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炎
- 作品数:10 被引量:14H指数:2
- 供职机构:徐州市肿瘤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徐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后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治疗左、右侧肾癌的疗效和技巧分析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分析总结后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治疗左右侧肾癌的临床疗效及手术技巧。方法:选取行后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患者51例,左侧26例,右侧25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术后主要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住院天数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术后出血、切口感染、深静脉血栓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后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对局限性肾癌的治疗安全、有效,且创伤较小,值得临床推广,但在左右侧肾蒂的处理上有所区别,需要术者熟悉解剖结构及标志。
- 林英立李艳丽梁杰赵炎
- 关键词:肾癌根治性肾切除术后腹腔镜
- PCDH10在肾癌组织中表达的临床意义
- 2019年
- 目的:探讨PCDH10在肾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PCDH10在78例肾癌组织和38例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结合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随访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PCDH10在肾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低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CDH10表达减少与较高的肿瘤分期、分级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log-rank检验结果表明,PCDH10表达减少与患者总生存率降低密切相关(P=0.014)。结论:PCDH10表达减少与肾癌的发生、发展和患者的预后不良密切相关。
- 林英立李艳丽梁杰赵炎
- 关键词:肾癌分子标志物
- 肾癌组织中原钙黏蛋白-10甲基化状态及临床意义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探讨肾癌组织中原钙黏蛋白-10(PCDH10)甲基化状态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78例肾癌患者的癌组织标本及其中38例癌旁正常肾组织标本;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法检测组织PCDH10甲基化情况,分析肾癌组织PCDH10甲基化状态与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肾癌组织PCDH10甲基化阳性率(73.1%)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2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癌组织PCDH10甲基化阳性与患者性别、年龄无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肿瘤T分期、Fuhrman分级、淋巴结转移有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肾癌患者PCDH10甲基化阳性组5年总生存率(73.7%)明显低于甲基化阴性组(9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癌组织PCDH10甲基化阳性率较高,与肾癌的发生、发展及患者预后不良相关。
- 林英立李艳丽梁杰赵炎
- 关键词:肾癌甲基化
- CDH13表达下调对膀胱癌5637细胞株凋亡及EMT的影响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探讨膀胱癌中钙粘蛋白13(CDH13)表达下调对肿瘤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应用筛选得到的CDH13稳定低表达膀胱癌5637细胞建立裸鼠成瘤模型,流式细胞术检测肿瘤细胞的凋亡,免疫印迹技术检测肿瘤组织中CDH13、上皮-钙黏素(E-cadherin)、β-链蛋白(β-catenin)和神经-钙黏素(N-cadherin)等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CDH13表达下调后,细胞凋亡率降低,上皮细胞标志物E-cadherin蛋白表达明显降低,而间质细胞标志物β-catenin、N-cadherin蛋白表达则显著增加。结论在膀胱癌5637细胞裸鼠皮下注射成瘤模型中,CDH13表达下调可降低细胞凋亡率,促进膀胱癌细胞向间质细胞的转化。
- 林英立李艳丽梁杰赵炎程宝
- 关键词:膀胱癌细胞凋亡上皮-间质转化
- 多参数磁共振和超声融合靶向穿刺在前列腺癌活检中的价值研究
- 2024年
- 目的:研究多参数磁共振(mpMRI)和超声融合靶向穿刺在前列腺癌(PCa)活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4年1月于徐州市肿瘤医院接受前列腺穿刺活检的8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穿刺活检方式分为融合组(n=38)与超声组(n=50)。融合组应用mpMRI和超声融合靶向穿刺,超声组行常规超声引导下穿刺。以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对比两组诊断效能。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穿刺针数与病理升级、穿刺阳性分层情况。结果:融合组检出真阳性27例,真阴性10例,漏诊1例,误诊0例;超声组检出真阳性27例,真阴性14例,漏诊8例,误诊1例。将手术病理检查结果视作“金标准”,融合组诊断PCa的灵敏度、准确度分别为96.43%、97.37%,高于超声组的77.14%、8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融合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63%,低于超声组的1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融合组与超声组穿刺针数分别为70针、614针,融合组单针阳性率为24.29%,高于超声组的16.45%,而病理升级率为0.00%,低于超声组的1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穿刺阳性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Gleason评分分层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pMRI和超声融合靶向穿刺诊断PCa的效能较佳,且能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
- 梁杰赵炎董宇宁戚景光曹敬毅
- 关键词:前列腺癌穿刺活检超声
- 血清中CDH13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对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术后复发的预测作用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探索血清中CDH13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对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预测作用。方法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检测接受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治疗的98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血清CDH13甲基化状态,并对患者临床病理资料以及术后复发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52例(53.1%)患者血清中检测到CDH13甲基化,并且与肿瘤的大小、分级及数目密切相关。在随访过程中有41例(41.8%)患者出现肿瘤复发,Kaplan-Meier分析和log-rank检验发现存在血清CDH13甲基化的患者的无复发生存率比无血清CDH13甲基化的患者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Cox回归分析表明血清CDH13甲基化是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行TURBT治疗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清CDH13甲基化是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行TURBT治疗后复发的预测指标。
- 林英立李艳丽戚景光梁杰赵炎
- 关键词:膀胱癌复发甲基化
- 经腹入路与经后腹腔入路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T1aN0M0期肾癌的效果分析
- 2024年
- 目的对比经腹入路与经后腹腔入路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LPN)治疗T1aN0M0期肾癌的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4年1月徐州市肿瘤医院收治的100例进行LPN治疗的T1aN0M0肾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50例,接受经腹入路LPN治疗)和观察组(50例,接受经后腹腔入路LPN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水平、应激指标水平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与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 d,两组患者丙二醛(MDA)、皮质醇(Cor)水平均高于术前,但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经腹入路相比,经后腹腔入路LPN治疗T1aN0M0期肾癌在缩短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及减轻应激反应等方面具有优势,值得临床应用。
- 梁杰赵炎董宇宁戚景光曹敬毅
- 关键词:经腹入路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
- 钙黏蛋白13表达下调与膀胱癌生长的关联性研究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探讨钙黏蛋白13(cadherin-13,CDH13)表达下调与膀胱癌生长关联性及其对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 kinase,PI3K)/磷酸化蛋白激酶B(phosphorylated protein kinase B,p-Akt)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应用膀胱癌5637细胞建立裸鼠成瘤模型,比较不同时间点正常对照组(以1×PBS处理5637细胞,n=7)、阴性对照组(以shRNA质粒转染5637细胞,n=7)和实验组(以CDH13 shRNA质粒转染5637细胞,n=7)的肿瘤体积。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肿瘤组织中CDH13、PI3K及p-Akt蛋白的表达情况,并比较这三种蛋白在三组间的表达差异。结果在实验期间,三组裸鼠的肿瘤体积均呈增长趋势,实验组肿瘤体积增大最快,三组变化幅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第10天、第13天和第16天,实验组裸鼠肿瘤体积显著大于阴性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而阴性对照组肿瘤体积显著大于正常对照组(P<0.05)。Western blot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CDH13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阴性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而PI3K与p-Akt蛋白的表达水平则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CDH13表达下调可能通过PI3K/p-Akt信号通路促进膀胱癌的发生。
- 林英立李艳丽梁杰赵炎程宝
- 血清CDH13甲基化对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行TURBT治疗后进展的预测作用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探索血清钙黏蛋白13(CDH13)甲基化对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治疗后进展的预测作用。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在该院行TURBT治疗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98例,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检测患者血清CDH13甲基化状态,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及术后进展情况的相关性。结果 52例(53.1%)患者血清中检测到CDH13甲基化,并且血清CDH13甲基化与肿瘤大小、分级及数目密切相关(P<0.05)。在随访过程中有20例(20.4%)患者出现肿瘤进展,Kaplan-Meier分析和log-rank检验发现存在血清CDH13甲基化的患者无进展生存率低于血清CDH13未甲基化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Cox回归分析显示,血清CDH13甲基化是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行TURBT治疗后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清CDH13甲基化可作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行TURBT治疗后进展的预测指标。
- 林英立李艳丽戚景光梁杰赵炎
- 关键词:膀胱肿瘤甲基化
- 输尿管镜同期治疗双侧输尿管结石清石率分析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探讨双侧输尿管结石行双侧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手术的清石率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2018年8月于我院行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同期治疗双侧输尿管结石3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及结石清除率情况。结果 34例患者手术时间(58.43±14.82)min,住院时间(1.24±0.52)d,其中术后发热2例,血尿2例;34例患者共有输尿管结石82枚,其中输尿管下段结石55枚,中段结石11枚,上段结石16枚,总清石率为92.68%,下段结石清除率为96.36%,中段结石清除率91.91%,上段结石清除率81.25%。结论输尿管镜同期治疗双侧输尿管结石清石效果确切,安全性高,并发症少,是一种可靠的双侧输尿管结石处理方案。
- 厉莎莎赵炎梁杰董宇宁
- 关键词:输尿管结石输尿管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