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跃
- 作品数:5 被引量:54H指数:4
- 供职机构: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西医结合科研计划课题天津市卫生局科技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术前fT4/fT3比值与甲状腺功能检查在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1
- 2018年
- 目的:分析甲状腺结节患者的临床及病理学特点,探讨甲状腺恶性结节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选择在我院就诊的甲状腺结节283例。根据术后组织病理结果将其分为两组,良性组(良性结节)172例,恶性组(恶性结节)111例。单因素分析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血清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促甲状腺素(TSH)、游离甲状腺素(f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水平、fT4/fT3的比值等结果,再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甲状腺恶性结节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TgAb、fT4(P<0.05)和fT4/fT3的比值(P<0.01)在两组间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fT4/fT3的比值是恶性结节的危险因素(OR:2.065,95%CI:1.270-3.35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0.934,95%CI:0.911-0.957),TgAb(OR:2.069,95%CI:1.008-4.247)、fT4(OR:1.206,95%CI:1.038-1.401)水平是恶性结节的危险因素。结论:术前血清fT4/fT3的比值对鉴别甲状腺结节良恶性具有重要诊断价值,当fT4/fT3>3时增加了恶性结节的风险。患者年龄及血清学指标TgAb、fT4水平是甲状腺恶性结节的独立危险因素,可指导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
- 赵跃王宁刘春蓉刘春蓉张桐硕孙甲甲孙甲甲周广磊王英楠
- 关键词:甲状腺结节恶性LOGISTIC回归分析
- 高血压大鼠肝脏组织及外周血白细胞端粒长度及其相关性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探讨高血压大鼠外周血白细胞和肝脏组织端粒相对长度及二者相关性。方法将16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高血压组和对照组各8只。高血压组采用双侧肾动脉后支结扎以及结扎后喂食8%NaCl饲料的方法构建高血压大鼠模型,对照组用标准饲料进行喂养。饲养4个月后比较两组大鼠肝脏组织及外周血白细胞端粒长度,并分析高血压大鼠外周血白细胞端粒与肝脏组织端粒的关系。结果高血压组大鼠肝脏组织及外周血白细胞端粒长度均短于对照组(均P<0.05),高血压组大鼠外周血白细胞与肝脏组织端粒长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高血压大鼠外周血白细胞及肝脏组织端粒长度明显缩短,两者存在一定相关性。
- 刘伟闫海洋赵跃周广磊孙甲甲王英楠陈旭义张婷孙圣凯
- 关键词:高血压端粒长度外周血白细胞肝脏组织
- 术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对结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被引量:6
- 2018年
- 目的探讨术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对结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97例行结肠癌根治术的Ⅰ~Ⅲ期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确定的NLR最佳截断值,将患者分为高NLR(≥2.75)组93例和低NLR(<2.75)组104例。比较两组患者间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率。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患者预后影响因素。结果与低NLR组比较,高NLR组肿瘤直径更大,组织分化程度和5年生存率更低(均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癌胚抗原水平、分化程度和NLR是结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NLR升高的结肠癌患者预后更差,其可结合组织分化程度、癌胚抗原等指标对患者预后进行评估。
- 刘伟黄景昊赵跃周广磊陈旭义李云超吴凤云
- 关键词:结肠癌预后
- IL-17在肿瘤血管生成和转移中的作用被引量:8
- 2017年
- Th17细胞是近年来发现的、不同于经典的Th1和Th2细胞的第3类辅助性T(Th)细胞亚群。Th17细胞能特异性分泌IL-17,在肿瘤发生和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文章主要就Th17细胞的来源与分化调节、IL-17与肿瘤微环境、IL-17与肿瘤的血管生成及转移的关系进行综述,力图为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一个新的方向。
- 赵跃梁国庆吴凤云牛秀珑
- 关键词:IL-17TH17细胞肿瘤血管生成肿瘤转移
- 不同路径手术在乳腺纤维瘤患者中应用研究被引量:27
- 2018年
- 目的探讨不同路径手术在乳腺纤维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自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乳腺纤维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双盲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常规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多发性纤维瘤进行乳腺下缘切口经乳腺后间隙入路治疗,单发用常规入路治疗;常规组均用常规入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乳腺外形评分、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评分、治疗总满意率、疗效、并发症及1年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手术用时明显短于常规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乳腺外形满意评分、VSS评分及治疗总体满意率均优于常规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39/40),明显高于常规组的82.5%(33/4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并发症发生,但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及1年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下缘切口经乳腺后间隙入路能提高多发性乳腺纤维瘤疗效;应根据患者纤维瘤发生情况选择恰当的入路,以减少瘢痕,提高患者满意度和疗效。
- 孙甲甲黄景昊刘伟赵跃周广磊
- 关键词:乳腺纤维瘤手术入路切口疗效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