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兰

作品数:4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四川省医学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地榆升白片
  • 1篇胰腺
  • 1篇胰腺癌
  • 1篇预后
  • 1篇原发性
  • 1篇原发性胃恶性...
  • 1篇原发性胃淋巴...
  • 1篇直肠
  • 1篇直肠癌
  • 1篇直肠癌组织
  • 1篇肉瘤
  • 1篇肉瘤组织
  • 1篇升白
  • 1篇糖肽
  • 1篇胃恶性淋巴瘤
  • 1篇胃淋巴瘤
  • 1篇细胞
  • 1篇细胞减少
  • 1篇腺癌
  • 1篇淋巴

机构

  • 3篇四川省医学科...
  • 1篇四川省医学科...

作者

  • 4篇杨兰
  • 3篇白义凤
  • 3篇胡洪林
  • 3篇邓颖
  • 2篇潘海霞
  • 1篇周晓刚
  • 1篇王林

传媒

  • 2篇中国肿瘤生物...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肿瘤防治研究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7
  • 1篇201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lncRNA NCRNA00173在骨肉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探讨lncRNA NCRNA00173在骨肉瘤组织中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lncRNA NCRNA00173在54例骨肉瘤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收集自四川省人民医院骨科2012年10月至2016年12月手术患者)中的表达,分析其表达的临床意义。结果:与癌旁组织比较,lncRNA NCRNA00173在骨肉瘤组织标本中的表达明显降低(1.793±0.158 vs 5.368±0.285,t=10.96,P<0.01)。lncRNA NCRNA00173的表达与疾病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肿瘤分化及生存状态明显相关(均P<0.05),而与患者的性别、年龄无关(均P>0.05);此外,高表达lncRNA NCRNA00173患者的OS及PFS均较低表达者明显延长(P<0.01)。Cox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提示,lncRNA NCRNA00173的表达、远处转移及临床分期是骨肉瘤独立的预后因素(P<0.05)。结论:lncRNA NCRNA00173参与调节骨肉瘤的发生发展,可作为潜在的骨肉瘤诊断和预后评估的分子标志物。
潘海霞杨兰胡洪林白义凤
关键词:骨肉瘤
lncRNA RP5-1185K9.17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lnc RNA RP5-1185K9.17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2011年1月至2016年6月四川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17例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切除的癌组织及癌旁组织lnc RNA RP5-1185K9.17的表达;使用Chi-Square检验、Kaplan-Meier法和Cox比例风险模型分别分析lnc RNA RP5-1185K9.17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生存时间及预后的关系和影响结直肠癌预后的因素。结果:lnc RNA RP5-1185K9.17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较癌旁正常组织增高[(结肠癌:6.850±0.420;直肠癌:7.180±0.380)vs(癌旁组织:1.080±0.220;正常组织:0.980±0.140),P<0.01],lnc RNA RP5-1185K9.17的表达与疾病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肿瘤分化和血清CEA水平及生存状态显著相关(均P<0.05);而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及肿瘤部位无显著关系(均P>0.05);lnc RNA RP5-1185K9.17高表达患者的总生存(OS)时间及无进展生存(PFS)时间均较低表达患者明显缩短[OS:(25.45±4.28)月vs(42.69±3.72)月;PFS:(13.88±2.97)月vs(26.65±5.33)个月均P<0.01];lnc RNA RP5-1185K9.17的表达、远处转移,临床分期和血清CEA水平是结直肠癌独立的预后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lnc RNA RP5-1185K9.17可能参与调节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可作为潜在的结直肠诊断和预后分子标志物。
胡洪林杨兰邓颖白义凤
关键词:结直肠癌
甘露聚糖肽和地榆升白片治疗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化疗所致白细胞下降的临床效果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评价甘露聚糖肽和地榆升白片改善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PGML)化疗中白细胞减少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应用平行对照、前瞻性和开放性的方法,纳入137例PGML患者,随机分为甘露聚糖肽组(68例)和地榆升白片组(69例)。两组给药均为CHOP化疗方案的辅助药。检测两组外周白细胞水平、中性粒细胞水平和集落刺激因子用量,定期随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甘露聚糖肽组和地榆升白片组显效率分别为51.7%和37.5%(P=0.03),第1周白细胞水平分别为(4.0±0.7)×109/L和(3.3±0.5)×109/L(P=0.04),第4周白细胞水平分别为(5.2±1.0)×109/L和(4.4±0.9)×109/L(P=0.035),第7周白细胞水平分别为(6.7±0.8)×109/L和(5.3±0.6)×109/L(P=0.006),人均里亚金用量分别为(0.79±1.28)支和(2.45±3.88)支(P=0.006)。两组患者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甘露聚糖肽组出现不良反应的病例较少,且症状轻微,恢复较快。结论甘露聚糖肽和地榆升白片均能显著升高白细胞水平,甘露聚糖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要优于地榆升白片。
杨兰邓颖胡洪林潘海霞
关键词:甘露聚糖肽地榆升白片白细胞减少症原发性胃淋巴瘤
胰腺癌中Circ_0001946的表达及其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Circ_0001946在胰腺癌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qRT-PCR法检测Circ_0001946在胰腺癌患者组织及血清标本中的表达,Chi-Square检验分析Circ_0001946与各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Kaplan-Meier法分析Circ_0001946的表达与生存时间及预后的关系,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分析影响胰腺癌患者预后的因素,ROC曲线分析其作为胰腺癌早期诊断生物标志物的效能。结果Circ_0001946在胰腺癌患者组织和血清中高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Circ_0001946与脉管癌栓、淋巴结转移、CA199的表达及疾病分期显著相关(均P<0.05)。血清Circ_0001946表达与AFP的量呈正相关关系(r=0.765,P=0.000)。血清Circ_0001946作为诊断胰腺癌血清标志物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05(95%CI:0.754~0.927,P=0.000)。高表达Circ_0001946的患者总生存时间及无进展生存时间均较低表达者明显缩短(均P=0.000)。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分析结果显示,疾病分期、Circ_0001946表达及脉管癌栓是胰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Circ_0001946在胰腺癌患者中高表达,与患者的预后相关。
邓颖白义凤杨兰王林周晓刚
关键词:胰腺癌预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