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艳
- 作品数:4 被引量:37H指数:3
-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工程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 EMS诱变南高丛越橘及抗旱突变体的筛选被引量:13
- 2011年
- 以南高丛越橘品种V5试管苗为试验材料,用甲基磺酸乙酯对其茎尖分别以0.1%,0.2%,0.3%,0.4%,0.5%的浓度进行诱变处理,统计试管苗的平均增殖率,待其出瓶生根,长至15 cm高时筛选形态变异植株,统计变异率,并对M0代植株进行干旱胁迫,测定其抗性指标,从生理方面对抗旱突变体进行筛选.结果表明:从形态上,存在4种变异类型:叶片明显变大、花叶类型、分枝能力明显增强、叶片皱缩;综合各个生理指标,0.4%和0.5%的甲基磺酸乙酯处理苗可能存在抗旱性较强的突变体.
- 张敏杨艳康兆茹李凌
- 关键词:越橘甲基磺酸乙酯干旱胁迫
- 臭椿治理铜污染土壤的实验测定被引量:6
- 2014年
- 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具有很强的抗逆性,能适应多种不良的环境,在中国广泛分布,是一个很有潜力的修复铜污染土壤的物种。通过种植实验检验臭椿修复铜污染土壤的能力。臭椿实生苗移植于4种不同铜的质量分数(0、29、57和86 mg·kg-1)、3种不同的施肥处理(对照、有机肥、无机肥)的土壤,经过5周种植,测量臭椿根、茎、叶的铜含量及各部分生物量。试验结果表明:1)土壤铜浓度的差异对臭椿生长没有显著影响;2)土壤施肥处理显著影响臭椿生长,施加无机肥生长最佳,对照次之,施有机肥最低;3)随土壤铜浓度增加,臭椿根、茎、叶的铜含量增加,然后趋缓,但似乎根、茎、叶的铜含量变化不同步;4)土壤肥力对臭椿茎、叶的铜含量没有显著影响,但对根的铜含量影响显著,施加无机肥的根中铜含量显著增加。臭椿经过短短5周处理,其体内铜的质量分数就到达120μg·g-1,且铜在各组织中的分布比为根:茎:叶=2?1?2。相比一些超富集铜的草本植物,臭椿的铜吸收能力尚有距离,但其高生长、高抗逆性、深根系的特点,加之其对其他众多重金属元素的吸收能力使得这个物种在生物修复污染土壤方面的作用不容小觑。本研究丰富了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物种库,为进一步寻找重金属"超富集植物",更有效的治理土壤污染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 任嘉斌杨艳陈密牟溥胡凤琴徐广志孙丽
- 关键词:土壤铜污染生物修复臭椿
- 头花蓼对重金属Cd~/(2+/)、Pb~/(2+/)胁迫的生理适应性研究
- 头花蓼/(Polygonum capitatum Buch. -Ham. ex D.Don/)为蓼科/(Polygonacea/)蓼属/(Polygonum/)多年生草本植物,可入药,具有耐荫庇、抗旱、耐寒等特点,是一种...
- 杨艳
- 文献传递
- 头花蓼对重金属Cd的吸收特性与累积规律初探被引量:18
- 2010年
- 以野生地被植物头花蓼为试验材料,采用温室盆栽法,对重金属Cd在该植物体内的吸收、累积分布以及迁移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Cd对头花蓼生长未造成显著影响,甚至低浓度(≤5mg.kg-1)Cd具有一定的生长促进作用,表现为植物的生物量增加。当Cd处理浓度达到50mg.kg-1时,植物的生物量虽有所降低,但与对照相比并无显著差异。植株不同部位对Cd的积累具有分异特性,地下部根系的累积量最大,叶次之,茎最小,且随处理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在Cd处理浓度为50mg.kg-1时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82.69、31.49mg.kg-1和10.34mg.kg-1。植株对Cd富集系数和转移系数分别为0.46~1.55和0.14~0.67,且地上部对Cd的最大迁移总量高达100.09μg.plant-1。说明头花蓼对修复Cd污染土壤具有一定的潜力,是一种修复Cd污染较好的景观地被植物种质资源。
- 杨艳吴宗萍张敏李政李凌
- 关键词:头花蓼CD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