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良勇
- 作品数:4 被引量:12H指数:2
-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兔脑栓塞急性期体外循环模型的建立及临床意义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探索建立稳定、可行的兔脑栓塞急性期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模型,为研究临床脑栓塞急性期体外循环对脑组织的影响以及手术时机选择提供实验工具。方法 54只兔随机分成A、B二大组,A组为非脑栓塞CPB组(n=18),B组分为B1组(脑栓塞24 h后CPB组,n=18),B2组(脑栓塞1周后CPB组,n=18)。经眶上缘入路,直视下电凝左侧大脑中动脉主干,建立兔大脑中动脉脑栓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并分别于脑栓塞24 h、1周进行MRI检查,观察各组脑栓塞情况。胸骨正中切口,升主动脉和右心房分别插管,建立CPB,从而建立脑栓塞急性期CPB模型。观察各组建模成功率,并于CPB后2 h进行MRI检查观察脑部情况。结果 B1、B2两组均成功建立脑栓塞模型,成功率100%,栓塞后兔均存活;A组和B组在建立CPB模型的成功率上无差异(P>0.05)。在CPB术后2 h,A、B两组MRI检查均未发现出血灶或新发栓塞灶。结论采用眶上缘入路及模拟临床实际建立的兔脑栓塞急性期体外循环模型具有成功率高、稳定、可行的特点,是进行脑栓塞急性期体外循环相关脏器损伤机制研究和对其进行干预的较理想模型。兔脑栓塞急性期进行体外循环后未见脑组织出血及新发栓塞灶。
- 莫文魁何良勇陈群清闫玉生童健蒙华张富丽
- 关键词:体外循环脑栓塞
- 兔脑栓塞急性期体外循环脑损伤机制的研究
- 何良勇
- 文献传递网络资源链接
- 心源性脑栓塞急性期体外循环脑损伤机制及脑保护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0
- 2014年
- 心源性脑栓塞( cardiogenic embolism CE )是指由来自心脏的脱落栓子阻塞脑供血动脉,从而引起相应供血区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占整个缺血性卒中的20%[1],其高危因素包括左心房血栓、二尖瓣狭窄、左心房黏液瘤、感染性心内膜炎及冠心病等。 CE后应尽快清除心内的附壁血栓、瓣膜上的赘生物或矫正器质性病变,以防止CE后的短期内再次发生脑栓塞或心力衰竭加重,导致患者面临更加危险的境地[2]。而在体外循环( cardiopulmonary bypass , CPB )下进行的心脏手术有可能导致脑栓塞后脑细胞的进一步损害。本文将对CE急性期这一特定的病理条件下施行CPB的脑损伤机制及脑保护措施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分析。
- 何良勇陈群清
- 关键词:心源性脑栓塞体外循环脑保护急性期左心房黏液瘤
- 兔脑栓塞急性期体外循环脑损伤机制研究
- 研究背景: 心源性脑栓塞(Cardiogenic Cerebral Embolism, CCE)是指由来自心脏的脱落栓子阻塞脑供血动脉,.从而引起相应供血区脑组织的急性缺血性坏死,占整个缺血性卒中的20%,其高危因素包括...
- 何良勇
- 关键词:心源性脑栓塞体外循环脑损伤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