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帅
- 作品数:8 被引量:27H指数:4
-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西藏天然草地藏橐吾生物碱成分检测被引量:2
- 2017年
- 为初步探讨藏橐吾地上部分所含生物碱的种类,采用生物碱系统提取法,用薄层色谱、柱层析和GC-MS技术对藏橐吾所含生物碱进行检测。结果显示,从1.5kg藏橐吾地上部分提取到酸性氯仿萃取段1.44g、碱性氯仿萃取段0.81g、碱性正丁醇段43.64g,出膏率分别为0.096%、0.054%和2.91%。薄层色谱检测发现,酸性氯仿萃取段检测出2种生物碱,成点性一般;碱性氯仿萃取段检测出5种生物碱,成点性好;碱性正丁醇萃取段含有生物碱,成点性差。碱性氯仿萃取段经GC-MS检测,通过计算机质谱数据库系统检索及人工解析,共鉴定出26种化合物,占碱性氯仿萃取段47.08%,其中生物碱有千里光碱、全缘千里光碱、阔叶千里光碱和芥酸酰胺4种,相对含量分别为0.62%、8.86%、1.98%和2.32%。已鉴定的生物碱为首次从藏橐吾地上萃取段检出。
- 郭亚洲冯柯王帅孙暾路浩吴晨晨赵宝玉
- 关键词:生物碱全缘千里光碱
- 苦马豆素研究最新进展被引量:13
- 2017年
- 疯草(locoweed)是豆科棘豆属(Oxytropis)和黄芪属(Astragalus)有毒植物的统称,其主要毒性成分是苦马豆素,动物采食后发生慢性神经机能障碍性中毒病,每年给牧区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另外,苦马豆素因其具有毒性和药理活性双重作用,受到毒理学界和医学界的普遍重视。本文不仅对苦马豆素毒性及作用机制、药理活性、来源和苦马豆素生物合成通路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而且还对合成通路中可能涉及的调控酶进行了推测。同时,又对未来苦马豆素的研究进行了展望,以期为疯草中毒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 权海云任祯慧路浩王帅薛瑞旭王建国吴晨晨赵宝玉
- 关键词:苦马豆素疯草毒性药理活性生物合成
- 纳里橐吾化学成分分析与营养价值评价
- 2021年
- 为探讨纳里橐吾化学成分组成和营养价值,评价其资源化开发利用的可能性,采用植物化学成分系统分析法和饲料或食品营养成分国家标准测定法,对纳里橐吾化学成分、常规营养成分、矿物质元素和氨基酸含量进行分析测定。结果显示,纳里橐吾含有生物碱、黄酮类、醌类、有机酸、挥发油、香豆素、鞣质及酚类化合物,不含甾体、三萜类和强心苷类化合物;其中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粗灰分、中性洗涤纤维及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分别为0.870%、3.264%、43.625%、8.245%、65.000%、50.565%;矿物质元素铜、锌、铁、锰、钾、钙、镁、磷、铬及硒含量分别为9.068、38.105、744.500、6.335、9 810.000、7 622.000、9 383.000、1 960.000、19.008、0.089 mg/kg;含有17种氨基酸,总含量为7.417%,其中必需氨基酸7种(含量为2.367%),非必需氨基酸10种(含量为5.050%)。结果表明,虽然纳里橐吾粗蛋白和氨基酸含量较低,但化学成分种类繁多,矿物质元素含量较为丰富,具有资源化利用潜力。
- 浮晶晶郭亚洲王帅郭蓉苏永霞赵宝玉
- 关键词:化学成分常规营养成分矿物质元素氨基酸
- 中国天然草原毒害草种类分布、毒性及防控与利用研究进展被引量:4
- 2022年
- 天然草原是牧民们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也是维护生态平衡的天然绿色屏障,对生态保护、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长期以来,由于人为过度利用和自然因素的影响,导致草原退化、植物群落覆盖度降低、生物多样性破坏、毒害草等有害生物蔓延等生态问题突出,毒害草甚至成为天然草原的“绿色杀手”,给草原牧区畜牧业发展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文章对中国11个省区天然草原毒害草种类分布、优势种群与毒性、以及防控治理技术和利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重点列举出5种主要毒害草的灾害现状、毒性与危害,将对人们科学认识毒害草的生态作用,提高毒害草灾害综合防控水平以及科学利用毒害草资源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作用。
- 杨晨沙日扣苏日拉格王帅莫重辉吴晨晨路浩赵宝玉
- 关键词:天然草原毒性
- 杜仲叶免疫调节机制的网络药理学分析及验证被引量:4
- 2023年
-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小鼠免疫抑制模型方法探讨杜仲叶免疫调节的作用机制。该研究通过TCMSP数据库筛选出3个杜仲叶活性成分,Uniprot和Swiss Target数据库预测到306个相关联的靶基因,经与OMIM、GeneCards数据库对比,获得105个免疫失调与杜仲叶的交集基因,通过Cytoscape3.8.2软件构建“活性成分-基因”网络。利用STRING数据库进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PPI),CytoNCA进行网络拓扑学分析,筛选出21个核心靶点,并对核心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与KEGG通路分析。结果发现,杜仲叶中的山奈酚、槲皮素、绿原酸等主要化合物通过调节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6(IL-6)、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 (VEGFA)、白细胞介素1β(IL^(-1)β)等关键靶点,参与IL^(-1)7、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等,从而发挥免疫调节作用。通过腹腔巨噬细胞体外试验和环磷酰胺免疫抑制体内试验探讨杜仲叶提取物的免疫调节作用,结果显示,1 000~5 000μg·mL^(-1)浓度的杜仲叶提取物可促进腹腔巨噬细胞增殖和吞噬能力;与模型组相比,杜仲叶提取物可增加小鼠免疫器官指数、吞噬指数、外周血白细胞和淋巴细胞数量,增强迟发型超敏反应(DTH)的耳廓肿胀。本研究展现了杜仲叶免疫调节多成分、多靶点作用的特点,为杜仲叶在畜禽健康养殖中的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 崔恩慧薛玉环李辞霞王帅朱晓岩柴学军赵善廷
- 关键词:杜仲叶提取物网络药理学免疫调节
- 自噬在疯草中毒中的作用及其机制被引量:5
- 2017年
- 疯草已成为危害我国西部草原畜牧业发展的主要毒草,其主要有毒成分苦马豆素,能特异性地抑制α-甘露糖苷酶活性造成细胞内异常糖蛋白的形成,异常蛋白的清除主要在溶酶体进行,而溶酶体α-甘露糖苷酶活性被抑制使蛋白质清除受阻,最终出现与α-甘露糖苷贮积症相似的病理变化即广泛的空泡变性。自噬可以将自身受损、变性大分子物质运送到溶酶体进行自我消化,有资料显示,自噬降解受阻会导致自噬体蓄积形成空泡样病变。根据自噬的形成和作用机制,我们推测疯草中毒造成的空泡变性可能与自噬有关。现就从疯草中毒机制、自噬分子机制及疯草中毒与自噬的关系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苦马豆素毒性及作用机制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 王帅权海云任祯慧宋润杰杨琳赵宝玉路浩
- 关键词:疯草苦马豆素自噬溶酶体空泡变性
- 苦马豆素历史、来源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 2022年
- 苦马豆素是一种含羟基吲哚里西啶生物碱,从发现命名至今已经有40多年的历史,起初被确证是疯草类有毒植物的毒性成分,研究重点主要是侧重其毒性与毒理方面,证实苦马豆素可特异性的抑制动物机体α-甘露糖甘酶活性,导致细胞溶酶体甘露聚糖蓄积,造成细胞空泡变性,引起器官组织损伤和神经功能障碍。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又发现苦马豆素具有抗肿瘤、抗病毒和免疫调节等生物活性,从此掀起了苦马豆素药理作用研究的热潮,引起人类医学研究领域学者的关注和极大兴趣。现根据国内外苦马豆素相关研究文献,从其研究历史、主要来源、毒性与毒理及药理活性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人们较全面地掌握苦马豆素的历史、最新研究进展、以及科学认识苦马豆素的两重性提供重要理论参考。
- 黄睿杰马永嘉赵世姣王帅吴晨晨路浩赵宝玉
- 关键词:苦马豆素毒性药理活性疯草
- 铬对奶畜热应激的调控作用及其研究进展
- 2024年
- 随着奶畜养殖业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如何避免热应激对奶畜养殖业乃至畜牧业造成重大的影响成为集约化牧场亟待破解的难题之一。热应激会引起动物生产性能、免疫力及繁殖性能下降等一系列变化。研究发现,微量元素铬(Chromium,Cr)对热应激引起的多种不良反应有抑制作用,从而减轻对动物机体的危害。本文结合了国内外学者对铬在奶畜热应激下的作用研究,综述了铬对奶畜热应激的调控作用及其研究进展。
- 王帅马悦黄坚马平军赵善廷朱晓岩
- 关键词:铬热应激奶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