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志祥
- 作品数:6 被引量:72H指数:4
- 供职机构: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乌鲁木齐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单侧与双侧椎体后凸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Meta分析被引量:10
- 2018年
- 背景:微创手术是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主要方式,近年来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在全国迅速普及。但传统的双侧椎弓根穿刺具有手术时间长、成本高等缺点,因此单侧椎弓根穿刺逐渐被应用于临床,但对于单侧与双侧椎体后凸成形的远期临床疗效仍存在一定争议。目的: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单侧与双侧椎体后凸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Engineering Village、Web of Science、Wiley、OVID数据库、谷歌学术、万方数据库、知网数据库、维普数据库,检索单侧与双侧椎体后凸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随机对照试验并进行Meta分析;检索年限及语种不限。由2名评价员对所有检索的文献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文献,用改良的Jadad量表评价文献质量后采用Review Manager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与结论:(1)最终纳入11篇随机对照试验,共956例患者,其中单侧组483例,双侧组473例,比例1∶1;(2)Meta分析显示,在手术时间方面,单侧入路明显优于双侧入路[MD=-20.38,95%CI(-24.10,-16.65),P<0.000 01];在术中患者接受X射线的时间、剂量方面,单侧入路均少于双侧入路;在骨水泥使用量方面,单侧入路少于双侧入路(P<0.000 01);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上,单侧入路发生骨水泥渗漏小于双侧入路(P=0.005);但在术后长期随访中两种手术方式在目测类比评分、椎体高度恢复、伤椎后凸角、相邻椎体再骨折率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3)结果提示,与双侧椎体后凸成形相比,单侧椎体后凸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X射线辐射剂量少、骨水泥渗漏发生率低的优点,因此单侧入路椎体后凸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更为安全。
- 高志祥李淳李磊黄卫民
- 关键词:骨质疏松性骨折椎体成形术循证医学
- 胸腰椎爆裂骨折伴神经损伤围术期隐性失血的统计学决策树模型分析被引量:5
- 2021年
- 背景:有研究表明脊柱围术期间具有较高的隐性失血,但是对隐性失血形成的危险因素并未阐述,试验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筛选出高危因素。目的:分析胸腰椎爆裂骨折伴神经损伤围术期隐性失血量及相关因素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19年1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接受脊柱手术治疗的85例胸腰椎爆裂骨折伴神经损伤患者临床资料,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民族、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吸烟和饮酒史、非酯化脂肪酸(总胆固醇、三酰甘油)、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术中晶体液量、术中胶体液量、自体血输注、异体血输注、术后椎体高度恢复率、手术治疗时间窗(<48 h、≥48 h)、伤椎节段及手术固定节段,采用Gross方程计算隐性失血量;以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隐性失血的危险因素。结果与结论:①胸腰椎爆裂骨折伴神经损伤患者85例中男66例,女19例,平均(40.75±12.42)岁,估计总失血量(1030.84±115.45)mL,隐性失血量(484.57±98.38)mL,隐性失血量占理论总失血量的47.05%;②通过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三酰甘油>1.63 mmol/L、胆固醇>5.76 mmol/L、手术切口延长、手术时间窗<48 h及合并吸烟史是围术期间隐性失血阳性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③通过SPSS 24.0统计学决策树模型分析及ROC曲线下面积验证显示,年龄>48岁时,该模型敏感性76.0%,特异性88.4%,具有一定的诊断准确性;④上述结论证实,隐性失血在脊柱手术围术期占有较高的比例,而年龄>48岁、胆固醇及三酰甘油偏高、手术切口延长、手术时间窗<48 h、合并吸烟史是隐性失血阳性发生的高危因素。
- 高志祥高志祥肖聪孟祥玉
- 关键词:胸腰椎骨折隐性失血失血量围术期决策树模型
- 脊柱手术围手术期隐性失血原因分析被引量:2
- 2018年
- 术中出血是外科手术中常见的问题,尤其在脊柱融合术中,失血过多可能需要输血,在成年人脊柱融合手术中输血率达50%~81%不等[1]。当我们提到脊柱围手术期的失血量时,通常是指显性失血即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然而从临床观察发现存在与围手术期间显性失血量不符合的贫血症状,这可能与隐性失血量有关。1966年Nelson等[2]提出隐性失血是外科手术术后的并发症。1973年Pattison等[3]在手术治疗类风湿性膝关节炎的患者中发现术后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hematocrit,Hct)的下降程度与实际出血的贫血程度不相符。
- 高志祥刘春花黄卫民
- 关键词:围手术期间隐性失血脊柱手术类风湿性膝关节炎术中出血量脊柱融合术
- 体重指数、关节突关节角度与退变性腰椎滑脱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6
- 2019年
- 目的探讨体重指数、关节突关节角度变化与退变性腰椎滑脱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1月在我院诊断为退变性腰椎滑脱的患者共45例,通过收集同期在我院体检患者90例作为正常组,记录患者体重指数,测量L4~5头侧关节突关节角、尾侧关节突关节角、关节突-椎弓根角、左右关节突关节角是否对称,并对这些参数与退变性腰椎滑脱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退变性腰椎滑脱组与正常组相比较,在体重指数、头侧关节突关节角、尾侧关节突关节角、关节突-椎弓根角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退变性腰椎滑脱组与体重指数、头侧关节突关节角、关节突-椎弓根角可能存在相关性(P<0.05);退变性腰椎滑脱组中左右关节突关节角是否对称与滑脱程度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结论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与正常人相比较关节突关节角更加趋于矢状化、关节突-椎弓根角趋于水平化。
- 高志祥杨红涛李磊周纲黄卫民
- 关键词:脊柱滑脱体重指数
- PVP、PKP、骨填充网袋治疗胸腰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分析被引量:45
- 2017年
- 目的对比分析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骨填充网袋(bone filling mesh container,BFMCs)治疗胸腰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的临床效果,选择最优手术方式,更好地提升胸腰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结合临床实践,选取2013年5月至2017年4月因胸腰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在我院接受PVP、PKP、BFMCs治疗的患者114例,共114个椎体,其中T11椎体14个,T12椎体35个,L1椎体30个,L2椎体15个,L3椎体20个,分别记录三组手术后及术后1个月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术后伤椎后凸角、椎体前柱高度。结果 PVP、PKP、BFMCs组在术后VAS评分较术前降低,其中PVP、PKP术后VAS评分均低于BFMCs,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随访VAS评分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KP组和BFMCs组在术后伤椎后凸角、伤椎前柱高度恢复方面优于PVP组,但PKP组和BFMCs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骨水泥渗漏方面:BFMCs组发生率低于PVP组、PKP组。结论 PVP、PKP、BFMCs三种手术方式治疗胸腰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均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而BFMCs在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中未发生骨水泥渗漏,为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提供了一种安全的手术方式。
- 高志祥李淳李磊黄卫民
- 关键词:椎体后凸成形术椎体压缩性骨折
- 腹针治疗退变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早中期临床观察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探讨腹针治疗因退变性腰椎间盘突出引起腰腿痛的早、中期疗效及生存质量的改善。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7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110例随机分为腹针组和体针组,随访12月;统计分析2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JOA29分法、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量表(ODI)评分、生存质量SF-36评分。结果 110例患者随机分为腹针组52例、常规体针组58例,所有参与者随访12月;2组最终纳入96例,共失访6例,失访率5.5%。经统计学分析2组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后6月在VAS评分、JOA评分、神经功能改善率、ODI评分、SF-36评分方面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针治疗组优于常规体针治疗;而在治疗后12月疼痛VAS评分、神经功能JOA评分、神经功能改善率、ODI评分、生存质量SF-36评分方面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针治疗退变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的腰腿痛在早期不仅能缓解患者疼痛而且能有效的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是中医治疗的一种有效方法。
- 高志祥王健刘红
-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腹针体针痹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