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皓

作品数:8 被引量:32H指数:3
供职机构:国家电网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电气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电气工程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7篇电池
  • 4篇锂离子
  • 4篇锂离子电池
  • 4篇离子电池
  • 3篇离子
  • 2篇电池负极
  • 2篇电池组
  • 2篇软包装
  • 2篇锂离子电池组
  • 2篇硫酸
  • 2篇硫酸盐化
  • 2篇放电
  • 2篇放电过程
  • 2篇负极
  • 2篇储能
  • 1篇有限元
  • 1篇有限元技术
  • 1篇软包装锂离子...
  • 1篇散热
  • 1篇散热片

机构

  • 8篇国家电网公司
  • 4篇北京化工大学
  • 2篇浙江南都电源...
  • 1篇北京理工大学
  • 1篇亚利桑那州立...

作者

  • 8篇刘皓
  • 6篇杨凯
  • 4篇惠东
  • 4篇张慧卿
  • 3篇王丽娜
  • 2篇相佳媛
  • 2篇来小康
  • 2篇高飞
  • 2篇胡晨
  • 1篇刘家亮
  • 1篇官亦标
  • 1篇王松岑
  • 1篇傅凯
  • 1篇王康康
  • 1篇陈冬
  • 1篇范茂松
  • 1篇金翼
  • 1篇刘曙光
  • 1篇林跃生

传媒

  • 4篇电源技术
  • 1篇化学工业与工...
  • 1篇材料导报
  • 1篇合成材料老化...
  • 1篇储能科学与技...

年份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1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大容量软包装锂离子电池放电过程热分析被引量:3
2012年
锂离子电池尤其是大容量锂离子电池在放电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热量,如果不及时进行散热处理会严重影响电池整体的性能,也会产生安全隐患。利用STAR-CCM+软件,以软包装锂离子单体电池为研究对象,建立锂离子电池的传热模型,分析锂离子电池在放电过程中发热量、温度分布等变化规律,并讨论不同对流换热系数对电池温度的影响。
王丽娜杨凯刘皓惠东张慧卿
关键词:大容量锂离子电池温度分布热分析
炭材料在铅炭超级电池负极中的应用被引量:10
2015年
铅炭超级蓄电池是由铅酸电池和超级电容器通过创新组合而形成的新型电化学储能装置,具有高功率、长寿命的特点,在电动汽车与规模储能方面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其性能突破的关键是将炭材料用到铅炭超级电池负极中,降低负极硫酸盐化。在高倍率部分荷电态工况下,阀控铅酸电池失效的原因是在负极板表面生成致密、不导电的硫酸铅的绝缘层。炭材料添加剂能抑制负极不可逆硫酸盐化,显著提高在高倍率部分荷电态工况下电池的循环寿命、功率性能和充电接受能力。介绍了炭材料抑制负极不可逆硫酸盐化的内在作用机理,综述了最近几年炭材料在铅炭超级蓄电池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胡晨相佳媛林跃生刘皓高飞杨凯来小康
关键词:储能硫酸盐化炭材料
锂离子电池组风冷结构设计被引量:6
2011年
通过CFD分析软件进行仿真分析,研究了电池组风冷结构对流场与温度场分布的影响,并由温度实验验证了该风冷结构的冷却效果。此种结构提高了电池组内部温度场均匀性。电池组在1 C充放电条件下,电池组内部测量点温度在294~296.8 K,同一时刻测量点温差在2 K以内。
刘皓杨凯惠东张慧卿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组流场温度场
软包装电池成组热结构设计被引量:1
2014年
由于软包装电池外包装采用多层塑料复合薄膜,没有外部形状支撑,在高倍率使用条件下,电池会产生大量热量,同时由于副反应不可避免产生气体,出现体积涨缩及其他形变,导致性能和循环寿命下降。针对软包装电池特点,设计散热片,实现对电池散热及固定加紧的双重作用,成组热设计采用散热片与空气冷却相结合的形式。根据计算流体动力学原理,对电池箱进行模拟仿真计算,结果显示电池组最高温升为5℃,温度场最大温差2℃。
王丽娜刘皓杨凯惠东张慧卿
关键词:散热片热设计
软包装钛酸锂电池放电过程热行为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以软包装钛酸锂电池为研究对象,基于数值传热学,采用有限元技术,模拟计算软包装钛酸锂单体电池表面温度变化情况,并通过实验验证了此模拟计算方法在预测单体电池放电过程中热行为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分析软包装钛酸锂电池在恒流放电过程中不同放电倍率、不同外界换热条件下热行为的变化规律。该研究结果为软包装钛酸锂电池成组集成热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王丽娜杨凯刘皓惠东张慧卿
关键词:有限元技术温度变化换热方式
过充条件下锂离子电池组的热效应分析被引量:4
2017年
基于有限元分析方法,利用ANSYS软件,建立了10Ah立方形锂离子单体电池的热模型,并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建立了4×4锂离子电池组的热模型,并研究了其在过充条件下的热效应,分析了电池组的生热规律。结果表明:实验和模拟测得的单体电池表面中心的温度最大差值为2.4℃,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锂离子单体电池的上表面温度明显高于其他表面,正极柱的温度高于负极柱;电池组的最高温度出现在电池组的几何中心;过充倍率越大,电池的温度升高速率越大,热不均衡性也越大;在相同的充电倍率下,相比于单体电池,电池组的温度升高速率更大,温差更大,热不均衡性更明显。
王康康高飞朱艳丽杨凯王松岑刘皓范茂松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过充热模型
锂离子储能电池热失控检测实验平台设计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介绍了锂离子储能电池热失控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探讨了储能电池与动力电池在热失控检测实验研究关注上的异同,从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两方面归纳了影响储能电池热失控的促发条件及对应的关键阈值。在此基础上,完成了模拟热失控促发条件和满足阈值要求的检测实验平台设计及功能验证,并对此平台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刘曙光金翼刘家亮傅凯刘皓官亦标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储能热失控
活性炭孔结构对铅酸电池负极性能的影响被引量:3
2017年
将具有分级孔结构的活性炭材料添加于铅酸电池负极表层制备得到铅炭电极,并通过不同倍率放电以及部分荷电态、高倍率(HRPSo C)循环测试,考察了铅炭电极高倍率放电性能。结果表明铅酸电池负极表层添加活性炭材料对其倍率放电性能具有重要影响。活性炭中的微米级孔隙可以增加HSO4-离子的流通孔道,提高其迁移速率,抑制负极表面硫酸盐化,提高负极高倍率条件下的放电性能。
陈冬刘皓相佳媛胡晨来小康
关键词:铅酸电池孔结构硫酸盐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