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文勇
- 作品数:14 被引量:61H指数:5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研究与发展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胰源性区域性门静脉高压致上消化道出血诊治分析被引量:9
- 2019年
- 目的探讨胰源性区域性门静脉高压(pancreatic segmental portal hypertension,PSPH)致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13例PSPH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诊疗方法和随访资料.结果13例患者中胰腺假性囊肿5例,慢性胰腺炎8例,均有呕血或(和)黑便史,其中2例有失血性休克病史。所有患者均无肝硬化、门静脉血栓和肝功能异常等表现。13例均有孤立性胃底静脉曲张。13例患者均有脾大和脾功能亢进的表现,所有患者均行脾切除术。全部患者获得随访,曲张静脉明显改善或消失,随访1.8年均无再出血。结论脾切除术是治疗PSPH胃底静脉曲张破裂上消化道出血的首选,术前介入行脾动脉栓塞可减少脾脏切除难度。
- 朱卫华谢文勇张哲栋郑晟旻张大方李澍朱继业冷希圣
- 关键词:胰腺疾病胃肠出血
- 疑似肝门部胆管癌的单纯胆管受累IgG4相关性硬化性胆管炎的诊治被引量:2
- 2019年
- 探讨单纯胆管受累的IgG4相关性硬化性胆管炎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验。回顾性分析1例单纯胆管受累的IgG4相关性硬化性胆管炎患者临床资料。单纯胆管受累的IgG4相关性硬化性胆管炎临床表现不典型,诊断时需与胆管癌鉴别,尽早行IgG4血清学检查可避免或减少过度治疗。
- 张哲栋谢文勇刘以俊张大方郑晟旻朱卫华李澍冷希圣朱继业
- 关键词:硬化性胆管炎肝门部胆管癌IGG4疑似血清学检查
- 肿瘤标记物CEA、CA19-9、AFP对原发性十二指肠癌临床病理特性及预后的预测价值分析
- 目的:探讨肿瘤标记物CEA、CA19-9、AFP对原发性十二指肠癌临床病理特性及预后的预测价值分析.
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1999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共110例原发性十二指肠癌的病例资料,采用RO...
- 刘以俊谢文勇郑晟旻张大方朱卫华李澍冷希圣
- 关键词:原发性十二指肠癌临床病理预后评估肿瘤标记物
- 老年患者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胃排空延迟的危险因素被引量:5
- 2019年
-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后胃排空延迟(DGE)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行PD的老年患者156例,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探讨影响DGE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156例老年患者中,DGE总发生率为30.8%,其中A级11例(7.1%),B级13例(8.3%),C级24例(15.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时间(≥420min)、术中出血量(≥1000ml)和术后胰瘘是老年患者PD术后DGE的危险因素(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手术时间(≥420min)、术中出血量(≥1000ml)和术后胰瘘为术后DGE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其中术中出血量≥1000ml(OR=3.937)和术后胰瘘(OR=8.111)是老年患者B、C级DGE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老年患者PD术后具有较高的DGE发生率,明显延长患者住院时间;术中出血较多及术后胰瘘会造成DGE尤其是B、C级DGE的发生率明显增加;术中精细操作,缩短手术时间并尽量减少出血量,有助于减少DGE的发生。
- 张哲栋张大方谢文勇刘以俊郑晟旻朱卫华李澍朱继业
- 关键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胃排空延迟胰瘘术中出血量
- 老年患者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70岁)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及危险因素分析,分析老年患者与非老年患者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相关术前及术后情况。方法:回顾分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肝胆外科2005年1月至2016年12月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 谢文勇
- 疑似肝门部胆管癌的孤立性IgG4相关性硬化性胆管炎一例报告
- 张哲栋谢文勇刘以俊张大方郑晟旻朱卫华李澍冷希圣朱继业
- 活体肝移植的研究进展被引量:7
- 2018年
- 活体肝移植已发展为器官移植重要的一部分。世界上需要肝移植的患者急剧增加,由于供体的不足导致肝移植受到限制,导致等待肝移植患者的病死率上升,活体肝移植的开展能缓解器官捐献数量不足时的肝移植需求,同时也扩大了肝移植捐献群体。特别是在亚洲,越来越多的肝移植是通过活体捐献进行。本文将针对活体肝移植的适应证、活体肝移植的评估筛选、活体肝移植手术方式、活体肝移植的管道重建及相关并发症、活体肝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和治疗进行总结。
- 谢文勇李涛
- 关键词:活体肝移植供体受体免疫排斥适应证并发症
- 跟骨骨折术后距下关节炎与足部功能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探究跟骨骨折术后发生距下关节炎和影响足部功能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10月手术治疗的跟骨骨折患者116例,其中男87例,女29例,年龄18~76岁,平均(46.2±15.0)岁。随访14~80个月,平均(54.4±18.6)个月。通过末次X线片评估患者关节炎情况,并于末次随访时通过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评估患者足部功能情况。结果:术后116例130足均完成足部功能评分及骨关节炎评分。共43足术后关节面仍存在塌陷,共39足存在距下关节炎。22足(16.9%)日常活动中未出现疼痛,100足(76.9%)平时存在的疼痛对生活无影响。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后关节面术后塌陷情况及骨折分型是跟骨骨折术后发生距下关节炎的独立危险因素,骨折分型是影响足部功能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Sanders分型是影响患者跟骨骨折术后距下关节炎发生和足部功能评价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后后关节面塌陷情况是影响距下关节炎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但并非影响足部功能的独立危险因素。手术入路的选择不影响患者的预后。
- 张博禹张俊国谢文勇王怡赵佳音徐海林
- 关键词:跟骨骨折预后
- 血管活性肠肽瘤诊断与治疗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18年
- 血管活性肠肽瘤(vasoactiveintestinalpeptidetumor,VIPoma)是一种罕见的神经内分泌肿瘤,年发生率千万分之一,发病年龄平均49岁。大约80%的VIPoma在胰腺,其他20%发生在胃肠道、食管和交感神经节。
- 谢文勇刘以俊郑晟旻张大方朱卫华李澍冷希圣
- 关键词:血管活性肠肽瘤神经内分泌肿瘤VIPOMA交感神经节年发生率发病年龄
- 三踝骨折术后创伤性关节炎和功能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9
- 2021年
- 背景:三踝骨折在踝关节骨折中很常见,预后也较差。目前对三踝骨折中后踝骨块的治疗没有统一的标准,后踝骨块对三踝骨折预后的影响还需进一步探索。目的:探讨三踝骨折术后创伤性关节炎和功能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9年3月接受手术治疗的踝关节三踝骨折患者94例。通过术后X线片进行骨关节炎评分。末次随访时采用Olerud和Molander踝关节骨折疗效评分(OMAS)、美国矫形外科足踝协会踝-后足评分(AOFAS)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来评价功能结果。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三踝骨折术后创伤性关节炎和功能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了术后骨关节炎评分,91例患者完成了术后功能评分。随访时间57.0(32.4,73.9)个月。后踝骨折块的面积为18.4%(0.6%,54.0%)。39例患者(41.5%)后踝骨块面积比>20%。43例患者(45.7%)出现术后复位不良。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后踝骨块面积比>20%及复位不良是三踝骨折术后创伤性关节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复位不良和骨关节炎评分>1是三踝骨折术后功能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提高后踝骨块的复位质量,降低后踝骨块的固定阈值可减少三踝骨折术后远期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从而可预防远期功能结果不佳。
- 谢文勇刘以俊芦浩徐海林付中国张殿英
- 关键词:踝关节骨折后踝骨折创伤性关节炎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