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艳丽

作品数:2 被引量:11H指数:1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眼科临床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卫生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手术
  • 2篇斜视
  • 1篇眼肌
  • 1篇眼肌麻痹
  • 1篇眼外肌
  • 1篇直肌
  • 1篇手术治疗
  • 1篇术式
  • 1篇术式治疗
  • 1篇双眼
  • 1篇双眼视
  • 1篇外斜
  • 1篇外斜视
  • 1篇外直肌
  • 1篇外直肌麻痹
  • 1篇立体视
  • 1篇疗效
  • 1篇疗效观察
  • 1篇肌麻痹
  • 1篇间歇性外斜

机构

  • 2篇天津市眼科医...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天津市宝坻区...
  • 1篇天津市眼科研...

作者

  • 2篇陈霞
  • 2篇赵堪兴
  • 2篇刘艳丽
  • 2篇张伟
  • 1篇郭新
  • 1篇马惠芝
  • 1篇马慧芝
  • 1篇朱丽娜
  • 1篇刘艳丽
  • 1篇张伟
  • 1篇张伟

传媒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华实验眼科...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2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基本型间歇性外斜视手术成功率的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10
2019年
目的探索基本型间歇性外斜视达到功能治愈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系列病例观察研究设计。纳入2015年8月至2016年3月在天津市眼科医院行斜视矫正术治疗的基本型间歇性外斜视患者132例,进行术前Newcastle评分、远近Worth 4点灯,术前、术后1 d和术后6个月眼位,术前和术后6个月视功能分析仪(FVA)远立体视、Frisby Davis Distance(FD2)远立体视和Titmus立体视觉检查图近立体视检查,分析术后6个月眼位成功和立体视重建的影响因素和最佳手术时机的截断点。结果132例患者术后6个月眼位正位者84例,手术成功率为63.6%;欠矫者44例,欠矫率为33.3%;过矫者4例,过矫率为3.0%。术后6个月眼位相关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后第1天视远斜视角和术前33 cm Worth 4点灯与术后6个月眼位有关(系数b=-0.093,P=0.037;系数b=0.725,P=0.017),术前33 cm Worth 4点灯和术后6个月眼位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ROC曲线下面积为0.645,说明术前33 cm Worth 4点灯结果对术后6个月眼位分析诊断价值较低;术后第1天眼位在0^+10 PD的72例患者术后6个月眼位均获得成功。术后眼位矫正成功和失败患者FVA远立体视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36,P=0.04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发病年龄和术前6 m FD2远立体视与术后FVA远立体视均相关(系数b=-0.213,P=0.023;系数b=0.021,P=0.036)。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发病年龄、术前6 m FD2测量的远立体视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257和0.752,前者无诊断价值,后者诊断价值中等,最佳截断点是22.5″。结论术后第1天眼位影响术后眼位成功率;术后第1天的理想眼位是0^+10 PD;术后远立体视可明显改善,6 m FD2远立体视下降至22.5″之前行手术治疗可提高术后功能治愈率。
刘艳丽刘艳丽张伟张伟陈霞
关键词:双眼视立体视
不同术式治疗外直肌麻痹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外直肌麻痹性斜视的手术治疗方法和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外直肌麻痹患者的临床资料。23例不全麻痹者角膜映光+5°~+25°,行内直肌后徙+外直肌截除术,67例完全麻痹者角膜映光+15°~>+45°,后者分为3组:A组31例,行内直肌悬吊+Jensen术;B组30例,行患眼内直肌后徙+Jensen术;C组6例,行患眼内直肌后徙+1/2上下直肌移植术。结果术后1个月,不完全麻痹组术后眼位及眼球运动情况好于完全麻痹组(P=0.010,0.000);A组、B组、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退截手术对外直肌不全麻痹效果理想;3种术式对外直肌完全麻痹者的疗效无差别。
刘艳丽赵堪兴陈霞郭新张伟张伟马惠芝
关键词:斜视眼肌麻痹手术治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