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峰

作品数:8 被引量:31H指数:3
供职机构: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建筑科学
  • 3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3篇铁路
  • 3篇基坑
  • 3篇建筑
  • 3篇沉降
  • 2篇支护
  • 2篇指数法
  • 2篇基础沉降
  • 2篇基坑支护
  • 2篇高速铁路
  • 2篇沉降曲线
  • 1篇地铁
  • 1篇地铁隧道
  • 1篇旋挖
  • 1篇有限元
  • 1篇支护施工
  • 1篇止水
  • 1篇止水帷幕
  • 1篇深基坑
  • 1篇深基坑支护
  • 1篇深搅桩

机构

  • 4篇福建省建筑科...
  • 3篇西南交通大学

作者

  • 7篇李峰
  • 2篇罗浩
  • 2篇马建林
  • 2篇周斌
  • 2篇周洪燕
  • 1篇俞伟
  • 1篇杨岳峰
  • 1篇李志伟

传媒

  • 1篇施工技术
  • 1篇岩土力学
  • 1篇建筑设计管理
  • 1篇低碳世界
  • 1篇中国高新科技
  • 1篇第一届全国“...

年份

  • 3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0
  • 2篇2009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高速铁路CFG桩筏结构中桩土相互作用的研究
CFG桩是水泥粉煤灰碎石桩的简称,它是由水泥、粉煤灰、碎石、石屑和砂加水拌合形成的高粘结强度桩,和桩间土、褥垫层一起形成复合地基。CFG桩复合地基是我国20世纪80年代末开发的一项新的地基加固技术,由于其用材经济、施工快...
李峰
关键词:CFG桩高速铁路有限元
文献传递
某高层建筑基坑支护及土方工程技术研究被引量:3
2018年
都市的高层建筑发展得非常快速,地下车库、高层建筑基础埋深、人防等各个层面上的需求,以及基坑的深度也随着建筑层高而不断增加。不仅如此,在基坑的周边一般都存在有一些其他建筑、路面或地下管线等建筑物或构筑物,这样一来就要求基坑在支护的环节当中需保证自身的安全,同时也要保证周边构筑物的稳定。文章以实际工程为例,首先对基坑特点及支护形式的确定进行了分析,其后重点对施工方法进行了探究,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技术措施,最后对施工质量控制措施及沉降监测进行了讨论,降低了造价,便于作业,减少了施工时长,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李峰
关键词:止水帷幕沉降监测
沉降曲线预测方法-变形过程指数法
高速铁路桥梁沉降控制是保证施工质量的重要措施.通过对京沪高速铁路桥梁大量沉降观测资料的积累,对软土地基沉降过程具有一定实际应用价值的沉降变形规律进行曲线回归,以预测其沉降发展规律.为了对桥梁基础沉降曲线全过程进行拟合和预...
罗浩马建林周洪燕周斌李峰
关键词:铁路桥梁基础沉降沉降曲线
文献传递
既有地铁隧道与基坑的安全距离研究被引量:3
2017年
结合具体工程实例,针对拟建基坑与既有地铁隧道间的安全距离进行深入分析。在常规基坑变形控制条件下,建议隧道结构与围护墙间距≥20m,以便于保护隧道结构的安全。在加强基坑支护刚度的条件下,随着围护墙与隧道结构间距的减小,基坑支护刚度加强所需代价将逐渐增大。当围护墙与隧道结构间距≤12m时,即便花费极大的基坑支护代价提高基坑支护刚度,仍较难以满足隧道结构的安全要求。当围护墙与隧道结构间距>15m时,基坑支护代价逐渐减小,隧道结构的安全更易得到保证。
李志伟杨岳峰俞伟李峰
关键词:地铁隧道基坑
建筑桩基施工中旋挖钻孔成桩技术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0
2018年
在建筑行业中,桩基施工过程中的旋挖钻孔成桩技术有非常明显的特点,如加速度快、效率高、优质等。文章首先阐述了旋挖钻孔成桩技术的概念及特点,然后结合实际案例对旋挖钻孔成桩技术的具体应用进行了分析讨论,提升了施工项目的效率和质量,为后期的建筑施工技术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李峰
建筑工程中的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分析被引量:1
2018年
基于现阶段的建筑工程施工情况,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可谓是取得了广泛性的应用,其普遍具有规模大、深度较深及距离近等特点,可充分确保建筑工程安全可靠性。因此这就需要建筑施工单位切实提高自身对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重视程度,基于深基坑施工技术特点严格控制各项环节工作,不断加大施工管理力度,促使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能够大幅度提高。本文以实际工程为例,对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应用中存在问题进行了总结,其后对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具体应用进行分析,有效提升了建筑工程施工效率和质量。
李峰
关键词: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
沉降曲线预测方法-变形过程指数法被引量:10
2009年
高速铁路桥梁沉降控制是保证施工质量的重要措施。通过对京沪高速铁路桥梁大量沉降观测资料的积累,对软土地基沉降过程具有一定实际应用价值的沉降变形规律进行曲线回归,以预测其沉降发展规律。为了对桥梁基础沉降曲线全过程进行拟合和预测,通过各种理论计算和大量沉降观测资料的分析、统计归纳,首次提出了变形过程指数法。该成果为适用于京沪高速铁路及其他相关工程的桥涵基础的沉降预测提拱参考依据。
罗浩马建林周洪燕周斌李峰
关键词:高速铁路基础沉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