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锦顺
- 作品数:10 被引量:8H指数:2
- 供职机构:珠海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珠海市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基于PPIA序列检测结直肠癌患者血液游离DNA的临床意义
- 2020年
- 目的建立基于肽基脯氨酰异构酶A(PPIA)序列检测结直肠癌(CRC)患者血液游离DNA(cf-DNA)方法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设计特异性引物并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建立血液游离DNA检测方法,定量检测结直肠癌患者(A组)、结直肠息肉患者(B组)和健康对照者(C组)各30例的cf-DNA水平;比较肿瘤患者不同TNM分期cf-DNA水平。结果PPIA116扩增曲线:y=-3.936x+11.415,R2=0.995,扩增效率79.5%。PPIA熔解温度为80.00℃,批内CV 0.83%~0.87%,重复性良好。cf-DNA水平:A组最高,B组次之,C组最低(P<0.01)。不同TNM分期患者cf-DNA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结论基于PPIA序列定量检测cf-DNA具有可行性,监测cf-DNA有助于CRC诊断和分期。
- 梁鸿斌周婉瑜冯伟龙曾祥胜陈新彬吴锦顺祝琰
- 关键词:结直肠癌游离DNA
- 珠海口岸出入境人员丙肝病毒基因型分布特征研究
- 2020年
- 目的了解珠海口岸出入境人员丙肝病毒(HCV)基因型分布特征,为口岸防控HCV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6—2019年珠海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出入境健康体检中筛查出的183例HCV抗体阳性人员血清,提取核酸,对HCV基因E1/E2区域进行PCR扩增并测序分型。结果183份HCV抗体阳性血清中,PCR阳性125份,成功测序121份。检出4种基因型,其中1型19份(15.70%)、2型2份(1.65%)、3型20份(16.53%)、6型80份(66.12%)。流行病学分析显示,来自广东省内的HCV感染者的基因型以6型为主,其分布与省外HCV感染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珠海口岸出入境人员感染HCV基因型呈多样性特征,但以6型为主。
- 陈新彬苏影周小坚吴锦顺汪海波史咏梅涂承宁
- 关键词:丙肝病毒基因型出入境人员
- 新形势下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发展思路探讨被引量:3
- 2017年
- 新形势下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应深入思考其发展思路及其如何在卫生检疫核心能力建设中发挥技术支撑作用。本文通过文献研究、经验总结等方法,总结了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的发展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提出了新形势下保健中心的发展思路。保健中心作为公益二类事业单位,应结合实际,寻求合适定位,建立适应新形势的发展模式,在为卫生检疫行政执法提供技术保障的同时,利用现有技术平台为社会提供医疗保健服务,促进保健中心持续、稳定向前发展。
- 冯子力吴锦顺祝琰汪海波柯明剑赵俊华林继灿
- 关键词:旅行卫生卫生检疫传染病
- 2022-2023年珠海地区出境人员乙肝表面抗体水平监测
- 2024年
- 目的 了解珠海地区出境人员的乙肝免疫情况,为乙型肝炎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22年至2023年6月期间出境人员乙肝表面抗体检测者的数据,对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监测人群血清乙肝表面抗体总阳性率为54.60%(1007/1843)。女性乙肝表面抗体总阳性率为59.4%,男性乙肝表面抗体总阳性率为50.5%,不同性别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率存在差异(χ^(2)=14.714,P<0.05)。<20岁、20~29岁、30~39岁、40~49岁、≥50岁出境人员中血清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率分别为41.5%、50.1%、58.2%、67.1%、57.7%(χ^(2)=31.408,P<0.05)。不同地区人员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职业人员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珠海地区出境人员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率仅为54.36%,建议加强出境人员乙肝预防措施,包括但不限于乙肝表面抗体检测,补种乙肝疫苗和进行乙型肝炎方面的健康宣教,巩固乙肝防治成果,防止疫病传播,保护人民健康。
- 梁艺陈新彬黄玉湘胡刘康吴锦顺许显芳乐晓曦金卫李伟刚
- 关键词:乙型肝炎乙肝表面抗体出境人员
- 珠海市出国留学人员麻疹、风疹IgG抗体水平监测情况分析
- 2024年
- 目的 通过监测珠海市出国留学人员麻疹、风疹IgG抗体水平,提出成人、青少年麻疹、风疹疫苗接种建议,为卫生健康部门、口岸卫生检疫部门进一步强化麻疹、风疹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整理珠海市2021年6月至2023年1月期间出国留学人员麻疹、风疹预防接种状况,检测该人群血清样本麻疹、风疹病毒IgG抗体水平,统计分析出国留学人员麻疹、风疹病毒IgG抗体总体状况及不同组别人群麻疹、风疹病毒IgG抗体水平差异。结果 314名调查对象中,麻疹、风疹IgG抗体总阳性率分别为69.11%、63.38%。15岁及以下、16~20岁、21~25岁、26~30岁、31~35岁、36岁及以上麻疹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3.33%、72.84%、68.42%、66.67%、78.57%、50.00%,风疹抗体阳性率分别为66.67%、66.67%、61.40%、70.83%、57.14%、61.11%;不同性别之间麻疹、风疹IgG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分组人员在麻疹、风疹IgG抗体阳性率方面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分属地人员麻疹、风疹IgG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珠海地区留学人员麻疹、风疹抗体阳性率总体超过60%,36岁以上人群阳性率偏低,成年人可考虑加强接种麻腮风疫苗。
- 吴锦顺王玉玲陈新彬梁艺周艳萍周小坚杜汉梅金卫李伟刚
- 关键词:出国留学人员麻疹风疹IGG抗体水平
- 马巴贝斯虫病的检测技术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23年
- 本文对马巴贝斯虫病的镜检法、补体结合试验、间接荧光免疫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免疫色析法、DNA探针法、聚合酶链反应、血液再次接种、体外培养等检测技术进行了综述,对9种检测方法用于马巴贝斯虫病的检测作了简要介绍,为进一步研究马巴贝斯虫病提供参考。
- 刘誉吴锦顺潘娟
- 关键词:马巴贝斯虫病
- 后疫情时代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发展模式探讨被引量:3
- 2021年
- 本论文系统梳理了前期各地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以下简称"保健中心")在新冠疫情期间所提供的有代表性的技术支撑与服务支持案例,运用SWOT方法对保健中心现状展开分析,对如何同时解决保健中心生存与发展压力、技术支持与服务能力、社会认知认可度三个关键性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保健中心在后疫情时代适应新海关发展的创新发展模式。
- 陈航汪海波吴锦顺祝琰王淑慧
- 关键词:保健中心SWOT
- 驻非洲传染病监测哨点发热患者虫媒传染病监测与分析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对我国驻非洲传染病监测哨点发热患者的虫媒传染病发病情况进行分析,为口岸虫媒传染病的早期预警和防控提供理论指导。方法收集2017年我国驻安哥拉传染病监测哨点发热患者的血液样本,以实时荧光RT-PCR法检测黄热病毒、登革病毒、基孔肯雅病毒、寨卡病毒、西尼罗病毒、裂谷热病毒核酸;以实时荧光PCR法检测疟原虫、Q热立克次氏体、班氏丝虫、钩端螺旋体、血吸虫核酸。结果 142例发热患者中共检出各类传染病核酸阳性59例,包括疟原虫核酸阳性57例、登革热核酸阳性1例、疟原虫合并登革热核酸阳性1例。虫媒传染病核酸阳性患者与阴性患者在性别比、年龄阶段、来自地区以及出境时长等因素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职业组成和四周内旅行史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监测哨点发热患者的虫媒传染病发病情况的分析,有助于口岸卫生检疫部门提前应对,实施精准检疫,有效防止传染病跨境传播。
- 吴锦顺周艳萍李小波祝琰汪海波
- 关键词:虫媒传染病流行病学
- 中山地区出国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现状和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了解中山地区出国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性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留学生跨文化适应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自行设计的跨文化适应调查问卷开展无记名测试,并对部分人员进行深度访谈。结论中山地区出国留学生整体跨文化适应水平较好,出国前加强知识储备、建立良好的社会网络、文化自信以及出国前培训等都可以有效提高跨文化适应能力。
- 周艳萍李世忠周冠邑吴锦顺杨泽
- 关键词:跨文化适应影响因素
- 后疫情时代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发展模式探讨——基于我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的实证研究
- 2022年
- 本论文系统梳理了前期各地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以下简称“保健中心”)在新冠疫情期间所提供的有代表性的技术支撑与服务支持案例,运用SWOT方法对保健中心现状展开分析,对如何同时解决保健中心生存与发展压力、技术支持与服务能力、社会认知认可度三个关键性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保健中心在后疫情时代适应新海关发展的创新发展模式。
- 陈航汪海波吴锦顺祝琰王淑慧
- 关键词:保健中心SW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