杂科学”概念诸如混沌、跃迁、突变等科学前沿术语组成了现代建筑的“新范式”,其风格独特的建筑背景、多元化的建筑语言、“形而上”的建筑意义,构成了詹克斯生态美学的基本框架,即“混沌”形象模仿中的自然生态审美、“跃迁”架式建构中的历史生态审美、“突变”动态表现中的社会生态审美。
李玲
关键词:后现代建筑生态美学
马克思“共生”理论的意义及其生态思维被引量:3
2019年
人类与自然在相互影响的过程中,产生了一种共生关系。自然作为有生命的有机体,与人类在社会中共生互动;人类的个体感知与自然界的其他意识相辅相成,并且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用马克思、恩格斯的唯物辩证法分析,这种共生互动关系就是生态思维,由此使人类的思想和认识具有统一性,人类与自然共生过程中,需要改变自身行为使之与整个自然界的群体相互和谐。
莎伦.斯诺伊思李玲
关键词:生态思维
当代建筑设计的艺术表达和环境审计策略被引量:2
2022年
要对当代建筑的能源管理和环境问题予以关注,以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服务手段,提升当代建筑的设计艺术情感,同时减少设计过程对外部环境的影响和破坏,这就有必要对当代建筑设计开展环境审计工作,重点考察其用能、节能和环境保护水平。该文对当代建筑设计和艺术表达的关联,环境保护对当代建筑设计的要求进行分析,论述当代建筑设计的风格、突破和艺术瓶颈,进一步探讨当代建筑设计艺术的目标是借助资源回收和再生来优化其体系、以天然材料增强艺术表达效果、通过色彩和造型提升建筑艺术水平,提出了注重运用先进审计方法和技术、针对当代建筑环境设计重点环节开展追踪审计、营造良好的建筑设计艺术环境审计的外部氛围等建议,以期当代建筑与环境艺术设计融为一体实现实用功能和审美功能的统一。
李玲
关键词:当代建筑建筑设计艺术表达环境审计
中国古建筑和谐理念社会结构成因及其当代意义
2016年
中国古建筑和谐理念的成因与中国古代特定社会结构有着直接的联系。中国古代氏族制、宗法制和君主专制在中国古建筑和谐理念形成的过程中产生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和影响,使中国古建筑和谐理念的形成有了一定的必然性。在现代建筑面临危机和威胁的形势下,汲取中国古建筑和谐理念的深刻文化内涵,对于中国古建筑的保护和当代建筑理念的合理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李玲
关键词:古建筑社会结构
泯灭还是重生?——解析《三体》对于人性善恶和道德标准的反思被引量:3
2018年
科幻小说《三体》因其对女性地位、生态环保、人性善恶、当今人类社会制度所存在的顽疾等问题的关照,体现出浓厚的人文主义与写实主义特色。在宇宙智慧生命大社会这一宏大背景下,整部小说在反思人类社会和宇宙智慧社会中道德与科技脱节、善恶受制于本能的同时,始终坚持善恶可以相互转化道德可以重建的正面立场与乐观精神。因此,人类的自我超越、自我救赎与涅槃重生是小说中人性观和道德观的基调。
赵增韬李玲
关键词:人性善恶道德标准
清末民国时期《海上花列传》传播情况之考辨与反思
2022年
在发掘和辨析大量史料文献的基础上,可以勾勒出《海上花列传》起伏变幻的传播轨迹,证实与学界定论相反,《海上花列传》在清末、民国的市场上其实销路颇广,并未“失落”。光绪年间,起初其销售状况不尽人意,但随后被多次翻印和发行,销量不俗,有一定影响力。宣统至1926年亚东本出版前,《海上花列传》陷入沉寂。1926年,亚东本发行,在胡适的大力推介下,《海上花列传》声名显著,风行一时。《海上花列传》的真实传播情况,启示我们打破成见、更新认知,关注《海上花列传》被消解的古典特质,正视《海上花列传》被否认的文坛影响,并反思当前《海上花列传》研究的弊病。
孙文成李玲
关键词:韩邦庆海上花列传清末民国
美学视角下仿古建筑功能与价值审计的研究
2020年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城镇希望借助发展旅游经济的契机,通过建造仿古建筑将城镇自然风光、人文风情与历史古迹结合在一起,助力当地经济社会繁荣和进步。在美学视角下,仿古建筑既要合理使用现代元素,也要与周边环境相融合,以体现其观赏性和经济性特征。为此,就需要最大限度释放仿古建筑的价值,并通过开展价值审计,以实现较高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李玲
关键词:仿古建筑建筑功能建筑美学
儒家之“礼”对中国古代礼制建筑的影响被引量:1
2020年
"礼"是儒家思想的主要内容。儒家主张根据"礼"的原则治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礼"规范和影响着社会生产和生活秩序。建筑作为文化的载体,中国古代建筑不可避免地附带着"礼"的功能,并因此出现了一种特殊的建筑形式——礼制建筑。"礼制建筑"是统治阶级维护其统治地位的关系礼法,是不平等制度下维护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一种媒介;同时也是维系天地人伦、上下尊卑的宇宙秩序和社会秩序的物化工具。礼制建筑以达到中国传统文化"和"的审美境界为理想。
李玲
关键词:礼制建筑
从建筑选址看中国传统文化的“相地堪舆”被引量:1
2019年
“地善即苗茂,宅吉即人荣。”这短短十个字道出了建筑选址的精髓:地善与宅吉关系着事业的兴隆与家丁的兴旺。“夫宅者,乃阴阳之枢纽,人伦之轨模。……故宅者,人之本,人以宅为家居,若安则家代昌吉,若不安则门族衰微。”(《黄帝宅经》)“阴”“阳”即“风水”——这便是被古人看得很神秘的所谓风水学术。
李玲李俊
关键词:建筑选址中国传统文化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