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仲辉

作品数:45 被引量:249H指数:7
供职机构: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医疗卫生类)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四川省教育厅资助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4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42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9篇病毒
  • 6篇耐药
  • 5篇缺陷综合征
  • 5篇综合征
  • 5篇免疫缺陷
  • 5篇免疫缺陷综合...
  • 5篇获得性
  • 5篇获得性免疫
  • 5篇获得性免疫缺...
  • 5篇获得性免疫缺...
  • 4篇免疫
  • 4篇脑状态指数
  • 4篇肝炎
  • 3篇乙型
  • 3篇人类免疫
  • 3篇人类免疫缺陷
  • 3篇人类免疫缺陷...
  • 3篇突变
  • 3篇缺陷病
  • 3篇外伤

机构

  • 27篇川北医学院附...
  • 11篇深圳市人民医...
  • 9篇川北医学院
  • 4篇成都市公共卫...
  • 2篇华西医科大学...
  • 2篇暨南大学第二...
  • 1篇成都医学院
  • 1篇成都市第三人...
  • 1篇华西医科大学
  • 1篇绵阳市中心医...
  • 1篇射洪县人民医...
  • 1篇南部县人民医...
  • 1篇营山县人民医...
  • 1篇仪陇县人民医...
  • 1篇美姑县人民医...
  • 1篇南充市嘉陵区...

作者

  • 45篇周仲辉
  • 6篇林家福
  • 5篇程锦珍
  • 5篇龚静山
  • 5篇刘凤君
  • 4篇张廷君
  • 4篇徐坚民
  • 4篇朱彩云
  • 4篇吴惠平
  • 4篇臧达
  • 4篇林育青
  • 3篇曾跃
  • 3篇吴春
  • 3篇邓健康
  • 3篇朱进
  • 2篇孙辉
  • 2篇俞汝佳
  • 2篇邱雪
  • 2篇郭晓华
  • 2篇单爱军

传媒

  • 9篇川北医学院学...
  • 6篇寄生虫病与感...
  • 4篇当代医学
  • 2篇护士进修杂志
  • 2篇中国全科医学
  • 2篇中国医学工程
  • 2篇中国病原生物...
  • 2篇中国病毒病杂...
  • 2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中国微生态学...
  • 1篇临床荟萃
  • 1篇中国抗生素杂...
  • 1篇吉林医学
  • 1篇放射学实践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中华传染病杂...
  • 1篇四川医学
  • 1篇华西医学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西部医学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4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4篇2015
  • 3篇2014
  • 5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1
4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或艾滋病住院患者73例分析
2012年
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1V)感染导致的严重传染病。近年感染率呈逐渐上升趋势,据我国卫生部及联合国估计:截止2009年底,我国HIV/AIDS人数已达到74万^[1]。
于毅周仲辉宋竹梅林家福崔素芬刘凤君
关键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HIV感染艾滋病相关机会致病菌感染
乙脑病毒野毒株SA14感染性克隆的构建及病毒拯救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构建乙脑病毒野毒株SA14感染性克隆并进行病毒拯救。方法分节段合成乙脑病毒野毒株SA14全长cDNA序列,采用分段连接方式构建SA14全长cDNA质粒,以其为模板体外转录RNA并电转染导入BHK21细胞进行病毒拯救,用噬斑试验和间接免疫荧光法鉴定拯救病毒;绘病毒生长曲线,测定拯救病毒对小鼠的神经毒力。结果酶切鉴定质粒模板成功构建,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到恢复病毒包膜蛋白表达,噬斑实验发现乙脑野毒株噬斑直径大于疫苗株;绘制病毒生长曲线,野毒株和疫苗株均在60h达到高峰。用拯救病毒进行动物感染试验,野毒株对小鼠脑内神经毒力LD50为10-1.07,皮下神经毒力LD50为100.33。结论成功建立乙脑野毒株SA14感染性克隆并拯救病毒,为进一步研究乙脑病毒的致病机制等奠定了基础。
冷生玲黄荣冯亚岚唐丽萍周仲辉陈大斌杨健
关键词:乙脑病毒野毒株感染性克隆
成年男性HIV感染者/AIDS患者长期抗病毒治疗前后动脉粥样硬化指数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0年
目的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患者抗逆转录病毒疗法(ART)前、后血浆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P)变化及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4年7月-2015年4月就诊于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治疗成功的男性HIV感染者/AIDS患者ART前、后42个月的临床资料,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AIP与基线特征及代谢指标的关系,并使用logistic回归对高风险AIP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230例男性HIV感染者/AIDS患者中,ART前后,低(<0.1)、中(0.1~0.24)、高(>0.24)AIP发生率分别为:66.96%(154/230)、15.22%(35/230)、17.83%(41/230),61.74%(142/230)、16.09%(37/230)、22.17%(51/230),P均>0.05。ART前,AIP与基线空腹血糖、年龄、体质量指数(BMI)相关性低(r<0.500),与甘油三酯(TG)(r=0.912,P<0.01),TG∶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r=0.973,P<0.01),总胆固醇(TC)∶HDL(r=0.670,P<0.01)呈中、高度正相关;与HDL-C(r=-0.602,P<0.01)呈负相关。ART后,AIP与基线空腹血糖、年龄、BMI以及与观察终点的上述血脂水平相关性结果类似。相对于BMI<24.9kg/m2,BMI≥25.0kg/m2(超重)是ART前、后高风险AIP的危险因素,OR(95%CI)分别为:2.97(1.19~7.45),2.92(1.19~7.17)。结论ART前后,HIV感染者/AIDS患者中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中、高风险AIP,AIP与年龄、BMI、代谢指标存在相关性,超重可能是高风险AIP的危险因素。
谭清周仲辉蔡琳杨彤彤王宗正周锐峰何盛华
关键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血脂异常动脉粥样硬化指数
南充市钩体患者血清IFN-γ、TNF-α、IL-10动态观察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了解钩体病人病程不同时期血清中IFN-γ、IL-10、TNF-α动态变化特征。方法:通过MAT、钩体分离培养、PCR检查确定实验室诊断病例,再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血清IFN-γ、TNF-α、IL-10的水平。结果:实验室确诊病例24例。早、中、晚期IFN-γ水平均较正常人高(P<0.05),早、中、晚期IFN-γ水平无差别;早、中期TNF-α水平较正常人高(P<0.05),晚期TNF-α水平与正常人无差别(P>0.05),中期较早、晚期高(P<0.05),早期与晚期无差别(P>0.05);早、中、晚期IL-10水平均较正常人高(P<0.05),早期较中期高,中期较晚期高(P<0.05)。结论:三种细胞因子IFN-γ、TNF-α、IL-10水平在钩体病的病程中呈现出各自的变化规律,提示IFN-γ、IL-10和TNF-α可能在机体清除钩体及疾病的发展过程中均起着重要的作用。
张廷君周仲辉曾跃刘凤君王贵霞林家福
关键词:钩端螺旋体病IFN-ΓTNF-ΑIL-10
高分辨T2WI对直肠癌局部侵犯的术前评价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探讨高分辨T2WI在直肠癌局部侵犯术前评价的应用价值。方法 49例临床确诊为直肠癌且未接受放化疗并拟手术切除的患者术前行包括横断位高分辨T2WI和常规T2WI的MRI检查,由两位医师依据横断位高分辨T2WI和常规T2WI对肿瘤局部侵犯进行术前评价,其中37例手术切除患者入选本研究。以手术病理分期为标准,评价高分辨T2WI和常规T2WI对直肠癌局部分期判断的准确性。结果依据高分辨T2WI和常规T2WI读片医师1对直肠癌局部分期术前正确指示率分别为89.2%和62.2%,读片医师2为83.8%和59.5%。两位医师读片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3和0.01)。两位读片医师依据高分辨T2WI和常规T2WI对直肠癌局部侵犯评价一致性检验结果分别为0.77和0.60。结论与常规T2WI比较,高分辨T2WI能提高MRI对直肠癌局部分期术前评价的准确性,应作为直肠癌MRI检查的常规扫描序列。
周仲辉周仲辉朱进李肃朱进康文炎夏立刚龚静山
关键词:直肠癌磁共振成像
弥散加权磁共振影像学在鉴别乳腺良恶性结节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研究弥散加权磁共振影像学在乳腺良恶性结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2013年6月-2014年8月临床确诊为乳腺占位的患者40例共70个病灶,其中良性病灶43个,恶性病灶27个,上述病例均在相近时间内行磁共振、钼靶及B超检查。对比不同诊断方法的诊断准确率,分析弥散加权磁共振影像学诊断的应用价值。结果三种检查方法对乳腺占位良恶性诊断的准确率差别显著,磁共振诊断效果明显高于另外两组(P<0.05)。结论在临床诊断乳腺结节中应用磁共振还可以提升诊断准确率,具有可行性。
周仲辉贾桂静托合提徐坚民臧达龚静山陈宇
关键词:占位乳腺癌
重症监护病房肺部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了解ICU患者肺部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方法对2007-01/2008-08ICU病房247例患者分离586株病原菌及药物敏感试验进行分析。结果G-杆菌441株,占75.26%,其中铜绿假单胞菌167株(28.50%),鲍曼不动杆菌160株(27.30%),嗜麦芽寡养单胞菌47株(8.02%),大肠埃希菌21株(3.58%)。G+球菌58株,占9.90%,其中MRSA38株占6.48%,MRSE9株占1.54%。真菌56株,占9.56%,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占6.48%。厌氧菌31株,以脆弱类杆菌为主,占2.22%。药敏试验显示: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对抗生素多重耐药率高,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头孢吡肟、亚胺培南仍有较好敏感性。MRSA、MRSE仍对万古霉素敏感。结论重症监护病房肺部感染病原菌以G-杆菌为主,且多为多重耐药株;G+球菌以MR-SA为主;厌氧菌、真菌多为混合感染。
周仲辉李建万勇邓健康
关键词:重症监护病房肺部感染病原菌耐药率
成年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长期抗病毒治疗后免疫功能重建分析被引量:32
2020年
背景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使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患者寿命得以延长,但ART后患者长期免疫功能重建状态数据有限。近年来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CD8+T淋巴细胞(简称CD8细胞)比值(CD4∶CD8比值)作为免疫状态评估的重要指标之一,准确了解患者ART后免疫重建情况至关重要,为临床医师管理及治疗提供可供参考的指标。目的探讨HIV感染者/AIDS患者ART后免疫功能重建情况。方法连续收集2014年7月就诊于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感染科门诊,并使用替诺福韦酯(TDF)+拉米夫定(3TC)+依非韦伦(EFV)方案完成ART 48个月的HIV感染者/AIDS患者98例,分析基线及ART 6、12、24、36、48个月免疫标志物变化,对观察终点CD4∶CD8比值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基线、ART 6、12、24、36、48个月,患者CD4细胞计数、CD8细胞计数、CD4细胞恢复率、CD4∶CD8比值、CD4∶CD8比值正常化、多重T细胞重建所占比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线CD4细胞计数≤200、201~349、≥350个/μl患者中,不同基线及各随访时间点CD4∶CD8比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基线及各随访时间点CD4∶CD8比值正常化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RT 48个月,CD4细胞计数≥500个/μl、CD4∶CD8比值正常化、多重T细胞重建分别占59.8%(58/97)、22.7%(22/97)、19.6%(19/97)。ART 48个月后,CD4∶CD8比值与基线CD4细胞计数(rs=0.269,P=0.01)、基线CD4∶CD8比值(rs=0.592,P<0.01)呈正相关,与基线CD8细胞计数(rs=-0.355,P<0.01)呈负相关,与年龄(rs=0.129,P=0.21)、HIV确诊至ART启动时间(rs=-0.141,P=0.17)、HIV-RNA病毒载量(VL)(rs=0.145,P=0.15)无关。结论长期ART成功的HIV感染者/AIDS患者仍存在免疫功能重建不良。CD4∶CD8比值与基线免疫水平相关,未来仍需大样本长时间的研究。
谭清周仲辉严冬梅刘欢霞何盛华
关键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免疫功能重建
社区及医院感染中常见细菌的耐药性分析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探讨社区和医院感染中细菌耐药谱的特点。方法药敏试验用KirbyBauer法,根据2003年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标准判定结果,应用WHONET-5软件对临床分离细菌的药敏结果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医院感染480株,常见细菌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19.37%),肺炎克雷伯菌(15.83%),大肠埃希菌(11.87%)。社区感染726株,常见细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4.05%),大肠埃希菌(12.67%),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1.43%)。医院感染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耐药率明显高于社区感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肺炎克雷伯菌和不动杆菌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重视细菌耐药性监测,合理使用抗生素。
周仲辉吴春王进邓健康黄志春马茂林任永春
关键词:医院感染细菌耐药性
医学整合视域下的医学教育改革被引量:17
2013年
医学整合是当今医学发展和医学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国内外医学院校在“整合”这一理念的指引下开展了一系列医学教育改革探索与实践。针对探索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提出转变观念,适应医学模式转变的趋势;医学教育改革必须同“新医改”工作相结合;发挥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在医学课程体系改革方面的主导作用以及加强医学内部多层面整合等思考与建议。
郭晓华杨德本周仲辉
关键词:系统整合医学教育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