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
- 作品数:8 被引量:29H指数:3
- 供职机构:大连理工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理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 超亲水表面液膜快速铺展及其强化机理的研究
- 薄液膜的快速铺展作为形成薄液膜的先决条件,是强化薄液膜热质传递过程的基础。薄液膜在超亲水表面上的润湿与铺展特性及其内在机理,是强化薄液膜热质传递过程的前提。然而如何控制和加速铺展过程仍存在着挑战。超亲水表面上液膜铺展过程...
- 春江
- 关键词:薄液膜毛细压力
- 超亲水微纳复合表面低流率蒸发液膜铺展特性
- 2022年
- 薄液膜在微反应器、微接触器等微过程中都有着重要的应用,提升表面毛细性能是实现低流量下液膜铺展的有效方法。制备得到了一种具有内部互连通道的微纳复合表面,对于工质水表面抽吸系数高达16.11 mm×s^(-0.5)。对毛细抽吸过程进行了可视化观测,结果表明微纳复合表面内部互连的微米级间隙作为流体的输运通道,可以大幅降低流动阻力;并发现了表面微结构特征对毛细性能的影响规律。探究了不同蒸发状态和不同供液量对铺展比例的影响,发现微纳复合表面能够在较低流量下实现较高的铺展比例,在0.24 mL×min^(-1)的低供液速率下实现了7 cm^(2)表面的完全润湿。这对于设计高毛细抽吸性能表面和研究低流量下液膜流动铺展特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 张羽飞春江温荣福马学虎
- 关键词:薄液膜
- V形沟槽纳米线团簇表面的毛细抽吸-补液蒸发传热特性研究
- 2024年
- 利用V形沟槽纳米线团簇表面的毛细抽吸和补液特征,结合实验观测和建模分析对表面的薄液膜蒸发进行研究。探究了表面结构参数和沟槽液位对蒸发性能的影响,建立薄液膜蒸发模型求解纳米线团簇和V形沟槽中的液膜轮廓方程并分析传热性能。结果表明,随着纳米线直径减小和高度增大,薄液膜蒸发传热系数增大,最高可达369kW/(m_(2)·K)。团簇内液膜在毛细力驱动下具有极高的爬升速度,使得小持液量下液膜仍位于团簇顶端蒸发。沟槽液膜完全润湿沟槽且与团簇顶端液膜相连通,为团簇蒸发补液,沟槽液位下降不影响团簇顶端蒸发,能够延伸薄液膜长度并减薄沟槽侧壁液膜厚度,进一步强化传热。纳米线团簇中液膜宏观传热系数显著高于沟槽,证明了团簇在整体蒸发中的决定性贡献,阐明了V形沟槽纳米线团簇表面薄液膜蒸发微观机制。
- 王禹丹徐晨阮达春江马学虎
- 关键词:毛细抽吸薄液膜传热
- 液滴撞击超亲水表面的最大铺展直径预测模型被引量:14
- 2021年
- 液滴撞击超亲水表面铺展之后形成的薄液膜铺展直径是喷雾冷却、降膜蒸发等传热传质过程的一项关键控制参数.以往模型在预测超亲水表面惯性力驱动下的最大铺展直径时,存在低韦伯数下呈反常趋势、高韦伯数下预测值偏低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文采用高速摄像技术研究液滴撞击过程中的铺展水力学特性,发现了以往模型未完全考虑超亲水表面的铺展特性:球冠状液膜、高黏性阻力及重力势能做功.本文考虑了液膜球冠形态、重力势能、辅助耗散,修正了以往最大铺展直径的预测模型,并建立了适用于超亲水表面最大铺展直径的预测模型.通过对铺展过程中各能量成分分析发现,在超亲水表面上动能、表面能、重力势能均转化为黏性耗散能,其中:在低韦伯数下,表面能转化为黏性耗散能占主要作用;在高韦伯数下,动能转化为黏性耗散能占主要作用.并且,在低韦伯数下,重力势能和辅助耗散的引入对于准确预测超亲水表面最大铺展直径具有重要作用.将模型预测结果与实验结果比较发现,本模型成功消除了以往模型在低韦伯数下的反常趋势,且能较好预测宽韦伯数范围下超亲水表面最大铺展直径.同时,本模型可以预测亲水和疏水固体表面的液滴最大铺展直径.超亲水表面最大铺展直径的准确预测模型的提出对喷雾冷却,降膜蒸发中提高和控制流体铺展距离和传热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 春江王瑾萱徐晨温荣福兰忠马学虎
- 关键词:重力势能
- 矩形截面弯曲型微通道气液两相Taylor流压降的研究被引量:7
- 2019年
- 主要测定了低分压CO_2(混合气相组成为5%CO_2和95%N_2,简写为CO_2/N_2)在矩形截面多弯头微通道中气-液两相Taylor流的流动压降。通过对比六个气液相体系,发现液相的物理性质对气液两相Taylor流压降的影响显著不同。表面张力变化组(CO_2/N_2-水、CO_2/N_2-2%正丙醇水溶液和CO_2/N_2-5%正丙醇水溶液)的气液两相Taylor流压降随液相流速的增大呈现线性增长趋势;黏度变化组(CO_2/N_2-甲醇、CO_2/N_2-乙醇和CO_2/N_2-正丙醇)的气液两相Taylor流压降随着jL2/3变化而呈现规律性增大。重点考虑了弯曲通道二次流和液弹内循环的贡献,同时分析考虑了气泡的形状及其运动、通道特征参数和液相的物理性质,提出了新的气液两相Taylor流压降的表观摩擦系数模型,在±20%误差范围内获得了良好的预测效果。
- 梁倩卿马学虎王凯春江郝婷婷兰忠王亚雄
- 关键词:两相流矩形截面微通道压降
- 微纳复合表面HFE-7100/水的BRT现象及沸腾传热特性被引量:2
- 2021年
- HFE-7100/水作为非共沸不互溶工质可以拓宽核状沸腾传热的有效温区,目前关于其在微纳复合表面的沸腾传热特性和气泡运动机理尚不明晰。利用气泡模板电沉积法在铜基表面上制备了具有微纳孔洞的复合结构,测试了HFE-7100/水的沸腾传热特性,并通过可视化探究了沸腾工质转换(BRT)过程中两相工质在表面的润湿状态和气泡运动现象。结果表明,微纳复合表面上HFE-7100/水的BRT过程中,气泡先后经历小气泡聚并、气膜膨胀、轻工质接触壁面核化三个过程。在BRT过程中,HFE-7100与水对热壁面的润湿性存在竞争关系,随着过热度增加,薄的HFE-7100液层难以维持稳定的重工质沸腾,上层水工质可以穿过HFE-7100层对热壁面实现完全润湿,完成BRT过程。与单一工质相比,常压下HFE-7100/水混合工质体系可以在343~423 K下实现高效的核状沸腾传热。该研究揭示了HFE-7100/水在微纳复合表面的沸腾传热特性,为沸腾强化表面设计提供了思路。
- 黄瑞涛春江张峥李启凡温荣福马学虎
- 分级纳米线结构对水滴毛细铺展速率的影响
- 2022年
- 液滴在固体壁面上快速铺展形成薄液膜现象广泛应用于微电子芯片散热、喷雾冷却、农药喷洒中,是薄液膜蒸发/冷凝、撞击铺展等过程的核心控制因素。基于毛细压力和黏性阻力之间的竞争关系,通过调控表面微结构的尺度提高毛细力和减少黏性力是实现薄液膜快速铺展的关键。本文为了克服毛细力和黏性阻力对于单一尺度的竞争关系导致的铺展速率的限制,引入了具有纳米线团簇和V形沟槽的复合分级纳米线结构,显著提高了液膜的毛细铺展速率,达6.54 mm·s^(-0.5),其中规则有序的纳米线团簇提供较大的毛细压力,而V形沟槽为流体输运提供了快速输运通道,显著减小了黏性阻力。在此基础上修正了毛细铺展动力学模型,在与实验结果吻合程度较好的前提下,进行了结构参数分析进一步明确了V形沟槽导致阻力的减小对于提高毛细铺展速率的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引入分级纳米线结构,对于毛细铺展速率实现了有效调控,为设计和优化分级纳米线结构实现液膜快速铺展和强化蒸发传热提供策略。
- 春江徐晨张羽飞孙良亮郑毅温荣福郝婷婷马学虎
- 关键词:毛细压力
- 弯曲型微通道吸收CO2/N2混合气的传质性能被引量:5
- 2017年
- 研究了T型多弯头微通道吸收CO_2过程中气-液两相流以及传质特性,混合气相组成为5%(V)CO_2和95%(V)N_2,液相组分分别为去离子水、0.5 mol?L^(-1)氢氧化钠水溶液和0.5 mol?L^(-1)二乙醇胺水溶液。利用高速摄像系统观测了微通道内入口处以及主通道内的气-液两相流的流型,得到气液两相流的流型分布图,确定了泰勒流的操作范围,以及泰勒流下不同气液相流量操作状况下气泡长度和液弹长度。考察了不同吸收剂(去离子水,氢氧化钠水溶液和二乙醇胺水溶液)在弯曲型微通道泰勒流吸收CO_2的传质行为,最终测定了微通道泰勒流吸收CO_2物理和化学过程的CO_2的吸收率和液相体积传质系数,并与文献中的液相体积传质系数进行分析和比较。针对物理吸收和快速化学吸收过程,分别提出了能更好预测液相体积侧传质系数的无因次经验关联式,平均偏差分别为12.4%和10.5%。
- 梁倩卿春江王凯马学虎兰忠王亚雄
- 关键词:微通道气液两相流传质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