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松

作品数:2 被引量:5H指数:1
供职机构:贵州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贵州省科技厅社会发展攻关项目贵州省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消融
  • 1篇导管
  • 1篇导管消融
  • 1篇导管消融术
  • 1篇心房
  • 1篇心房颤动
  • 1篇心律
  • 1篇心律失常
  • 1篇右室
  • 1篇右室流出道
  • 1篇射频
  • 1篇射频消融
  • 1篇射频消融术
  • 1篇室性
  • 1篇室性期前收缩
  • 1篇室性心律
  • 1篇室性心律失常
  • 1篇期前收缩
  • 1篇左心
  • 1篇左心房

机构

  • 2篇贵州医科大学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作者

  • 2篇王荣品
  • 2篇郑亚西
  • 2篇杨龙
  • 2篇田野
  • 2篇周松
  • 1篇何炯红
  • 1篇刘晓桥
  • 1篇殷跃辉
  • 1篇黄晶
  • 1篇田龙海
  • 1篇杨英

传媒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年份

  • 2篇2017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右室流出道憩室起源室性期前收缩消融治疗1例被引量:1
2017年
右心室流出道(righ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RVOT)憩室(diverticulum)临床少见,合并室性心律失常者更少,其中接受消融术治疗者仅见数例报道。本文报道1例接受射频消融术治疗的RVOT憩室起源室性期前收缩(简称室早)病例。1病例资料26岁男性,心悸4+年,3年前心电图记录诊断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图1a)。
杨英杨龙何炯红田野郑亚西周松王荣品
关键词:憩室室性心律失常消融右室流出道
左心房及肺静脉两种立体成像方法在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比较左心房与肺静脉两种立体成像技术指导心房颤动导管消融的安全性及疗效。 方法回顾性研究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入选贵州省人民医院心内科药物治疗无效的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共100例,分为直接成像组和间接成像组,两组患者均用CARTO三维系统进行标测指导消融。直接成像组(50例):术中穿刺房间隔,于左心房注入对比剂,同时行左心房、肺静脉造影旋转成像,重建其立体影像并导入实时的X线透视系统,便于环肺静脉隔离。间接成像组(50例):经右心室注入对比剂,行左心房、肺静脉延迟显影旋转成像,指导环肺静脉定口与消融。观察记录两组左心房肺静脉影像采集,手术操作及X线曝光时间,手术成功率与并发症发生率并随访3~6个月。 结果两组患者平均年龄、性别构成及病史长短,左心房大小、左心室收缩功能及合并疾病情况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100例房颤患者均顺利完成了房颤消融术,直接成像组手术操作时间[(112.0±21.4)min比(134.0±24.3)min]及X线曝光时间[(10.7±4.7)min比(15.8±5.2)min]均明显低于间接成像组(P均〈0.01)。两组患者的手术即刻成功率[86%(43/50)比82%(41/50),P=0.59]及近期成功率[76%(38/50)比72%(36/50),P=0.6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直接成像组1例发生动脉瘤,间接成像组1例发生心包填塞,治疗后均安全出院。 结论左心房肺静脉立体影像导入实时X线透视系统指导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射频消融是安全、有效的。直接造影法可提高左心房肺静脉成像质量,减少术中X线曝光量及手术操作时间。
田野周松殷跃辉郑亚西王荣品刘晓桥刘志琴刘启方刘微庞军蒋智田龙海黄晶杨龙
关键词:心房颤动成像导管消融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