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玉婷
- 作品数:16 被引量:38H指数:4
- 供职机构: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赣州市指导性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更多>>
- 一种静脉麻醉药注射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静脉麻醉药注射装置,包括:注射器,注射针头和过滤针头三部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装置在吸取药液时药液经过过滤层,使得其中存在的杂质被滤除,防止药液中的玻璃碎屑或其他杂质进入注射器中,药液吸取完毕后,直接将...
- 钟玉婷
- 右美托咪定联合瑞芬太尼在永久起搏器植入患者术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评价
- 2023年
- 目的 评价在永久起搏器植入术中应用右美托咪定联合瑞芬太尼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观察对象为永久起搏器植入术患者,样本数为90例,时间:2019年9月至2022年4月,实施信封方式分组。分为利多卡因局麻的对照组及联合右美托咪定、瑞芬太尼的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麻醉睡眠质量、VAS评分及用药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患者麻醉质量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体征监测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术中平均心率、血压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SPO2,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疼痛程度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永久起搏器植入术的手术麻醉中,在局麻基础上应用右美托咪定联合瑞芬太尼能够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用药安全。
- 田克钧钟玉婷
- 关键词:瑞芬太尼永久起搏器植入术
- 围术期应用临时心脏起搏器致恶性心律失常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 2020年
- 目的研究围术期应用临时心脏起搏器致恶性心律失常的原因。方法90例围术期应用临时心脏起搏器患者,将11例出现恶性心律失常的患者设为A组,另79例未出现恶性心律失常的患者设为B组。分析并整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围术期使用临时心脏起搏器致恶性心律失常的原因。结果两组性别、手术类型、合并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年龄、起搏器正常起搏、电极脱落、电极异常放电、术前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术前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术前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电池、接口松动或者脱落、参数合理、电极移位、使用电刀、手术位置、模式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60、4.729、5.174、9.131、3.925、4.780、8.577、6.512、10.340、6.221、8.054、10.957、6.038、8.577、7.557,P<0.05)。结论围术期应用临时心脏起搏器可导致恶性心律失常,若能够完全掌握心律失常产生的原因,可尽早制定相关干预措施,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为患者预后提供保障。
- 钟玉婷田克钧
- 关键词:围术期恶性心律失常临时心脏起搏器心脏功能
- 类似左主干损伤心电图表现的急性胸痛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5
- 2017年
- 目的总结和探讨类似左主干损伤心电图表现的急性胸痛患者的临床特点、鉴别诊断。方法总结我科近3年诊治的98例急性胸痛入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该类患者均具有典型左主干损伤心电图表现,并均经主、肺动脉、冠状动脉CTA或冠脉、主、肺动脉造影检查确诊,研究不同疾病胸痛的临床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结果急性主动脉综合征患者平均发病年龄56岁,胸痛更加严重、常伴有背痛,既往无类似胸痛发作病史,缺乏典型缺血性胸痛心电图及心肌损伤坏死标志物的动态改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具有更多的心血管急性危险因素(≥2),发病年龄平均74岁,既往多有类似发作病史,具有典型缺血性胸痛心电图及心肌损伤坏死标志物水平的动态改变,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以低血压及呼吸困难为主要表现,具有更多肺动脉栓塞危险因素,心电图及心肌损伤坏死标志物缺乏典型动态改变。结论急性胸痛患者如出现类似左主干损伤的心电图表现时,需要考虑到急性主动脉综合征、急性肺动脉栓塞及急性冠脉综合征等高危胸痛可能。患者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劳力性缺血性胸痛病史、心电图及心肌酶的动态改变有助于尽快明确诊断及尽早采取正确的治疗策略。
- 田克钧钟玉婷钟一鸣王小萍周爱琴
- 关键词:胸痛急性主动脉综合征肺动脉栓塞心电图
- 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置管术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 2023年
- 随着可视化技术在围麻醉期的广泛应用,超声引导下的动脉穿刺在有创动脉血压监测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传统的盲探法桡动脉穿刺置管,完全依赖血管搏动触摸定位和麻醉医师的临床经验。在临床实际工作中,虽然传统的盲穿技术能解决大部分动脉穿刺问题,但对于一些休克患者、婴幼儿、血管解剖异常以及多次穿刺置管失败者很难取得成功。随着超声技术在临床上的推广和应用,避免了反复穿刺引起的相关并发症。本文主要围绕在B超引导下,桡动脉穿刺术的不同方法、穿刺置管时间、成功率、并发症发生情况等进展进行概括,力求给临床上提出一些借鉴。
- 钟玉婷钟玉婷陈丽
- 关键词:超声引导桡动脉穿刺置管术
-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应用于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优势评价被引量:7
- 2023年
- 目的评定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应用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的相关价值。方法接收介于2020年5月至2022年4月时间段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共计90例,开展双盲法进行分组处理,组一对照组施以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麻方案,组二试验组施以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复合全麻。结果经展开围术期MAP、HR结果的评定,显示试验组T2、T3、T4时的HR、MAP水平均较对照组低,P<0.05;经苏醒时间、拔管时间、瑞芬太尼及丙泊酚用量等结果的评定,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更低,P<0.05;经疼痛程度评分结果的评定,显示术后2~48 h的疼痛程度评分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更低,P<0.05。结论开展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中施以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复合全麻,能更好维持术中HR、MAP水平的稳定性,缩短康复的时间,降低麻醉药物的使用剂量,且可减少术后疼痛程度。
- 钟玉婷田克钧
- 关键词:超声神经阻滞全身麻醉老年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
- 小剂量去甲肾上腺素泵注对复杂性肾结石患者经皮肾镜取石术中循环的影响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探讨小剂量去甲肾上腺素静脉持续泵注对复杂性肾结石患者经皮肾镜取石术(percutaneous nephrostolitho tomy,PCNL)术中循环稳定的影响,并评价其对患者术后麻醉苏醒质量及康复的改善作用。方法纳入择期全麻下行PCNL术的复杂性结石患者93例,随机分为3组。麻黄碱静注组(EP-V组,n=31)患者术中分次静脉注射麻黄碱6 mg纠正低血压,去甲肾上腺素静注组(NA-V组,n=31)患者术中分次静脉注射去甲肾上腺素4μg纠正低血压,小剂量去甲肾上腺素泵注组(NA-P组,n=31)麻醉诱导前即泵注小剂量去甲肾上腺素,术中根据血压调节泵注剂量。记录3组患者累计低血压发生时间、低血压发生率、高血压发生率;以及患者麻醉诱导前(T0)、麻醉诱导后5 min(T1)、仰卧位转俯卧位后(T2)、碎石开始30 min(T3)、术毕时(T4)、术后30 min(T5)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及T0、T3、T5等3个时间节点患者血气分析中的血红蛋白值;记录麻醉苏醒室停留时间、术前肌酐值、术后1 d肌酐值、术后住院时间。结果NA-P组麻醉苏醒室停留时间低于EP-V组及NA-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术中平均动脉压均有波动,其中NA-P组平均动脉压波动更小,且NA-P组平均动脉压在T2、T3高于EP-V、NA-V两组(P<0.05);NA-P组低血压发生率及累计低血压发生时间均低于EP-V、NA-V两组(P<0.05);NA-P组术后住院时间短于EP-V、NA-V两组(P<0.05)。结论小剂量去甲肾上腺素静脉持续泵注用于复杂性肾结石患者PCNL术中,可使术中平均动脉压更平稳,术中累计低血压发生时间及低血压发生率更低,缩短患者麻醉苏醒室停留时间,且术后住院时间更短。
- 钟玉婷田克钧钟茂林郭锐梁伟东
- 关键词:复杂性肾结石经皮肾镜取石术去甲肾上腺素小剂量
- 地塞米松用于主动脉夹层覆膜支架术后炎性反应的疗效观察
- 2017年
- 目的分析地塞米松用于主动脉夹层覆膜支架术后炎性反应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分析87例主动脉夹层覆膜支架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9例,在常规静脉预防性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的基础上加用地塞米松治疗,对照组48例,在围术期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并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术后炎性反应程度明显降低,疗效显著,总有效率、显效率和有效率分别达92.31%、61.52%、7.70%,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13.00%,显效率6.25%,有效率6.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4.88,P〈0.01).结论预防性应用地塞米松治疗主动脉夹层覆膜支架术后系统性炎性反应疗效显著.
- 田克钧钟玉婷钟一鸣王小萍
- 关键词:地塞米松动脉瘤夹层系统性炎症反应综合征
- 针刺四关穴缓解无痛胃镜诊疗术中并发呃逆疗效观察
- 2024年
- 目的 基于“气逆动膈”理论,观察针刺四关穴缓解无痛胃镜诊疗术中并发呃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将100例无痛胃镜诊疗术中并发呃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双侧合谷、太冲穴治疗,对照组不做任何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呃逆持续时间、胃镜治疗时间、麻醉苏醒时间及不同时间点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 MAP)、心率(heart rate, HR)、血氧饱和度(oxygen saturation, SPO_(2))],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50.0%和82.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4.0%和48.0%,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呃逆持续时间、胃镜治疗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呃逆开始时SPO_(2)水平均较基础值显著下降(P<0.05)。治疗组施针后5 min和10 min SPO_(2)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刺四关穴治疗无痛胃镜诊疗术中并发呃逆疗效确切,能有效减少患者呃逆持续时间和胃镜治疗时间。
- 钟玉婷田克钧李盈赖露明
- 关键词:呃逆手术后并发症胃镜
- 冠状动脉内注射阿托品与保护性临时起搏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时再灌注心律失常的疗效比较研究被引量:17
- 2019年
- 背景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中常植入保护性临时起搏或静脉注射阿托品来防治再灌注心律失常,但上述2种方法均有较多缺陷。目前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不常规植入临时起搏器及静脉注射阿托品,而是通过冠状动脉内注射小剂量阿托品治疗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现该方法效果较好,患者获益较大。而国内目前尚未见冠状动脉内注射阿托品及术中保护性临时起搏防治再灌注心律失常的相关对比研究。目的比较冠状动脉内注射阿托品与临时起搏器植入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时再灌注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8年9月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收治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12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阿托品治疗组、临时起搏器植入组,4例患者术中冠状动脉内注射阿托品无反应而紧急行临时起搏器植入,10例患者术中未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未行阿托品及临时起搏心率干预,最终阿托品治疗组纳入58例,临时起搏器植入组纳入50例。记录阿托品冠状动脉内注射后起效时间(心室率>60次/min),临时起搏器植入所需时间,穿刺-球囊扩张时间,人均住院天数、费用,术前及术中平均动脉压、缓慢性心律失常、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情况,术中及术后以多巴胺10μg·kg^-1·min^-1以上维持循环情况,并比较两组间有无差异。结果阿托品治疗组患者阿托品冠状动脉内注射后起效时间为(11±5)s,少于临时起搏器植入组患者临时起搏器植入所需时间(360±120)s(t=20.54,P<0.001)。阿托品治疗组穿刺-球囊扩张时间、人均住院天数、人均住院费用均少于临时起搏器植入组(P<0.05)。术中阿托品治疗组平均动脉压、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低于临时起搏器植入组,缓慢性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于临时起搏器植入组(P<0.05)。结�
- 田克钧钟玉婷钟一鸣王小萍周爱琴
- 关键词:下壁心肌梗死心律失常阿托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