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攀
- 作品数:7 被引量:39H指数:4
- 供职机构:四川省医学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3D打印技术在复杂肩胛骨骨折修复术中的辅助应用被引量:12
- 2017年
-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复杂肩胛骨骨折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从我院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肩胛骨骨折患者中,选取6例复杂肩胛骨骨折病例,应用3D打印技术制备患者的肩胛骨骨折模型。根据模型设计手术方案、手术入路、复位顺序;在模拟手术过程确定重建接骨板的放置位置、长度并预弯塑形;确定螺钉长度及钉道方向。将结果与实际手术情况进行对比,并记录手术时间。结果6例手术均顺利完成,完全符合术前设计的手术方案,术中选取的重建接骨板、螺钉数与螺钉长度均与模拟手术完全一致。术后复查影像资料显示骨折复位满意。所有患者均获8~12个月的随访,平均10个月,优良率达87%。结论 3D打印技术应用于复杂肩胛骨骨折的治疗,有助于术前制订手术计划并模拟手术操作;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质量,降低手术难度。
- 卢冰鲜爱明刘攀王跃
- 关键词:肩胛骨骨折
- CTRP3在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其与骨折风险的关系被引量:5
- 2023年
- 目的探讨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CTRP)3在老年2型糖尿病(T2DM)合并骨质疏松(OP)患者血清中表达及其与骨折风险的关系。方法选取老年T2DM合并OP患者174例作为T2DM合并OP组,根据患者在随访期间是否出现新发骨折将其分为骨折组和无骨折组。选取同期单纯老年T2DM患者50例作为T2DM组,另选取同期体检的健康老年人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试剂盒检测血清CTRP3表达。分析各组间血清CTRP3表达差异、老年T2DM合并OP患者血清CTRP3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及血清CTRP3对老年T2DM合并OP患者骨折风险的预测价值。结果T2DM合并OP组、T2DM组、对照组血清CTRP3水平逐渐升高,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组糖尿病病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均显著高于无骨折组,血清CTRP3水平显著低于无骨折组(P<0.05);老年T2DM合并OP患者血清CTRP3与体质量指数、糖尿病病程、空腹血糖(FBG)、HOMA-IR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血清CTRP3对老年T2DM合并OP患者骨折风险的预测价值较高,曲线下面积为0.862(95%CI:0.807~0.917),灵敏度、特异度和约登指数分别为68.57%、94.24%、0.628。结论CTRP3在老年T2DM合并OP患者血清中表达下调,且其表达水平与骨折风险密切相关。
- 谭波胡豇卢冰唐孝明袁加斌魏丹廖锋朱宗东刘攀
- 关键词:骨质疏松骨折
- 髌骨粉碎性骨折治疗体会
- 刘攀
- 1262例汶川地震所致骨折分析
- 目的:探讨地震伤所致骨折的流行病学特点,以提高地震骨折的救治质量,减少死亡率和致残率。方法:回顾分析我院因地震从2008年5月12日~2008年8月31日救治1262例骨折患者资料,统计分析患者伤因、部位、合并伤及治疗情...
- 李雨峰常有军刘攀杨玉龙潘福琼
- 关键词:地震骨折创伤
- 文献传递
- 汶川地震所致1262例骨折分析被引量:4
- 2008年
- 目的探讨地震伤所致骨折的流行病学特点,以提高地震骨折的救治质量,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方法回顾我院2008年5月12日至2008年8月31日救治的1262例地震所致骨折患者资料,统计分析患者致伤原因、受伤部位、创伤程度、合并伤及治疗情况等。结果地震伤所致骨折1262例,死亡11例;压砸伤是造成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占93.98%;骨折部位以四肢最为常见,占55.70%;治疗方法以手术治疗为主。结论地震所致骨折应极积正确处理,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
- 李雨峰常有军刘攀杨玉龙潘福琼
- 关键词:地震骨折创伤
-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髓内钉固定围手术期中隐性失血现象的病例对照研究被引量:13
- 2015年
- 目的 :分析髓内钉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易被忽略的隐性失血现象,通过改善围手术期的治疗方式来保障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采取髓内钉固定治疗的99例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男47例,女52例),其中围手术期采取输血支持47例(输血组),未输血患者52例(未输血组),根据Gross方程,用患者围手术期平均血红蛋白(Hb)、平均红细胞压积(HCT)来分析围手术期失血量,评估该类患者围手术期隐性失血情况。结果:未输血组(男22例,女30例)手术时间为(62.13±4.01)min,术中显性失血及术后引流量共215 ml;术前Hb(103.22±9.01)g/L,术后(81.13±6.20)g/L;术前HCT(96.93±3.38)I/L,术后(308.00±11.81)I/L。输血组(男25例,女22例)手术时间为(60.12±3.27)min,术中显性失血及术后引流量共196 ml,平均输血量621 ml;术前Hb(92.15±5.46)g/L,术后(95.20±8.93)g/L;术前HCT(96.52±3.63)I/L,术后(392.70±14.03)I/L。按Gross方程计算,未输血组和输血组围手术期失血总量分别为(937.29±63.04)ml和(706.43±35.02)ml,其中隐性失血量占较大比例。术后1、3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输血组优于未输血组,术后12个月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股骨粗隆间骨折髓内钉固定手术围手术期的隐性失血现象需引起足够重视,避免因贫血导致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影响患者预后。
- 卢冰刘攀王跃袁加斌魏丹
- 关键词:股骨骨折病例对照研究
- 经肱三头肌两侧入路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远端C3型骨折疗效分析被引量:5
- 2021年
- 目的探讨经肱三头肌两侧入路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远端C3型(AO/OTA C3型)骨折的疗效。方法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四川省人民医院及分院收治32例肱骨远端C3型骨折患者,男17例、女15例;年龄28~79岁,平均(40.3±4.8)岁;左侧19例,右侧13例。所有患者均行经肱三头肌两侧入路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记录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3个月肘关节及前臂活动度;术后6个月依据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ayo elbow performance score,MEPS)评估患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记录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32例患者获得6~12个月随访,平均(8.4±1.9)个月。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92.0±10.2)min,手术出血量(205±23)ml。术后3个月,患肘屈伸活动度为75~130°,平均(104.1±10.5)°,前臂旋转活动度为95~180°,平均(121.6±17.5)°。骨折愈合时间(4.0±1.2)个月。术后6个月,患肘MEPS评分为(84.6±2.3)分,优10例、良16例、中3例、差3例,优良率81.3%(26/32)。随访期间未出现内固定失败、尺神经损伤等并发症,3例患者出现骨化性肌炎。结论经肱三头肌两侧入路满足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远端C3型骨折的骨折复位和内固定的术野需求,且保留了伸肘装置的连续性,有利于肘关节功能恢复。
- 曾本强卢冰刘攀罗凌云秦谊李想胡骅
- 关键词:肱骨远端骨折肱三头肌肘关节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