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东

作品数:12 被引量:27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石化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科技攻关项目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科学技术研究开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政治法律电气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6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电气工程
  • 2篇政治法律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篇储层
  • 2篇地层
  • 2篇四川盆地
  • 2篇盆地
  • 2篇主控因素
  • 2篇层序
  • 2篇沉积相
  • 2篇储层特征
  • 2篇川西南
  • 1篇弹簧
  • 1篇灯影组
  • 1篇地层特征
  • 1篇地热资源
  • 1篇电机
  • 1篇电流
  • 1篇岩溶
  • 1篇岩溶作用
  • 1篇油气
  • 1篇油气成藏
  • 1篇执政

机构

  • 12篇中国石化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中国石化石油...

作者

  • 12篇王东
  • 4篇王海军
  • 1篇张延国
  • 1篇蒋小琼
  • 1篇宋晓波
  • 1篇张庄
  • 1篇石国山
  • 1篇李书兵
  • 1篇张小青
  • 1篇温升福
  • 1篇王莹
  • 1篇闫亮
  • 1篇赵姗姗
  • 1篇邓大平
  • 1篇张俊辉
  • 1篇李蓉
  • 1篇冯晓明
  • 1篇徐康
  • 1篇吴征
  • 1篇谢巧珍

传媒

  • 2篇断块油气田
  • 1篇石化技术
  • 1篇山东化工
  • 1篇石油实验地质
  • 1篇决策探索
  • 1篇企业改革与管...
  • 1篇中国石油勘探
  • 1篇西安石油大学...
  • 1篇中国新技术新...
  • 1篇东北石油大学...

年份

  • 3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3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07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川西南井研地区灯影组沉积相及沉积模式被引量:1
2020年
为查明川西南井研地区灯影组勘探潜力、精细刻画研究区沉积相展布特征,基于岩心、岩屑资料,采用层序地层划分、沉积相划分及岩相古地理特征分析方法,结合研究区地震资料解释成果及区域沉积特征,分析井研地区灯影组地层岩性特征及沉积相特征,建立沉积模式。结果表明:井研地区灯影组划分为2个Ⅲ级层序(SQ1、SQ2);仅C井余留灯四段,较贫藻,研究区灯二段厚度较厚,为局限台地潮坪沉积,藻丘相发育;研究区灯影组地层的沉积相特征及地层展布特征受沉积时期古地理环境及桐湾构造运动影响,西部分布有利于储层发育的高能藻丘相白云岩,为未来勘探有利区。该结果为井研地区进一步勘探开发提供依据。
杨成王海军王东邓大平
关键词:川西南灯影组地层特征层序特征
川西南井研地区龙王庙组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被引量:5
2022年
川西南井研地区海相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但目前储层发育控制因素和侧向封堵条件尚不明确。通过对钻井岩心、薄片观察及野外剖面实测,结合各类实验数据分析,开展井研地区龙王庙组储层特征研究,探讨优质储层发育主控因素,落实储层展布与侧向封堵性。研究表明:储层岩性以颗粒云岩为主,储集空间以粒间溶孔(针孔)、扩溶小孔洞为主,为中—低孔渗的孔隙-孔洞型储层;沉积期微古地貌高部位的颗粒滩沉积是储层发育的基础,准同生溶蚀作用是相控储层发育的关键,表生岩溶作用为优质扩溶孔洞储层发育提供重要保障。颗粒滩纵横向分布不连续,为相控储层侧向封堵提供了条件,井研地区具备发育岩性圈闭的基础。
王东王海军王莹张小青
关键词:储层特征主控因素
绵阳-长宁“侵蚀槽”发育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
2024年
四川盆地绵阳-长宁“侵蚀槽”对震旦系-寒武系特大型天然气藏的形成和分布具有重要控制作用。基于最新钻井和地震资料进一步明确了绵阳-长宁“侵蚀槽”具有“北深南浅、南北分段、向南北开口”的平面展布特征和类似于现代侵蚀地貌的剖面特征。绵阳-长宁“侵蚀槽”可分为灯二段和灯四段两期“槽盆”,充填了较为完整的下寒武统麦地坪组-筇竹寺组,麦地坪组~筇竹寺组三段表现为超覆充填沉积,筇竹寺组四段表现为广覆式填平补齐沉积。对比研究表明绵阳-长宁“侵蚀槽”明显控制了优质烃源岩、规模优质储层和气藏的分布,“侵蚀槽”内部和两侧具备“上生下储”和“旁生侧储”的成藏配置关系,阆中、资阳和知新场地区是下一步油气勘探重点区域。
李春阳李书兵冯晓明闫亮王东
关键词:发育特征油气成藏勘探方向
川西北中泥盆统观雾山组储层特征及其主控因素
2024年
为明确川西北观雾山组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通过野外剖面及岩心观察、铸体薄片鉴定、扫描电镜、阴极发光、微米CT扫描、孔渗及地球化学测试等对其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川西北观雾山组储层岩性主要为生物礁白云岩、生屑白云岩和角砾状细-中晶白云岩。主要储集空间为生物体腔孔、晶间孔和溶蚀孔洞。孔隙度平均值为2.58%,渗透率平均值为0.71×10^(-3)μm^(2)。储层发育主要受沉积相、白云石化及岩溶作用控制。台缘礁滩及台内高能滩是储层发育的有利相带。有序度、阴极发光、锶同位素和稀土元素特征表明,同生-准同生期白云石化作用形成储层基础。高频沉积旋回控制的准同生溶蚀和构造抬升控制的表生岩溶改造是储层形成的关键。埋藏成岩阶段烃类成熟释放的酸性流体对储层改造也有改善。
徐康徐康蒋小琼蒋小琼王海军王东王海军
关键词:中泥盆统储层特征主控因素四川盆地
龙门山中段北川通口剖面中二叠统栖霞组地层沉积特征
2024年
川西龙门山前带栖霞组是近期油气勘探的热点,龙门山中段栖霞组勘探程度低,明确其地层沉积特征,对于天然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基于对龙门山中段北川通口剖面实测,结合薄片鉴定和主量、微量元素分析,对栖霞组层序地层及沉积特征进行了研究,明确了沉积环境。北川通口剖面梁山组—栖霞组识别出2个三级和1个四级层序界面,划分为1个三级层序和2个四级层序。梁山组—栖霞组发育滨岸—沼泽、开阔台地及台地边缘3种沉积相,开阔海、滩间海、台内滩和台缘滩4种亚相,台内生屑滩、台缘生屑滩和台缘砂屑、生屑滩3种微相。栖一段至栖二段下部整体处于开阔台地,栖二段中上部则处于台地边缘,建立了龙门山中段栖霞组镶边碳酸盐岩台地沉积模式。栖霞组沉积期整体处于温暖、湿润、富氧、古生物大量繁殖的海水—陆表海沉积环境,栖二段中上部高位体系域Sr/Ba比值整体最低,MgO/CaO比值最高,平均古水温高,V/(V+Ni)、V/Cr低值,古盐度m值明显较高,代表远离陆地的浅水、高能台地边缘沉积环境,厚大高能台缘砂屑、生屑滩发育,是规模优质滩相孔隙型白云岩储层发育有利部位。龙门山中段栖二段与北段、南段具有相似的沉积相带和储集条件,是栖霞组油气勘探的有利区带,有望成为实现规模增储的重要战略接替阵地。
王东王海军杨成张俊辉赵姗姗胡永亮
关键词:层序地层沉积相栖霞组中二叠统龙门山
加强国有企业纪检监察队伍建设的思考被引量:1
2019年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是党长期执政和全面从严治党的必然要求。十九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强调,按照政治过硬、本领高强要求,从严从实加强纪检监察队伍建设。加强国有企业纪检监察队伍建设,关系到党中央决策部署能否在国有企业落地见效,是国有企业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
王东闫晓飞
关键词:国有企业纪检监察队伍建设干部队伍长期执政
四川盆地中二叠统茅口组一段岩石微相特征及储层成因——以华蓥山二崖剖面为例被引量:5
2023年
近年来,四川盆地中二叠统茅口组一段(简称茅一段)已成为油气勘探的热点。然而,茅一段岩石类型划分较为粗略,沉积环境认识尚不统一。四川盆地中部华蓥山二崖剖面露头十分优质,通过野外剖面观察和室内薄片鉴定,共识别出6类16种岩石类型,并对各岩石微相类型及沉积环境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茅一段储层特征,探讨了茅一段优质储层发育与岩石微相之间的耦合关系,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和实验测试数据,分析了优质储层成因机制。结果表明:华蓥山二崖剖面茅一段为中缓坡浅水碳酸盐岩沉积环境,生物化石类型丰富,发育相对低能的生屑滩;优质储层主要发育于生屑泥粒灰岩、富有机质生屑泥粒灰岩和纹层状生屑泥粒灰岩中;储层的形成主要与早期海水埋藏阶段差异成岩作用和早成岩期暴露岩溶作用有关,而优质储层的发育则主要受低能生屑滩和早成岩期暴露岩溶作用的联合控制。该认识可为今后四川盆地茅一段的勘探部署提供理论支撑。
张庄宋晓波苏成鹏李蓉王东石国山
关键词:沉积环境储层岩溶作用
示功仪定位保险装置
一种示功仪定位保险装置,由自行车刹车把、钢丝拉绳、保险杆和螺旋弹簧组成,其特征在于自行车刹车把横向固定在示功仪一侧手柄末端,保险杆被固定卡固定在示功仪另一侧上方,保险杆与固定卡之间转动配合;保险杆两端部设为90°拐角,拐...
程建国成东明张延国谢巧珍王东
文献传递
国企建立和完善“大监督”工作格局的思考被引量:8
2019年
为落实挺监督于前的要求,提升监督质效,许多国有企业在构建"大监督"工作格局迈出了实质性步伐。实践证明,构建"大监督"格局,有利于夯实国有企业全面从严治党责任,有利于全面推进依法依规治企,有利于实现监督工作高质量发展。笔者认为,进一步完善"大监督",必须直面思想认识有偏差、顶层设计待优化、职责权限需细分、运行机制不配套、问责追责欠精准、基层监督力度小等问题,进一步在"六个强化"上下气力,即强化思想认同、强化体系建设、强化责任落实、强化监督协同、强化激励约束、强化成果运用。
王东
关键词:资源整合分工协作
生产中应对电网闪络的措施
2020年
电网闪络就是电网电压的幅值突然偏离正常工作范围很短的时间又恢复到正常水平的现象。造成电网闪络的主要原因是电网自身故障和天气原因等。电网闪络对企业的安全生产带来了很大的危害,不但会影响正常的安全生产,甚至还会造成重大的设备损坏。要想较好的解决电网闪络问题,则必须从系统和负荷两方面考虑,一方面要防患于未然,抑制不利因素对系统的影响,尽可能的降低系统电网闪络发生的可能性,提高电网的供电质量;另一方面是当供电电网闪络现象发生后积极采取补救措施,把电网闪络带来的危害控制在最短时间内,避免或减少其对敏感电力用户的干扰,同时增加抗电网闪络的电气元器件。利用技术改造和技术革新两种手段来应对突发的电网闪络。
吴征傅志军喻支乾王东沈明昌
关键词:接触器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