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红兵

作品数:5 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南京市医学科技发展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儿童
  • 1篇蛋白检测
  • 1篇心肌
  • 1篇心肌损伤
  • 1篇心肌损伤标志...
  • 1篇性疾病
  • 1篇性能评价
  • 1篇血功能
  • 1篇预后
  • 1篇致密
  • 1篇神经鞘氨醇
  • 1篇髓细胞
  • 1篇髓细胞白血病
  • 1篇凝血
  • 1篇凝血功能
  • 1篇凝血指标
  • 1篇凝血指标变化
  • 1篇鞘氨醇
  • 1篇全血
  • 1篇自身免疫

机构

  • 5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江苏省中医院
  • 1篇山东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厦门大学
  • 1篇湖南省儿童医...
  • 1篇江西省儿童医...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广西壮族自治...
  • 1篇河北省儿童医...
  • 1篇昆明市儿童医...
  • 1篇四川省妇幼保...
  • 1篇首都儿科研究...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温州医科大学
  • 1篇河南省儿童医...
  • 1篇西北妇女儿童...

作者

  • 5篇陈红兵
  • 2篇李喆倩
  • 1篇李怀远
  • 1篇李贵霞
  • 1篇莫丽亚
  • 1篇叶辉铭
  • 1篇张泓
  • 1篇柯江维
  • 1篇陈云
  • 1篇徐嘉昌
  • 1篇佘尚扬
  • 1篇谢国锦
  • 1篇向赟
  • 1篇罗红权
  • 1篇马丽娟
  • 1篇奎莉越
  • 1篇李向阳
  • 1篇郑磊
  • 1篇梁鑫
  • 1篇唐振华

传媒

  • 1篇中华预防医学...
  • 1篇中华检验医学...
  • 1篇江苏医药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中华实用儿科...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致密细斑点型抗核抗体在儿童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分析致密细斑点型抗核抗体(DFS)阳性患儿的临床特点及实验室检查指标差异,探讨DFS阳性在儿童免疫性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至2020年2月9613例行抗核抗体(ANA)常规检测的儿童,其中197例DFS阳性,根据临床诊断分为自身免疫性疾病(AID)组(39例)和非AID组(158例),同期体检健康儿童作为健康对照组(40例)。采用t检验比较AID组与非AID组体液免疫等临床指标的检出差异,并比较DFS阳性病例在不同临床科室分布、首发症状、累及部位等差异。结果9613例儿童行自身抗体检测,ANA阳性2654例(27.61%),其中斑点型检出最高,DFS阳性197例,在ANA阳性儿童中占7.42%;97例DFS阳性男童占ANA阳性男童的8.20%(97/1183例);100例DFS阳性女童占ANA阳性女童的6.80%(100/1471例),男女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NA检出阳性占比较高科室为肾脏科(27.88%)、风湿免疫科(24.83%);而DFS阳性患儿检出率较高的科室为消化科(13.25%)、感染科(11.76%)。DFS抗体阳性患儿中,AID为39例,其中器官特异性AID患儿38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JIA)检出最高为13例;在158例非AID患儿中DFS阳性较高的疾病为过敏性紫癜(HSP)(46例);AID组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水平明显低于非AID组患儿;AID患儿血清IgM、C4水平明显低于非AID组及健康对照组儿童;DFS阳性患儿血清IgA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DFS抗体阳性患儿全部无特异性自身抗体。结论DFS抗体阳性对排除儿童系统性AID有重要意义,通过DFS及其他自身免疫抗体、体液免疫功能指标等联合检测,有助于早期鉴别诊断儿童AID。
高岭桂珍刘丽莎曹彤陈红兵徐飞
关键词:自身免疫性疾病儿童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磷酸神经鞘氨醇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磷酸神经鞘氨醇(S1P)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60例胃癌组织及其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中S1P和S1P受体1(S1PR1)的表达,分析血清S1P表达与胃癌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S1P和S1PR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均高于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P<0.01)。S1P表达与S1PR1和IL-6表达均呈正相关(r=0.304和0.241,P<0.01)。胃癌患者血清S1P的表达与术后累积生存率呈负相关(HR=2.246,P<0.01)。结论 S1P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在胃癌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有望成为胃癌预后判断和治疗的新靶点。
陈小琴梁鑫李喆倩徐嘉昌谢国锦陈红兵陈云
关键词:胃癌
川崎病患儿凝血指标变化及其临床意义研究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探讨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患儿凝血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5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就诊的100例KD患儿及100例健康儿童血小板相关指标(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分布宽度、血小板平均体积和血小板压积)、凝血功能相关指标(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心肌损伤相关标志物(肌钙蛋白Ⅰ、肌红蛋白、肌酸激酶-MB质量和血浆脑利钠肽)以及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10)等指标检测结果,比较两组间的差异以及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KD患儿在急性期前期即表现为血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和血浆脑利钠肽含量明显升高,其中D-二聚体水平与脑利钠肽含量呈正相关(P <0.05),此外,常见炎症因子呈现高表达,急性期后期血小板计数和血小板压积明显升高,与健康儿童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与无冠状动脉损伤患儿相比,合并冠状动脉损伤时,患儿血清中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血浆D-二聚体水平和脑利钠肽含量升高较为明显(P <0.01)。结论:KD患儿体内存在凝血功能异常,其与心肌损伤标志物,特别是血浆脑利钠肽的联合检测在KD诊断和治疗中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刘丽莎李喆倩韩勍殷丝雨陈红兵
关键词:川崎病凝血功能心肌损伤标志物
全血C反应蛋白检测系统性能评价的多中心研究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研究目前常用的全血C反应蛋白(CRP)检测系统的性能,并给出建议的全血CRP检测系统性能要求。方法收集2019年3—4月26家妇幼及儿童医院7540份静脉血样本,研究5种常用全血CRP检测系统分析性能。5种全血CRP检测系统包括迈瑞BC-5390CRP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国赛Astep PLUS特定蛋白分析仪、奥普OTTOMAN-1000全自动特定蛋白即时检测分析仪、韩国i-CHROMA Reader免疫分析仪和芬兰Orion QuikRead go定量分析仪,均使用原装配套试剂,并分别以a、b、c、d、e随机顺序代表检测系统。5种全血CRP检测系统与采用血清模式的西门子特定蛋白分析仪的CRP检测结果进行比对,对检测系统的性能,包括空白测定、携带污染、重复性、中间精密度、线性范围、干扰实验、结果相关性、正确度和样本稳定性进行评价。结果5种常用的全血CRP检测系统空白测定值均<1.00 mg/L,携带污染<1.00%。重复性结果显示,CRP浓度在3.00~10.00 mg/L范围时,>97%的样本变异系数(CV)<10.00%;CRP浓度在10.00~30.00 mg/L范围时,>98%的样本CV<6.00%;CRP浓度>30.00 mg/L时,>98%的样本CV<5.00%;中间精密度均<10.00%;参与评估的检测系统线性理论值及实测值的相关系数(r)均>0.975,斜率在0.950~1.050。样本稳定性实验结果显示,样本在室温(18~25℃)或冷藏(2~8℃)保存72 h内,全血CRP检测结果相对偏差均在10.00%以内;干扰试验表明,除采用干化学免疫速率法的检测系统外,加入甘油三酯(TG)浓度<15.46 mmol/L时,加入TG与未加入TG样本CRP偏差均<10.00%;加入胆红素浓度<345.47μmol/L时,加入胆红素与未加入胆红素样本CRP偏差均<10.00%;在无血细胞比容(Hct)校正功能的检测系统中,Hct不同稀释浓度点与40%稀释浓度点相比相对偏差最高可达67.48%;5种全血CRP检测系统与西门子特定蛋白分析仪的CRP检测结果进行比对,0~300.00 mg/L范围内,各检测系统r均>0.975;使用上海市临床检验中心发放的�
程娟李怀远刘海鹏王雨新徐锦佘尚扬渠巍吴亦栋李贵霞杨俊梅莫丽亚向赟柯江维奎莉越郑磊陈红兵杨治理吕欣张泓唐振华马丽娟罗红权李向阳张文利贾卉叶辉铭田礼军潘秋辉
关键词:C反应蛋白性能评价多中心研究
m^(6)A甲基化调控基因与儿童急性髓细胞白血病预后相关性的研究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m^(6)A RNA甲基化调控基因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患者预后中的评估价值,为监测AML的疾病发生发展提供思路。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从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TARGET数据库获得296例儿童AML患者m^(6)A甲基化数据及相关临床信息,与GTEx数据库中正常对照比较基因的表达差异,然后使用简单随机抽样法将AML患儿分入训练数据组和验证数据组。在训练组中使用Lasso回归筛选与生存预后相关的m^(6)A甲基化调控基因,并使用多因素Cox回归构建预后风险评估模型,根据模型计算各患者的风险值(risk score);在验证组中使用多因素Cox回归,时间依赖的ROC曲线及Kaplan-Meier生存曲线,来验证该风险值的预后评估能力。结果22个纳入研究的m^(6)A甲基化调控基因中,有21个在AML中表达升高。统计分析后构建ZC3H13、YTHDC2、HNRNPA2B1、METTL3和METTL5五个基因组成的预后评估模型。根据模型计算出的风险值在训练组(HR:2.72,95%CI:1.54~4.81,P=0.0006)及验证组(HR:2.01,95%CI:1.14~3.50,P=0.016)中均可独立评估死亡风险,依据风险值划分的高风险组生存率在训练组(P=0.0019)和验证组(P=0.023)中均显著低于低风险组。结论m^(6)A甲基化调控基因与儿童AML发生发展有关联,可能是评估AML患儿预后的潜在指标。
徐静茹杨大恒龙广凤孙杭陈红兵
关键词:甲基化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儿童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