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中轩
- 作品数:7 被引量:30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大鼠颈总动脉球囊拉伤模型的制作研究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通过对大鼠颈总动脉球囊拉伤模型制作技术的创新和探索,不断优化策略提高动物模型的成活率和成材率,形成稳定的造模技术,为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实验基础。方法将25只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分别为大球囊组(球囊直径2.0 mm)11只、小球囊组(球囊直径1.5 mm)11只、假手术组3只,大球囊组和小球囊组应用不同大小的球囊进行模型制作,术后14 d通过伊凡氏蓝染色进行验证,动脉拉伤后颈总动脉内膜成功着色者为造模成功。结果小球囊组造模成功10例(成功率90.9%,10/11),大球囊组造模成功5例(成功率45.5%,5/11),两组造模成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内膜损伤面积无显著差异。结论应用1.5 mm球囊可以实现对内膜的有效损伤,且造模成功率较2.0 mm球囊显著升高。
- 王威张颖倩李中轩周瑾陈韵岱
- 关键词:动物模型
- 内皮祖细胞在缺血性心脏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1
- 2017年
- 内皮祖细胞(EPCs)是血管内皮细胞前体细胞,病理情况下,EPCs增殖分化能力减低、向损伤部位定向迁移能力及黏附功能减弱,使血管内皮损伤修复受阻或损伤加重,成为缺血性心脏病的重要致病因素。自1997年Asahara[1]等在Science首次发表EPCs文章以来,近20年国内外学者关于EPCs进行大量研究,如:EPCs培养、纯化、表型鉴定、生物学特性、药物、细胞因子等基础研究,动物实验、小规模临床试验等应用研究。为进一步总结EPCs在治疗缺血性心脏病方面研究进展,为更深入研究寻找新方法、新思路,现对2012年以来及相关原始一次性文献进行综述。
- 李中轩张颖倩陈韵岱
- 关键词:缺血性心脏病内皮祖细胞EPCS血管内皮生物学特性
- 不同浓度葡萄糖对大鼠骨髓来源内皮祖细胞增殖、迁移及血管形成的影响被引量:7
- 2018年
- 目的探究大鼠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在不同浓度葡萄糖条件下的增殖、迁移及血管形成情况,为后续高糖环境EPCs病理生理机制探究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大鼠骨髓来源单个核细胞,经过培养纯化后得到原代EPCs。将EPCs分为5组,EGM-2培养基含有5mM葡萄糖,将5mM组设为对照组,添加葡萄糖使10mM组、15mM组、20mM组、25mM组达到相应的浓度。通过吞噬结合实验鉴定EPCs,CCK-8试剂盒检测不同时间点EPCs的增殖能力以及绘制生长曲线。Transwell实验检测EPCs迁移能力。观察EPCs体外血管形成情况。结果首次更换培养基后,贴壁细胞为圆形,7 d呈纺锤形,14 d呈铺路石样。所培养细胞具有吞噬Dil-ac LDL与FITC-UEA-I结合的特性,为EPCs,细胞阳性率为(93.10±0.85)%。同一时间点随着葡萄糖浓度升高,吸光度值降低,增殖下降,培养72 h后,在25mM达到最大抑制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一浓度,各组培养12 h开始进入对数生长期,48 h进入平台期。随着葡萄糖浓度升高,迁移至下室EPCs比例逐渐减少(5mM:1.00±0.05;10mM:0.68±0.06;15mM:0.56±0.03;20mM:0.40±0.04;25mM:0.23±0.03),与5mM组对比,25mM组迁移比例最低[(0.23±0.03)vs.(1.0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葡萄糖浓度为25mM时抑制EPCs迁移最明显。随着葡萄糖浓度升高,体外血管形成能力逐渐降低,5mM时所形成管腔完整,至25mM时无完整管腔(5mM:1.00±0.04;10mM:0.81±0.04;15m M:0.70±0.04;20mM:0.63±0.03;25mM:0.56±0.03)。与5mM组相比,25mM组被明显抑制,[(0.56±0.03)vs.(1.00±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糖抑制EPCs体外血管形成,在25mM时最明显。结论随着葡萄糖浓度升高,大鼠内皮祖细胞增殖、迁移以及血管形成被抑制,在25m M时最明显,可作为后续探究高糖环境下内皮祖细胞病理生理机制的参考浓度。
- 李中轩陈韵岱
- 关键词:内皮祖细胞迁移
- 合并心血管基础疾病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老年患者的临床特点与管理
- 2021年
- 合并有心血管基础疾病的老年患者更容易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在感染后更容易发展为重症患者,死亡风险也更高,对于这类患者的部分用药仍存在较大争议,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治疗的难点之一。本文就近期合并心血管基础疾病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老年患者临床特点与管理作一综述。
- 王威张颖倩李中轩周瑾陈韵岱
- 关键词:老年人心血管疾病
- 合并心血管基础疾病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老年患者的临床特点与管理被引量:4
- 2020年
- 合并有心血管基础疾病的老年患者更容易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在感染后更容易发展为重症患者,死亡风险也更高,对于这类患者的部分用药仍存在较大争议,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治疗的难点之一。本文就近期合并心血管基础疾病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老年患者临床特点与管理作一综述。
- 王威张颖倩李中轩周瑾陈韵岱
- 关键词:老年人心血管疾病
- 内皮祖细胞促进损伤血管再内皮化的机制被引量:3
- 2019年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再内皮化是减少支架相关并发症的重要因素,内皮祖细胞可以促进损伤血管再内皮化,其作用机制较为复杂,对其机制的研究是促进内皮祖细胞发挥治疗作用的关键,也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本文就近年来对内皮祖细胞促进损伤血管再内皮化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王威张颖倩李中轩周瑾陈韵岱
- 关键词:内皮祖细胞再内皮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 不同剂量替罗非班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CI术后疗效及安全性观察被引量:5
- 2022年
-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替罗非班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诊断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且接受直接PCI治疗的661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作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替罗非班常规剂量组(346例)及替罗非班低剂量组(315例),对比两组患者的基线数据、出血事件、缺血事件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基线数据无统计学差异,与常规剂量组相比,替罗非班低剂量组不增加患者出血事件(P=0.274),缺血事件(P=0.324)及MACE事件(P=0.208)发生风险。结论ACS患者PCI围手术期应用低剂量替罗非班具有较好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 李中轩白鹏刘长福
- 关键词:替罗非班急性冠脉综合征出血事件缺血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