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士杰

作品数:4 被引量:19H指数:3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内镜
  • 2篇置入
  • 2篇恶性
  • 2篇X线
  • 2篇X线监视
  • 1篇单次
  • 1篇原发癌
  • 1篇窄带成像
  • 1篇窄带成像技术
  • 1篇直肠
  • 1篇直肠肿瘤
  • 1篇置入术
  • 1篇上消化道
  • 1篇上消化道多原...
  • 1篇食管
  • 1篇食管癌
  • 1篇浅表
  • 1篇肿瘤
  • 1篇黏膜
  • 1篇黏膜下

机构

  • 3篇北京大学肿瘤...
  • 3篇北京市肿瘤防...
  • 3篇北京肿瘤医院
  • 2篇北京大学临床...

作者

  • 4篇曹长琦
  • 4篇吴齐
  • 4篇李士杰
  • 3篇张集昌
  • 1篇李子禹
  • 1篇袁鹏

传媒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中国内镜杂志
  • 1篇肿瘤防治研究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2
  • 1篇2011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无X线监视内镜下单次双食管覆膜支架置入术:附24例晚期食管癌的治疗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探讨无X线监视的内镜下单次双食管覆膜支架置入术治疗晚期食管癌的操作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对24例肿瘤狭窄长度≥12cm的晚期食管癌患者采用内镜下单次置入2枚食管覆膜支架,所有操作均未采用X线监视。观察指标包括操作成功率、吞咽困难缓解和复发情况、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患者术后3、6个月生存率。结果 24例患者共置入支架48枚,操作成功率100%。术后吞咽困难分级均下降1~3级,支架置入术后平均130d(38~225d)吞咽困难复发,10例(41.7%)患者术后出现胸骨后疼痛,1例(4.2%)发生支架移位。术后3、6个月生存率分别为83.3%、33.3%。结论无X线监视的内镜下支架置入术是安全可行的,单次双食管覆膜支架置入术可缓解晚期超长食管癌引起的吞咽困难,有效封堵癌性瘘,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和生存期。
吴齐曹长琦李士杰张集昌
关键词:内镜食管癌姑息治疗
窄带成像技术在诊断上消化道多原发癌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探讨窄带成像技术在诊断上消化道多原发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0年6月—2011年6月,接受胃镜检查患者2 452例。对检查中发现的可疑病灶分别使用普通白光内镜和窄带成像内镜观察病灶的形态、范围,同时应用放大内镜手动变焦观察黏膜表面腺管开口及微血管形态。对活检病理确诊的癌灶采用超声内镜、腹部CT或手术标本病理进行T分期。结果 2 452例患者中检出多原发癌13例,均为同时双原发癌,检出率为0.53%。13例患者中合并早期癌的比例为30.8%(4/13),包括食管原位癌2例,胃黏膜内癌2例。结论早期癌在上消化道多原发癌中并不少见,但病灶隐匿,普通白光内镜检查容易漏诊,NBI可以提高其检出率。
曹长琦李士杰李子禹张集昌吴齐
关键词:窄带成像内镜多原发癌消化道
无X线监视内镜下置入幽门支架治疗胃出口恶性梗阻36例
2011年
目的:评价无X线监视内镜下置入幽门支架治疗胃出口恶性梗阻的操作技术、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对2007-01/2009-12接受无X线监视内镜下幽门支架置入治疗的36例胃出口恶性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6例患者共置入39枚支架,其中3例患者为双支架.7例患者因病变狭窄程度高,先行内镜下球囊扩张,再行支架置入.支架置入成功率100%.患者术后1wk及4wk的GOOSS评分高于术前,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患者GOOSS评分高于术前时间平均为101.3(7-380)d.患者平均生存期123.3(10-380)d.2例患者发生术后支架移位(20d及65d).2例患者术后因肿瘤向支架内浸润生长,致GO-OSS评分降低.1例患者术后7d发生急性胆管炎.无出血、穿孔病例.结论:无X线监视内镜下置入幽门支架治疗胃出口恶性梗阻是一种简单可行、安全有效的方法.
吴齐李士杰曹长琦张集昌
关键词:胃出口梗阻内镜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浅表结直肠肿瘤的疗效及恶性病理相关危险因素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浅表性结直肠肿瘤的疗效、安全性、适应证,并分析浅表性结直肠肿瘤恶性病理的预测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至2016年6月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ESD治疗的111例患者(152处高危结直肠黏膜病变)的临床疗效,记录治疗相关的不良事件。根据最终病理良恶性分组后,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分析恶性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所纳入病例中病理结果为腺癌的病变有78处,腺瘤74处。全部病例的完整切除率为95.4%,其中恶性病理病变为91.0%。发现或高度怀疑的不良事件(穿孔或出血)7处(4.6%)。其中病理活检结果与术后病理一致99处(65.1%)。在恶性病变中共有67.9%活检病理诊断为腺瘤。不同病变类型的患者中,年龄、病变最大径、形态及位置构成比例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腺癌组和腺瘤组患者平均年龄分别为64.4岁和59.8岁,P<0.001;平均最大径分别为2.13、1.45 cm,P=0.009;直肠、左半结肠、右半结肠病变中恶性病变的比例分别为67.5%、49.0%、42.4%,P=0.045;侧向发育型肿物中恶性病变占63.2%,隆起型病变中仅41.6%为恶性,P=0.008)。结论 ESD治疗浅表结直肠上皮性肿瘤安全有效。肿瘤的良恶性判定不能简单地依靠活检,应当结合年龄、病变最大径、位置及病变形态综合判断,进而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以达到整块完整切除的目的。
闫炎李士杰曹长琦王警袁鹏吴齐
关键词: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结直肠肿瘤疗效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