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妤
- 作品数:4 被引量:3H指数:1
-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学会临床科研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丽水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雷公藤多苷对老年复发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CD4^+/CD8^+、CD4^+CD25^+Treg的影响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探讨雷公藤多苷对老年复发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的作用机制,为该病的中医治疗寻求理论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79例老年复发难治性ITP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联合应用雷公藤多苷片分为对照组35例、观察组44例,对照组采用输注机器单采血小板及氨甲环酸、酚磺乙胺、卡络磺钠、血凝酶等对症止血治疗,观察组在对症止血支持治疗的基础上联用雷公藤多苷片治疗。比较两组CD4^+/CD8^+比值、CD4^+CD25^+Treg表达的差异。结果治疗前,对照组CD4^+/CD8^+比值、CD4^+CD25^+Treg的表达、血小板计数分别为(0.96±0.36)、(1.21±0.67)%、(13.14±6.92)×10^9/L,观察组CD4^+/CD8^+比值、CD4^+CD25^+Treg的表达、血小板计数分别为(0.92±0.37)、(1.19±0.59)%、(11.51±6.21)×10^9/L,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2周、3周、4周外周血CD4^+/CD8^+比值分别为(1.04±0.56)、(1.55±0.34)、(1.59±0.41),治疗后3周、4周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994、9.797,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2周、3周、4周的cDfCD2;Treg分别为(1.01±0.61)%、(1.06±0.57)%、(5.92±0.65)%,治疗后4周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78,P〈0.05)。对照组治疗后2周、3周、4周外周血CD4^+/CD8^+比值分别为(1.01±0.60)、(0.89±0.50)、(0.96±0.51),CD4^+CD25^+Treg分别为(0.99±0.72)%、(1.15±0.66)%、(1.22±0.56)%,治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4周观察组与对照组CD4^+/CD8^+比值、CD4^+CD25^+Treg表达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589,P〈0.01;t=2.369,P〈0.05),两组治疗后4周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 江锦红汪笑秋刘永华王晓丽曲志刚马光丽章俏雷金伟媚江妤方炳木
- 关键词:雷公藤多苷特发性
- 急性非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早期颅内出血预警评分系统的建立及应用
- 2020年
- 目的回顾性分析急性非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NPL)早期颅内出血(ICH)的高危因素,建立预警评分系统。方法纳入1 281例ANPL成人患者(模型组)和378例成人患者(验证组),所有患者均随访12月。模型组数据归纳ICH发生的相关因素并建立风险评分系统,验证组数据对风险评分系统进行验证(评分系统对验证组的每例患者进行评分,分为高、中、低风险),并通过绘制ROC曲线评价该评分系统的预测效能。结果单、多因素分析表明,ANPL早期ICH的独立危险因素为WBC≥30.00×10~9/L、FIB<2.92 g/L和PT≥12.91 s。用上述3个因素依据各自权重建立新的预警评分系统,该评分系统ROC曲线下面积为0.774(95%CI:0.688~0.859)。验证组证实,该评分系统ROC曲线下面积为0.715(95%CI:0.559~0.872)。结论新建预警评分系统能较好预测ANPL早期ICH的发生,可指导临床及早识别潜在危重患者。
- 章俏雷叶琇锦方炳木江锦红刘永华王晓丽江妤金伟媚曾玉晓
- 趋化因子CXCL13及其配体CXCR5与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
- 2021年
- 趋化因子是一类趋化粒细胞、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等炎症细胞定向迁移的细胞因子,它的功能由相应受体介导,两者不仅在炎性反应和过敏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亦参与肿瘤的生长、转移。笔者拟就CXCL13与肿瘤、结缔组织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关系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阐述,旨在发现CXCL13在上述疾病发病机制中的具体作用,为临床采取新策略诊断及分子靶向治疗上述疾病提供参考。
- 章俏雷曾玉晓江妤兰义芬冯晓宁方炳木
- 关键词:肿瘤疾病结缔组织疾病神经系统疾病
- 青蒿琥酯逆转CD7^+难治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对柔红霉素耐药作用的研究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研究青蒿琥酯(artesunate,Art)逆转CD7^+难治急性髓系白血病(CD7^+AML)细胞对柔红霉素(daunorubicin,DNR)的耐药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实验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NS组)、Art组(0、0.01、0.1、1μmol/L)、DNR组(0、0.02、0.2、2 mg/L)、Art(0、0.01、0.1、1μmol/L)+DNR(0、0.02、0.2、2 mg/L)联合组。Art、DNR、Art+DNR作用CD7^+AML细胞48 h后,CCK-8法检测细胞生长的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以及细胞内DNR含量,72 h后Western blot定量检测P170蛋白。结果:与单独应用Art或DNR相比,Art+DNR处理后,CD7^+AML细胞的抑制率、凋亡率和细胞内DNR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而细胞内P170抗原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Art可通过下调CD7^+AML细胞P170抗原表达,增加细胞内DNR的药物浓度,从而增强疗效、逆转耐药。
- 章俏雷方炳木马光丽江妤刘永华江锦红王晓丽金伟媚曾玉晓
- 关键词:青蒿琥酯柔红霉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