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维敏
- 作品数:2 被引量:6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国林科院更多>>
- 发文基金: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技计划浙江省公益性技术应用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掌叶覆盆子套种对板栗林土壤细菌群落结构演变及多样性的影响被引量:3
- 2019年
- 通过研究掌叶覆盆子套种对栗林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影响,为科学评价该种植模式的生态风险提供科学依据。采集不同掌叶覆盆子套种密度(0、100和400株/亩)栗林土样,进行土壤主要化学指标及土壤细菌类群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模式间板栗林土壤细菌组成较一致,变形菌门(31.20%)与酸杆菌门(29.70%)为最多门类细菌。套种掌叶覆盆子后,土壤细菌Chao1指数显著提高,而Simpson指数显著提高,土壤细菌优势度增加,但多样性下降。套种和套种密度对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分别主要表现在门水平与目水平。板栗林套种掌叶覆盆子后,土壤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水解性氮含量、有效磷含量、全磷含量显著增加。而土壤钾元素随套种密度提升呈现显著下降趋势。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变在一定程度上解释板栗-掌叶覆盆子模式中细菌群落结构变化,其中酸杆菌门、酸杆菌目与土壤氮含量变化相关性最大,绿弯菌门的大幅度减少可能同土壤中有机质增加有关。
- 徐阳龚榜初龚榜初江锡兵吴开云胡卫滨江锡兵
- 关键词:板栗掌叶覆盆子套种土壤细菌
- 甜柿幼胚抢救体系优化研究被引量:3
- 2017年
- 柿杂种败育现象严重阻碍了甜柿杂交育种进展,幼胚抢救技术可有效地克服这个障碍。以甜柿富有、晚御所、太秋的幼胚为材料,开展培养基、柿品种、取胚时间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并在此基础上,以太秋幼胚为材料,开展了取胚时间、培养基成分的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1)影响柿幼胚抢救的因素影响依次为培养基、取胚时间、柿品种、培养条件;2)花后45~55 d取胚抢救,胚苗成苗率极低,此后,随着胚龄增大,胚培苗成活率逐渐提高,但花后77 d取胚时,胚苗成苗率略有回落,因此长三角地区柿幼胚抢救的最适取胚时间为:花后62~69 d;3)胚苗在不同培养基中的发育状态、成苗率、苗高、生根数上均出现差异,1/2MS+ZT(0.4 mg/L)+IBA(0.2 mg/L)+活性炭(3 g/L)+蔗糖(70 g/L)培养基中培苗发育良好,培养45 d后,成苗率为0.88,平均苗高为3.52 cm,平均生根数为2.52。
- 徐阳龚榜初吴开云江锡兵刘同祥汤丹孙维敏马攀滕国新
- 关键词:甜柿培养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