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毅 作品数:34 被引量:124 H指数:5 供职机构: 山西医科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山西省青年科技研究基金 山西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更多>>
瑞马唑仑对2型糖尿病患者麻醉诱导期血流动力学和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被引量:5 2023年 目的比较瑞马唑仑和丙泊酚对2型糖尿病患者在麻醉诱导期的血流动力学及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选择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2022年10月至2023年3月拟行择期手术的2型糖尿病患者80例,ASA分级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瑞马唑仑组和丙泊酚组。瑞马唑仑组接受瑞马唑仑诱导,丙泊酚组接受丙泊酚诱导。记录两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前(T_(1))、麻醉诱导后(T_(2))、气管插管后(T_(3))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以及心率变异性(HRV)相关数据——低频功率(LF)、高频功率(HF)、LF/HF。结果两组患者的SBP、DBP和HR均在T_(2)时下降(P<0.05),并在T_(3)时上升(P<0.05)。T_(2)时瑞马唑仑组SBP和DBP均高于丙泊酚组(P<0.05),但两组T_(3)时SBP、DBP和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LF、HF在T_(2)时均下降(P<0.05),在T_(3)时LF、HF和LF/HF均上升(P<0.05)。T_(2)时瑞马唑仑组LF和LF/HF值低于丙泊酚组(P<0.05),HF值高于丙泊酚组(P<0.05)。结论在麻醉诱导期间,瑞马唑仑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影响小于丙泊酚;瑞马唑仑以抑制2型糖尿病患者的交感神经为主,有利于维持其自主神经平衡。 曾能忠 韩毅关键词:丙泊酚 2型糖尿病 血流动力学 心率变异性 孤啡肽受体的功能可塑性决定其激动剂的镇痛性质 被引量:3 2018年 1994年,就在μ、δ、κ阿片肽受体被克隆不久以后,一些研究团队确定了一种与阿片受体同源性较高的G蛋白偶联受体,不过这种G蛋白偶联受体对阿片类配体的亲和力却很低,因此,这种受体被暂时命名为阿片受体1(ORL1)。1年后,两个研究团队各自确定了阿片受体1的配体,它是一种十七肽物质,被命名为孤啡肽(NOP)。后国际药理学联合会将其纳入阿片肽受体家族的一个子范畴。 杨光 韩毅 杨建新关键词:孤啡肽受体 镇痛 内源性孤啡肽通过RKIP影响大鼠缺血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2019年 目的探讨内源性孤啡肽(N/OFQ)是否通过Raf激酶抑制蛋白(RKIP)影响急性心肌缺血大鼠心律失常及心肌细胞膜表面β1-肾上腺素能受体(β1-AR)的表达.方法①实验一:按随机数字表法将30只6周龄成年雄性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只开胸不结扎冠状动脉(冠脉)〕、心肌缺血模型组(结扎冠脉左前降支)、内源性N/OFQ拮抗剂UFP-101预处理组(UFP-101组,术前10 min经尾静脉注射1 mL/kg UFP-101),每组10只.记录各组大鼠术后15 min内心律失常结果;术后15 min取缺血心肌,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检测磷酸化RKIP(p-RKIP)表达.②实验二:按随机数字表法将30只4周龄雄性SD大鼠分为UFP-101对照组、RKIP过表达组、RKIP拮抗组,每组10只.UFP-101对照组每日腹腔注射玉米油,其余两组注射RKIP上调剂香蜂草苷(Didymin),3组大鼠饲养4周后均行冠脉结扎,并均于术前10 min经尾静脉注射UFP-101.其中RKIP拮抗组术前2 h腹腔注射RKIP特异性拮抗剂洛法他丁(locostatin).记录各组大鼠术后15 min内心律失常结果;Western Blot法检测术后15 min时心肌组织p-RKIP表达及心肌细胞膜表面β1-AR表达.结果①实验一:与Sham组比较,模型组和UFP-101组室性期前收缩(VEB)、室性心动过速(VT)、心室纤颤(VF)发生明显增多,心律失常评分明显升高;此外,与Sham组相比,模型组心肌组织p-RKIP表达升高,UFP-101组心肌组织p-RKIP表达下降.与模型组比较,UFP-101预处理可显著减少心律失常发生〔心律失常评分(分):1.5(0.3,5.0)比4.0(2.0,5.0),P<0.05〕,心肌组织p-RKIP表达明显下降(p-RKIP/总RKIP:0.20±0.11比0.43±0.11,P<0.05).说明拮抗N/OFQ能降低RKIP的磷酸化,减少心律失常发生.②实验二:与UFP-101对照组相比,RKIP过表达可显著增加心律失常事件发生,心肌细胞膜表面β1-AR表达也明显增多;而拮抗RKIP过表达可使心律失常的发生有所缓解〔心律失常评分(分):3.0(2.0,3.0)比4.0(2.0,5.0),P<0.05〕,并� 王一迪 李占峰 韩毅关键词:心律失常 孤啡肽 RAF激酶抑制蛋白 Β1-肾上腺素能受体 血清孤啡肽水平在慢性缺血性心力衰竭中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观察慢性缺血性心力衰竭(CIHF)患者血清孤啡肽(N/OFQ)与白细胞介素6(IL-6)的变化,并探讨它们对CIHF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2021年4月至2022年6月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内科入院治疗的CIHF患者60例(心衰组),按照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分为Ⅱ级26例、Ⅲ级18例、Ⅳ级16例,和同期非心衰患者60例(对照组)。比较两组N/OFQ、IL-6等差异,分析CIHF的影响因素,比较N/OFQ、IL-6、临床生化指标及心功能评价参数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探讨N/OFQ、IL-6水平的变化对CIHF的预测价值。结果心衰组N/OFQ、IL-6、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左心房前后径(LA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6.35±1.23)ng/L比(4.33±1.09)ng/L,(67.87±15.39)ng/L比(46.14±13.88)ng/L,342.39(290.94,1072.57)ng/L比225.04(181.97,298.04)ng/L,(46.39±11.21)mm比(40.15±4.15)mm,(61.95±13.01)mm比(50.12±4.80)mm]高于对照组(P<0.05),并且与心功能Ⅱ级相比,Ⅲ级、Ⅳ级患者的上述指标显著增加(P<0.05)。心衰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低于对照组[(0.4021±0.0612)比(0.5063±0.0785),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NEUT)、N/OFQ、IL-6是CIHF的影响因素。相关性分析显示,N/OFQ与IL-6呈正相关;N/OFQ、IL-6分别与WBC、NEUT、NT-proBNP、LAD、LVEDD呈正相关,与LVEF呈负相关。N/OFQ、IL-6、NT-proBNP用于预测CIHF发生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1、0.873和0.775(P<0.01)。结论血清中N/OFQ与IL-6水平的变化对CIHF具有重要的预测价值。 侯文飞 韩毅关键词:心力衰竭 心室功能 心肌缺血 白细胞介素6 内啡肽类 前列地尔联合丹红注射液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患者临床疗效及对心肺功能、血液流变学和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27 2021年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联合丹红注射液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患者临床疗效及对心肺功能、血液流变学和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患者10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病例组各52例。对照组给予丹红注射液,病例组给予丹红注射液和前列地尔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动脉血气分析、肺功能、心功能、血液流变学和血清炎症因子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_(2))、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排血量(CO)较治疗前升高,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_(2))、肺动脉收缩压(PASP)、肺动脉舒张压(PADP)、平均肺动脉压(MPAP)、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血小板聚集率、耗氧量(VO_(2))、血清中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肌钙蛋白(cTn)I、白细胞介素(IL)-6、IL-8、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C反应蛋白(CRP)较治疗前降低,同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病例组治疗后动脉血气分析、肺功能、心功能、心肌酶指标、血液流变学和血清炎症因子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病例组(11.54%vs 7.6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地尔联合丹红注射液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患者疗效显著,提高患者心肺功能,改善血流流变学,降低炎症反应程度,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较好。 庞文艳 余仁杰 杨宏伟 齐宁 韩毅 胡波关键词:前列地尔 丹红注射液 血液流变学指标 内源性孤啡肽通过调节β1肾上腺素能受体对大鼠缺血性心律失常的影响 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探讨内源性孤啡肽(N/OFQ)对大鼠缺血性心律失常的影响以及心肌细胞β1肾上腺素能受体(β1-AR)在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冠脉)的方法制备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将60只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即假手术组(Sham组)、冠脉结扎组(CAO组)和孤啡肽受体拮抗剂(UFP-101)预处理组(U+CAO组),每组20只。3组大鼠分别在冠脉结扎后15 min和1 h 2个时间点各处死10只大鼠。记录心电数据,采用的表达,RT-qPCR法检测β1-AR mRNA的表达。结果与Sham组比较,CAO组出现缺血性心律失常,且主要集中在冠脉结扎后15 min内,UFP-101预处理显著降低心律失常发生。15 min时:与Sham组比较,CAO组全细胞β1-AR、β1-AR mRNA表达下调,而细胞膜β1-AR上调(均P<0.05),U+CAO组全细胞β1-AR蛋白及其mRNA表达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细胞膜β1-AR下调(P<0.05);与CAO组比较,U+CAO组全细胞β1-AR蛋白及mRNA表达上调,而细胞膜β1-AR下调(P<0.05)。1 h时:与Sham组比较,CAO组和U+CAO组全细胞β1-AR蛋白及mRNA表达上调,而细胞膜β1-AR下调(均P<0.05)。结论内源性N/OFQ可上调心肌细胞膜β1-AR参与大鼠缺血性心律失常过程。 熊畅 韩毅 郭政关键词:心肌缺血 孤啡肽 P物质对去甲肾上腺素诱发大鼠离体心脏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 被引量:5 2009年 P物质(SP)是一种神经肽,广泛分布于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中,具有多种生物学作用。前期研究表明,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时心肌组织内SP水平增加,与血液中儿茶酚胺浓度急剧升高的时间相重叠,可能存在SP与儿茶酚胺的相互作用。急性心肌缺血时交感神经兴奋,去甲肾上腺素(NE)过度释放,可导致心律失常等。本研究拟评价SP对去甲。肾上腺素诱发大鼠离体心脏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 赵艳丽 韩毅 郭政关键词:大鼠离体心脏 去甲肾上腺素 室性心律失常 P物质 外周神经系统 交感神经兴奋 基于生物信息学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心功能不全关键基因筛选及验证 2024年 目的基于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急性缺血性脑卒中(IS)后心功能不全的关键基因及信号通路。方法从基因表达综合(GEO)数据库下载GSE102558数据集,以P<0.05且|log2FC|>0.6筛选差异表达基因(DEG)。Cytoscape软件MCODE插件对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进行功能模块分析,CytoHubba插件筛选核心基因。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数据库(KEGG)进行富集分析。构建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实时PCR验证核心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筛选出的DEG中上调385个,下调354个。评分前10位的核心基因分别是Col1a1、Col1a2、Col3a1、Fbn1、Postn、Col5a1、Mmp3、Eln、Acta2、Timp3。GO分析显示主要富集在细胞外基质、胶原纤维组织、血管发育、蛋白酶结合等方面。KEGG分析显示主要在蛋白质消化和吸收、松弛素、AGE-RAGE、血小板活化等通路富集。实时PCR结果显示Col3a1和Postn 2个关键基因在急性IS后心脏组织中表达均下降。结论Co-l3a1和Postn可能与急性IS后心功能不全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孙俊丽 王昭君 韩毅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生物信息学 差异表达基因 前列地尔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经PCI后心肌缺血再灌注、血清炎症因子、氧化应激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8 2020年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后的心肌缺血再灌注、血清炎症因子、氧化应激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STEMI患者10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病例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PCI常规治疗,病例组给予PCI和前列地尔治疗。观察两组PCI前后的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分级、有无复流现象(NRP)现象,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PCI术后24 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和肌钙蛋白(cTn)I,TIMI分级、TIMI帧数计数(CTFC)、心肌显影密度分级(MBG)、PCI术后2 h ST段回落≥50%情况,白细胞介素(IL)-6、IL-8、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C反应蛋白(CR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丙二醛(MDA)和血清内皮素(ET)-1、一氧化氮(NO)水平及两组PCI术后住院期间主要不良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PCI后,病例组TIMI血流分级、TIMI3级、MBG3级、术后2 h ST段回落≥50%发生率高于对照组,NRP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MACE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05)。两组PCI后LVEF、SOD、NO较PCI前升高,LVESD、CK-MB、LDH、cTnI、IL-6、IL-8、TNF-α、CRP、MDA、ET-1较PCI前降低(P<0.05);病例组心功能、心肌酶指标、血清炎症指标、氧化应激和血管内皮功指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前列地尔联合PCI术对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可以显著改善心肌再灌,降低炎症反应程度,保护心肌细胞,改善心功能,调节氧化应激水平,降低术后MACE发生风险。 林书坡 郑艳秋 郑春贵 韩毅 胡波关键词:前列地尔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心肌缺血再灌注 microRNAs在心律失常中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4 2018年 微小RNA(miRNA)对于心血管基因的调节有重要影响,在正常发育和生理以及疾病发展中具有关键作用。已显示其参与心血管疾病发病机理,包括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疾病、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本文综述众多miRNA对于心律失常电重构以及结构重构的影响。 熊畅 韩毅关键词:微小RNA 心律失常 电重构 结构重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