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华荣
- 作品数:10 被引量:24H指数:2
- 供职机构:兰州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甘肃省社科规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更多>>
- 职业教育助推甘肃脱贫攻坚的价值分析
- 2020年
- 职业教育作为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增加就业竞争力等普遍性意义。对于甘肃贫困落后地区和群众而言,面对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实际,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好职业教育,既是党员干部群众不忘初心,有力支撑国家系列重大战略,全面贡献新时代的重大历史使命,也是全面深入推进精准扶贫,缩短区域发展差距,满足陇原地区各族群众对现实美好生活需要的基本要求。
- 刘华荣
- 关键词:职业教育脱贫攻坚
- 精准扶贫要做到“三心二意”——从马克思社会交往理论得到的启示
- 2017年
- 从马克思社会交往理论出发,让贫困群众暖心、让扶贫干部舒心、让党中央放心,帮助全体困难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精准扶贫战略的全部意义所在。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坚定走群众路线的意识是做好精准扶贫工作的基础和保障。
- 刘华荣
- 关键词:精神扶贫
-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历史述评被引量:3
- 2020年
- 伴随我国信息社会快速发展的现实,根据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要求,面对教育范围扩大、对象群体聚焦场域发生变化的实际,学界按照人在哪里,思想政治教育就要跟进到哪里的原则要求,明确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必须纳入的场域,必须是主流意识形态占领的阵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发展主要经过了初期摸索、主动建设、全面发展、持续推进等四个阶段,理论研究持续深化,应用研究创新发展,充实和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主要内容和研究视角。随着国际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社会步伐持续加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必须适应新形势,按照新时代大学生立德树人工作的总要求,在内涵、范畴等基础理论和实践路径方面不断深化。
- 刘华荣敬立
- 关键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互联网
-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信息素养建设背景、时代内涵及提升策略
- 2024年
- 新时代对高校思政课教师信息素养建设提出了新要求,促使高校思政课教师信息素养的内涵和结构体系产生了新变化。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信息素养是以人民为中心,以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为出发点,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坚持正确价值引领的基础上,以培养和发展信息人格为主要表征的综合素养。其构成包括意识形态信息素养、思政课教学素养、信息人格发展能力等。提升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信息素养不仅需要制度跟进,实现培训测评的协同推进,而且离不开高校思政课教师内驱力的建设推动,同时也需要在信息安全风险意识建设方面下功夫。
- 李梦莹刘华荣
- 关键词:高校思政课教师信息素养
- “一塬两廊”视域下甘肃省红色文化资源活态保护与开发研究被引量:2
- 2021年
- 甘肃省红色文化资源以“一塬两廊”的格局呈现于世,表现出资源富集与广泛分布并存,历史跨度全覆盖和老少边穷地区全分布并存的双重特征。坚持民俗化和产业化的活态保护方法是促进甘肃红色文化资源可持续开发的两个“驱动轮”,有助于推动甘肃省红色文化资源存量变“增量”,即由资源变财源,由物质变精神,精神反哺物质,形成保护与开发的良性循环,产生广泛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对于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 刘华荣杨涛
- 关键词:红色文化资源
- 《论语》为政之道对新时代从严治党的启示
- 2020年
- 《论语》中"内圣外王"的为政之道强调为政者的德性修养是安民治世的基本前提,并遵循使民以时以求富、乐民取信以求安、尊礼守度以求序、安民教化以求和的实践理路,追寻国家的长治久安。"内圣外王"的为政之道启示我们,为了解决好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全体党员干部务必要注重自我道德修养,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始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牢记初心使命,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改进工作方法、维护群众利益、推动社会和谐,以对自身高标准的要求和实践激发出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厚实的政治基础、组织基础和思想基础。
- 刘华荣王雄刚
- 关键词:论语为政之道内圣外王
- 红色文化资源涵养高校教师初心使命的路径研究被引量:1
- 2023年
- 红色文化资源是中国共产党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伟大实践中创造出来的精神财富,其丰富的内涵是新时代涵养高校教师初心使命的宝贵资源和生动素材。新时代条件下,用红色文化资源涵养高校教师的初心使命还存在许多问题,因此拓展和丰富其路径必要而迫切。为此,既要加强对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整合力度;也要创新红色文化资源涵养高校教师初心使命的方式方法;还要健全红色文化资源涵养高校教师初心使命的体制机制,充分发挥红色文化资源对高校教师初心使命的涵养作用。
- 刘华荣麻丽娜
- 关键词:红色文化资源高校教师
- 基于乡土情怀培育的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模式被引量:15
- 2018年
- 在思政课爱国主义教育实践中,乡土情怀和爱国主义在内涵与目的指向上具备一致性,利用其生活化的感染力及符合生活德育理念的特质,以培育乡土情怀为切入点,大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学改革,创建学校、家庭、地方群团组织三方联动的协同合作教育模式,围绕三级联动、五位一体、十五项乡土素材的乡土情怀培育新架构,将爱国主义教育下沉渗透至大学生对乡土风物的认可接纳中,润物无声般将爱国主义情怀根植于青年人的血液中,是克服当前爱国主义教育瓶颈的必然出路。
- 李景韬刘华荣
- 关键词:乡土情怀思想政治教育
-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创新改革研究--以“1+1”教学法为例被引量:2
- 2020年
- 师生之间交流交往的疏离感、高校内部思想政治工作大格局协调统筹实际与目的之间的差距性、网络时代多元价值观在大学生思想意识形态领域造成的干扰等问题,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能否提高实效性和针对性的主要挑战。"1+1"教学法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目的在于以教师的宏观引导帮助学生建构起系统的知识体系和价值体系,以课堂督学和课下督学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以辩难、讨论、观察、调研、角色融入等课内外的交流实践增强学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四个自信"。该方法在扩展课堂学习空间的基础上,开辟出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社会教化空间,并将大学生在现实教化空间和虚拟教化空间中有机统一起来,建构起了思想政治理论课三维立体的学习实践培育体系,充分发挥出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1+1"教学法实施过程中,需要处理好过程把控与质量考核之间的矛盾,也要防止课堂教学中的泛娱乐化倾向,务必科学设计课堂教学主题,并围绕教学主题建构起全员参与、全程、全方位参与的思政课教育教学协同机制。
- 刘华荣
-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 总体国家安全观视域下西北农村社区返贫风险及预防机制研究被引量:1
- 2022年
- 西北农村社区在社会、生态、资源等三个方面安全风险指数较高,威胁精准扶贫既有成果,加大了贫困村和贫困户的返贫风险,若处置不当,会阻碍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深入。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有利于统筹当地社会发展和安全,降低返贫风险,可持续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区域间平衡充分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 刘华荣王映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