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星星

作品数:7 被引量:7H指数:2
供职机构:陕西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睡眠
  • 2篇睡眠呼吸
  • 2篇睡眠呼吸暂停
  • 2篇睡眠呼吸暂停...
  • 2篇七氟醚
  • 2篇综合征
  • 2篇综合征患者
  • 2篇呼吸暂停综合...
  • 2篇穿刺
  • 1篇休克
  • 1篇休克大鼠
  • 1篇再灌注
  • 1篇再灌注损伤
  • 1篇神经病
  • 1篇神经病理
  • 1篇神经病理性
  • 1篇神经病理性疼...
  • 1篇手臂
  • 1篇鼠脑
  • 1篇鼠脑缺血再灌...

机构

  • 7篇陕西省人民医...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淮安市第一人...

作者

  • 7篇郑星星
  • 6篇霍苗
  • 4篇杨光
  • 4篇张倩
  • 4篇徐瑞芬
  • 3篇王晖
  • 2篇白宁
  • 2篇王晋平
  • 1篇赵清侠
  • 1篇冯旭阳
  • 1篇陈欣
  • 1篇郭姣
  • 1篇陈欣
  • 1篇张阳

传媒

  • 1篇陕西医学杂志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现代检验医学...
  • 1篇西部医学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华生物医学...

年份

  • 2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7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不同浓度七氟醚诱导环甲膜穿刺气道表面麻醉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2023年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七氟醚诱导下环甲膜穿刺气道表面麻醉用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纤维支气管镜(FOB)引导下气管插管中的可行性。方法:选取拟在全身麻醉诱导气管插管下进行择期手术的患者共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四组,每组30例,对照组(C组)、呼气末七氟醚浓度3%、4%、5%组(Ⅰ组、Ⅱ组、Ⅲ组)。分别记录以下几个时间点:T_(0)(诱导前)、T_(1)(环甲膜穿刺前)、T_(2)(环甲膜穿刺注药后)、T_(3)(气管插管前)、T_(4)(气管插管后1~3 min)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动脉氧饱和度(SpO2)及血浆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和皮质醇(COR)的水平。同时记录阻塞评分和不良反应。结果:与C组比较,T_(0)~T_(1)时,三组患者MAP、HR均显著下降(均P<0.05),T_(1)~T_(2)时及T_(3)~T_(4)时,三组患者MAP均显著上升(均P<0.05);T_(1)~T_(2)时,Ⅰ组、Ⅱ组患者HR均显著上升(均P<0.05),T_(3)~T_(4)时,三组患者HR均显著上升(均P<0.05)。与C组比较,各时间点三组患者E、NE、COR水平均显著下降(均P<0.05),与Ⅰ组比较,T_(1)、T_(2)、T_(3)、T_(4)时间点,Ⅱ组、Ⅲ组患者NE水平均显著下降(均P<0.05),与Ⅰ组比较,T_(2)、T_(3)、T_(4)时间点,Ⅲ组患者COR水平均显著下降(均P<0.05)。Ⅱ组阻塞评分最低(1.21±0.38)分。与C组53.33%及Ⅰ组33.33%比较,Ⅱ组、Ⅲ组(10.00%)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均P<0.05)。结论:4%七氟醚环甲膜穿刺气道表面麻醉法用于OSAS患者FOB引导下气管插管术时血流动力学平稳,应激反应轻,安全性高。
霍苗王晋平白宁王晖徐瑞芬郑星星杨光赵紫玉
关键词:七氟醚环甲膜穿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气管插管皮质醇
一种麻醉穿刺固定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麻醉穿刺固定装置,包括操作台,所述操作台的左右两侧设置有螺纹杆,两个所述螺纹杆的相对一端穿过操作台的左右壁,且两个所述螺纹杆的相对一端安装有固定夹,所述操作台的内侧固定安装有软垫。该麻醉穿刺固定装置,...
霍苗张倩王晖郑星星杨光
术前无创呼吸机通气对全麻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围术期氧合指标及苏醒质量的影响
2021年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的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术前无创呼吸机通气对其围术期氧合指标及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3月收治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10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2例。术前5~7 d,对照组实施单纯鼻导管给氧,观察组实施无创呼吸机吸氧治疗。两组患者在全身麻醉下行悬雍垂腭咽成型术。术中连续无创监测氧合指标,并记录两组术前(T_(0))、气管插管后30 min(T_(1))、气管插管后1 h(T_(2))、拔除气管导管30 min(T_(3))的血氧分压(PaO_(2))、氧合指数(OI);记录术后1、4、8、12、24、48 h疼痛视觉模拟(VAS)及伯格曼舒适度(BCS)评分;比较治疗前后睡眠有效率、睡眠潜伏期、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微觉醒指数;并统计两组患者围拔管期呛咳、呼吸抑制、恶心呕吐、躁动、嗜睡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T_(1)、T_(2)、T_(3)时段PaO_(2)和OI水平明显高于T_(0),观察组T_(1)、T_(2)、T_(3)时段PaO_(2)、OI水平高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各时间段,观察组VAS评分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4、8、12、24 h,观察组BC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睡眠有效率、睡眠潜伏期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AHI、微觉醒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9.62%)低于对照组(26.92%)(P<0.05)。结论术前无创呼吸机吸通气对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全麻下行悬雍垂腭咽成型术,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围术期氧合指标,但对麻醉苏醒质量影响不明显。
霍苗王晋平郑星星张倩
关键词: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无创呼吸机
TRPA1参与挤压损伤诱导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形成及其机制
2022年
分析TRPA1的激活参与挤压损伤诱导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形成及其机制。给药2 h及给药4 h时模型+干预组小鼠热缩足潜伏期明显高于模型组,冷痛评分明显低于模型组,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给药2 h及给药4 h时模型+干预组小鼠脑组织TRPA1蛋白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TRPA1的激活在挤压损伤诱导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形成过程中起到重要的调节和传递作用。
霍苗白宁王晖徐瑞芬郑星星赵紫玉杨光郭姣
关键词:神经病理性疼痛
乌司他丁联合右美托咪定对感染性休克大鼠的抗炎作用被引量:5
2022年
目的:研究蛋白酶抑制剂乌司他丁(UTI)联合右美托咪定对感染性休克大鼠肠道抗感染的作用。方法:选取75只大鼠中的15只作为A组,其余建立感染性休克模型后平均分入B组、C组、D组、E组。C组使用乌司他丁干预,D组使用右美托咪定干预,E组使用乌司他丁、右美托咪定干预,A组和B组使用生理盐水干预。检测大鼠心功能、炎症指标、感染性标志物水平及内毒素含量,并做组间比较。结果:E组大鼠心率、血压、脉压差、+dp/dtmax、-dp/dtmax、血清前白蛋白(PA)、癌蛋白TRE水平高于C组、D组,门静脉内毒素含量、动脉内毒素含量、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IL-6、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水平低于C组、D组(P<0.05)。结论:乌司他丁联合右美托咪定对感染性休克大鼠有较强的抗感染作用。
霍苗张倩杨光郑星星徐瑞芬
关键词:乌司他丁感染性休克
七氟醚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改善机制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究七氟醚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以及转化生长因子-β2(TGF-β2)/Smad3信号通路的活化情况。方法: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n=10):假手术组、模型组、七氟醚预处理组、吡非尼酮组和七氟醚预处理+吡非尼酮组。通过右颈内动脉(ICA)缝线结扎方法制备脑缺血再灌注(I/R)损伤模型。建模前1h,七氟醚组大鼠吸入2.0%七氟醚1h,吡非尼酮组大鼠腹膜内注射200 mg/kg的TGF-β2抑制剂吡非尼酮,七氟醚+吡非尼酮组大鼠同时应用两种药物处理。再灌注24 h后,通过Zea-Longa五级评分法评价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处死大鼠并测量梗死体积。通过苏木精-伊红(HE)染色和Nissl染色评价脑组织损伤程度。TdT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分析细胞凋亡。免疫荧光染色和Western blot检测TGF-β2、Smad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和CD34的表达情况。结果:七氟醚预处理明显降低了大鼠的脑梗塞面积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七氟醚预处理抑制了大鼠大脑皮质和海马CA1区的神经元凋亡。七氟醚预处理上调了TGF-β2、VEGF-A和CD34的表达,以及Smad3的磷酸化水平。TGF-β2抑制剂吡非尼酮处理均可减弱七氟醚的脑保护作用并抑制TGF-β2、VEGF-A和CD34的表达和Smad3的磷酸化。结论:七氟醚预处理通过激活TGF-β2/Smad3信号通路来减轻I/R损伤大鼠的脑损伤。
霍苗张倩张阳郑星星曹元陈欣
关键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七氟醚脑保护
载BSA壳聚糖纳米纤维体外缓释的研究
2017年
目的探讨体外不同因素对载BSA壳聚糖纳米纤维缓释的影响。方法利用层层自组装技术,制备壳聚糖及壳聚糖-有机累托石纳米纤维,以BSA为模型蛋白,探讨pH值、自组装层数及加入有机累托石对复合材料药物缓释的影响。结果最初1 h只有少量的BSA释放,8 h达到最高峰。在相同的自组装层数以及测试时间点,PBS溶液中BSA的缓释量要多于盐酸溶液中的释放量。pH1.2和pH7.4条件下,自组装5,5.5层与10,10.5层相比较,蛋白的释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51~1.324,P>0.05)。加入OREC后,BSA释放量明显增加(t=2.264~2.305,P<0.05)。结论 BSA的释放受到环境的pH值、自组装层数、释放时间,以及是否加入OREC等因素的综合影响。
徐瑞芬赵清侠陈欣郑星星冯旭阳
关键词:壳聚糖纳米纤维缓释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