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莉平

作品数:10 被引量:6H指数:2
供职机构:嘉兴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技术攻关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金属学及工艺
  • 3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2篇陶瓷
  • 2篇力学性能
  • 2篇磨损
  • 2篇钢表面
  • 2篇TI
  • 2篇力学性
  • 2篇TIC
  • 1篇低周
  • 1篇低周疲劳
  • 1篇低周疲劳行为
  • 1篇多元渗
  • 1篇制板
  • 1篇制板工艺
  • 1篇神经网
  • 1篇神经网络
  • 1篇渗层
  • 1篇渗层组织
  • 1篇数学模型
  • 1篇双层辉光
  • 1篇碳钢

机构

  • 7篇南京航空航天...
  • 3篇嘉兴职业技术...
  • 1篇中南大学
  • 1篇广东省工业技...

作者

  • 10篇李莉平
  • 5篇姚正军
  • 3篇张平则
  • 2篇李超
  • 2篇邹戈
  • 2篇徐重
  • 1篇朱晓林
  • 1篇李继林
  • 1篇王孟君
  • 1篇白洪金
  • 1篇丰崇友
  • 1篇郑开宏
  • 1篇王海艳
  • 1篇缪强
  • 1篇高萌
  • 1篇张征宇
  • 1篇阎凯

传媒

  • 2篇材料科学与工...
  • 1篇佳木斯大学学...
  • 1篇东南大学学报...
  • 1篇铸造技术
  • 1篇高分子材料科...
  • 1篇江苏冶金
  • 1篇产业与科技论...
  • 1篇井冈山大学学...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08
  • 4篇2007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碳钢表面双辉渗镀TiC及Ti(CN)膜的工艺和性能研究
TiN类薄膜具有高强度、高硬度、化学稳定性好、耐磨及防腐蚀等一系列优点,其涂层被广泛作用于机械工业中的刀具、模具等表面,是具有巨大应用前景的薄膜材料。针对现有制备工艺中所存在的弊端,本文采用了双层辉光渗金属技术渗镀TiN...
李莉平
关键词:TIC磨损
文献传递
20钢表面双辉渗镀TiC陶瓷被引量:3
2007年
设计了一种独特的源极结构,运用双层辉光渗金属技术在20钢表面实现了Ti,C二元同时共渗并获得表面渗镀层.对渗镀层进行了微观组织、形貌、成分、物相和硬度的检测与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渗镀层厚约21μm,表面呈颗粒状分布,主要由TiC陶瓷相构成,其结构致密,与基体结合良好,结合力为42N;源极钛靶与工件的极间距对渗镀层厚度及表面硬度值的影响较大,极间距在12~16mm时渗镀效果佳,该条件下所形成的渗镀层表面硬度较基体提高了10倍以上.
李莉平姚正军朱晓林缪强张平则徐重
关键词:20钢陶瓷TIC
废旧聚丙烯制板工艺预测模型的研究
2007年
在研究基本误差前向反馈(BP)算法和模拟退火(SA)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模拟退火优化的Resilient Back Propagation(RPROP)算法,并利用该算法建立了废旧聚丙烯制备板材重要工艺参数与成品板材的压制成形性能、力学性能之间的模拟及预测模型。与单纯的BP算法比较,数值计算结果表明,RPROP-SA混合优化策略具有较高的速度和精度。
姚正军李超邹戈李莉平
关键词:板材SA算法
控制双辉渗镀Ti(CN)膜保温时间的研究
2008年
运用双辉技术在20钢表面进行Ti、C、N三元共渗,研究如何控制通氮保温时间来获得不同组织结构的Ti(CN)渗镀层。结果表明:随通氮保温时间的增加,渗镀层表面的颜色由紫罗兰色逐渐变成金黄色,其厚度也迅速增加,可超过20μm;渗镀层内物相的构成也随之变化,保温0.5h渗镀层内无Ti(CN)形成,保温时间超过2h时,有Ti(CN)生成,且随保温时间的增长,其结构由TiC0.7N0.3变成TiC0.2N0.8;同时渗镀层与基体的结合力逐渐变大,最高可达70N左右。
李振平李莉平
关键词:保温时间
双辉C、N、Ti渗入顺序对渗层组织及性能的影响被引量:2
2008年
本文利用双辉技术在20钢表面设计了六种不同顺序C、N、Ti三元共渗的工艺方案,以研究合金元素渗入顺序对渗层的影响。用金相显微镜、EDS、XRD、划痕仪、磨损仪分别对渗层的微观组织、成分、物相、结合力、耐磨性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不同的合金元素渗入顺序会对渗层的形成、组织、结构及性能产生很大的影响;采用方案1-3未能在基体表面形成渗层;采用方案4得到约7μm厚渗层,渗层内含有固溶相Ti2C0.06和Ti2N,渗层的表面硬度和耐磨损性能分别较基体提高了3倍和1倍多;采用方案5、6均能获得渗层厚度为40μm、含硬质相TiC、TiN的渗层,渗层与基体结合良好,其表面硬度超过2100HV,表面耐磨损性能较基体提高了8倍以上。
李莉平姚正军阎凯张平则徐重
关键词:多元渗磨损
等温淬火时间对贝氏体球铁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14年
将球墨铸铁铸件高温奥氏体化后于300℃等温淬火并保温不同时间,得到贝氏体球墨铸铁,研究了保温时间对贝氏体球铁的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保温时间较短时,奥氏体不稳定,冷却至室温或者经过机加工后会部分转变为马氏体,硬度值较高,但强度及塑韧性较差。适当延长保温时间,会得到稳定的奥氏体+贝氏体组织,具有较好的综合力学性能。保温时间继续延长时,会导致高碳稳定的奥氏体析出碳化物,使贝氏体球铁的强度和塑韧性下降。
李继林李莉平高萌王孟君郑开宏王海艳
关键词:贝氏体球墨铸铁显微组织力学性能
AZ91D应变状态下低周疲劳行为的研究
2012年
对AZ91D镁合金进行了应变控制单轴加载的低周疲劳试验研究,结果表明:AZ91D镁合金在低周载荷下,当循环应变幅值小于0.4%,材料表现出循环软化.随着循环应变幅值的增加,材料表现出明显的循环硬化现象;且随着应变幅值的增加材料的附加强化程度增大.当总应变幅大于1.0%,曲线的斜率基本不变,即循环应变硬化率大致相同.应变幅值对材料低周疲劳寿命有较大影响,随着应变幅值的提高,疲劳寿命降低.运用Coffin-Manson公式进行寿命预测,在高应变幅值下有较好的一致性.
丰崇友张征宇李莉平白洪金
关键词:AZ91D镁合金力学性能低周疲劳
基于神经网络的双辉等离子渗金属工艺预测被引量:1
2007年
将人工神经网络理论及Back propagation(BP)算法应用于双层辉光等离子渗金属工艺的研究,并针对BP神经网络收敛速度慢、易陷入局部极小的缺点,提出一种新的动态退火算法优化网络的训练,进而建立了双层辉光等离子渗金属工艺参数与渗层元素总质量分数、渗层厚度和表面硬度之间的数学模型,最后将模拟预测结果与实验数据进行比较和误差分析,证明该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
李超姚正军张平则邹戈李莉平
关键词:双层辉光数学模型人工神经网络
氮气气压对双辉渗镀Ti(CN)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2007年
利用双辉等离子渗金属技术在20钢表面进行Ti、C、N三元合金渗,以形成陶瓷渗镀层。研究了氮气气压对渗镀层组织结构及性能的影响,得出一定时间内制备不同固溶比例Ti(CN)的氮气气压。结果表明:氮气气压会影响渗镀层的形成,当气压超过30 Pa时不能形成渗镀层,同时气压过低渗镀层内不能形成Ti(CN);随氮气气压的升高,Ti(CN)的结构由TiC0.3N0.7转变成TiC0.2N0.8;氮气气压变化时,渗镀层的表面硬度及耐磨性的变化不明显,但气压低时表面硬度高些。
李莉平姚正军李振平
关键词:陶瓷气压
TiN类膜制备工艺的研究进展及应用被引量:1
2011年
文章简要介绍了利用化学气相沉积(CVD)、物理气相沉积(PVD)、双辉技术及其它表面处理技术制备TiN类膜的研究进展,讨论了各种制备方法的工艺特点。
李莉平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