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卢永田

作品数:2 被引量:6H指数:2
供职机构:深圳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深圳市科技局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内镜
  • 1篇应用解剖学
  • 1篇应用解剖学研...
  • 1篇乳头
  • 1篇乳头状
  • 1篇乳头状瘤
  • 1篇手术
  • 1篇术式
  • 1篇术式选择
  • 1篇外耳
  • 1篇外耳道
  • 1篇外科
  • 1篇外科手术
  • 1篇内翻
  • 1篇内翻性
  • 1篇内翻性乳头状...
  • 1篇内镜外科手术
  • 1篇内窥镜
  • 1篇内窥镜检
  • 1篇内窥镜检查

机构

  • 1篇深圳大学
  • 1篇深圳市第二人...

作者

  • 2篇卢永田
  • 1篇张蕊石
  • 1篇苗北平
  • 1篇杨文娜
  • 1篇林峰
  • 1篇高亚娜

传媒

  • 2篇山东大学耳鼻...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1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鼻内翻性乳头状瘤Kamel分期对术式选择的意义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研究以鼻内翻性乳头状瘤(NIP)起源为主要依据的临床分期,用以指导手术和评价术后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55例NIP手术病例。男37例,女18例,男女比例为2∶1,27~78岁。右侧23例,左侧32例,未发现双侧发病者。11例有NIP手术史。25例术前病理检查证实为NIP,按照Kamel分期,其中Ⅰ型30例、Ⅱ型25例。结果Ⅰ型NIP行鼻内镜下局部切除术(30例),Ⅱ型NIP行鼻内镜下局部切除术(4例)、鼻内镜下上颌窦内侧壁切除术(11例)、鼻内镜下双径路手术(10例)。复发率:Ⅰ型复发率为6.7%(2/30),Ⅱ型复发率为16.0%(4/25),总复发率为10.9%(6/55)。与检索资料相比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NIPⅠ型手术采取鼻内窥镜下局部切除术,Ⅱ型采取鼻内镜下上颌窦内壁切除术或经唇龈沟切口上颌窦前壁开窗结合经鼻内镜手术(双径路手术)。术后复发率与报道资料复发率相比没有统计学意义,说明这种基于疾病来源新的Kamel方法临床分型对手术治疗有指导意义,并且经鼻内镜鼻内翻性乳头状瘤切除和传统方法相比有较大优势。
苗北平张蕊石高亚娜杨文娜林峰卢永田
关键词:鼻内翻性乳头状瘤鼻内镜外科手术
内镜下经外耳道耳蜗下径路切除岩尖病变的应用解剖学研究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探索内镜下经外耳道耳蜗下径路切除岩尖病变的手术入路,观察内镜下后下鼓室及圆窗周围重要的解剖标志,寻找定位耳蜗下通道的解剖标志,同时在高分辨颞骨CT三维重建下量化耳蜗下通道,为该手术入路提供国人恒定的解剖标志及影像学依据。方法 1.应用10具(20侧)新鲜冰冻成人尸头,模拟内镜下经外耳道耳蜗下径路岩尖气房切除,寻找定位耳蜗下通道的解剖标志;术前在颞骨CT上分别测量耳蜗底转至颈内动脉与颈静脉球夹角之间的距离,以及耳蜗底转至颈静脉球之间的距离。2.回顾性阅读分析85例患者(170侧)颞骨高分辨CT,记录耳蜗下通道与岩尖气房在颞骨CT上的影像学特征,归类其分型情况。结果 1.20侧冰鲜尸头以及170侧临床患者颞骨CT测量:耳蜗底转至颈内动脉与颈静脉球夹角之间的距离分别为(6.46±1.02)mm、(6.83±1.50)mm;耳蜗底转至颈静脉球之间的距离分别为(3.67±0.58)mm、(3.82±1.29)mm,其中,耳蜗底转至颈内动脉与颈静脉球夹角之间的距离:气化型岩尖分别为(6.79±0.60)mm、(7.19±1.44)mm,非气化型岩尖分别为(6.28±1.17)mm、(6.68±1.50)mm;耳蜗底转至颈静脉球的距离:气化型岩尖分别为(4.06±0.36)mm、(4.06±1.42)mm,非气化型分别为(3.45±0.58)mm、(3.74±1.22)mm。2.耳蜗下通道与颞骨岩尖气房CT分型:A型气化型31.18%(53耳),B型板障型57.65%(98耳),C型硬化型11.18%(19耳)。结论高分辨颞骨CT可作为内镜下经外耳道耳蜗下径路岩尖病变切除的术前重要参考。从解剖学的角度,内镜下经外耳道耳蜗下径路切除岩尖病变是可行的,能够避免损伤内听道、耳蜗、迷路,保存听力,可作为临床治疗上岩尖后下部分较小病变的重要术式之一。
卢飞燕卢永田周俊伟刘渊
关键词:内窥镜检查外耳道解剖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