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再灌注
  • 3篇灌注
  • 2篇再灌注损伤
  • 2篇供体
  • 2篇灌注损伤
  • 1篇低钾右旋糖酐...
  • 1篇心房
  • 1篇乙酰
  • 1篇再灌注模型
  • 1篇再灌注期间
  • 1篇气道
  • 1篇气道峰压
  • 1篇缺血-再灌注...
  • 1篇左房
  • 1篇左心
  • 1篇左心房
  • 1篇内含子
  • 1篇基因
  • 1篇供肺
  • 1篇供体肺

机构

  • 3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4篇王东
  • 3篇吴清玉
  • 3篇杨秀滨
  • 2篇陈兴彭
  • 1篇史世勇
  • 1篇唐隶
  • 1篇温复兴
  • 1篇刘小燕
  • 1篇陈兴澎

传媒

  • 1篇中华器官移植...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华胸心血管...
  • 1篇中国动物学会...

年份

  • 2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鼠约氏疟Pydyn基因的内含子序列分析
<正> 疟疾是目前地球上对人类危害最严重的寄生虫病,其病原体疟原虫在进化上是一种介于酵母和线虫的单细胞真核生物。对其基因的结构和功能的研究将有助于了解疟原虫的生命特征,从而促进疟疾的防治工作。本实验对约氏疟动力素蛋白基因...
王东蔺亚晖李会良王恒
关键词:内含子
文献传递
N-乙酰-L-半胱氨酸对供体肺的保护作用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 观察核转录因子 (NF κB)抑制剂N 乙酰 L 半胱氨酸 (NAC)对大鼠供体肺在保存期间的保护作用。方法  2 4只大鼠 ,随机分为离体肺用低钾右旋糖酐 (LPD ,对照组 )液和含NAC的LPD液(实验组 )灌洗后于 4℃保存 16h两组。建立离体肺再灌注模型 ,循环灌注 1h。再灌注期间每隔 15min进行供体肺氧合后动脉血氧分压 (PaO2 )、气道峰压 (PAwP)测定 ;再灌注后进行肺组织湿干比 (W/T) ,髓过氧化物酶 (MPO)活性测定 ;分别用免疫组化和RT PCR方法测定肺组织NF κB、黏附分子 (ICAM 1)蛋白和mRNA的表达。结果 再灌注 6 0min后实验组Pa0 .2 降低和PAwP升高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1或 <0 . 0 5 ) ;再灌注后 ,实验组比对照组W /T、MPO明显降低 (P <0 . 0 1) ;NF κB、黏附分子 (ICAM 1)蛋白和mRNA表达明显减少 (P <0 . 0 1或 <0 . 0 5 )。结论 应用NAC进行供体肺保存能有效地抑制NF κB和ICAM 1的表达 ,明显改善肺的呼吸功能。
王东吴清玉陈兴彭杨秀滨
关键词:N-乙酰-L-半胱氨酸供体肺再灌注模型再灌注期间4℃保存气道峰压
抑制核因子-κB表达对大鼠供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NF-κB)抑制剂氟美松对大鼠供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24只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含氟美松的低钾右旋糖酐(LPD)液灌洗和保存供肺,对照组以LPD液灌洗和保存供肺,16h后建立离体肺再灌注模型,循环灌注1h。再灌注期间,每隔15min测定供肺氧合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气道峰压(PawP);再灌注结束后测定肺组织湿重与干重比(W/D)以及肺组织中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细胞间粘附分子(ICAM-1)和NF-κB的表达。结果再灌注15min后,两个组的PaO2逐渐降低、PawP逐渐升高,但实验组PaO2的降低程度和PawP的升高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再灌注后,实验组的W/D和MPO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其肺组织中ICAM-1、ICAM-1mRNA、NF-κB及NF-κBmRNA的表达量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应用氟美松抑制NF-κB的表达对大鼠供肺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王东吴清玉陈兴彭杨秀滨
关键词:氟米松NF-ΚB再灌注损伤
经左房灌注低钾右旋糖酐液对兔供体肺功能的保护作用
2004年
目的 通过左房及肺动脉灌注低钾右旋糖酐 (LPD)液 ,比较两种灌注方法对供体肺功能及结构的保护作用。方法 取 2 4只新西兰大白兔 ,随机分为经肺动脉灌注组 (AF组 ,n =6)与经左房逆行灌注组 (RF组 ,n =6) ,4℃保存 16h ;循环灌注过程 1h ;循环灌注期间每隔 10min测定动脉氧分压 (PaO2 )、动脉二氧化碳分压 (PaCO2 ) ;计算肺泡气动脉血氧分压差 (A aDO2 ) ;每隔 10min记录供体肺动脉压 (PaP)、气道峰压 (PawP) ;计算比较两组供体肺顺应性 (CL)及含水量的变化 ;光学显微镜、透射电镜分别观察两组供体肺移植前后的病理改变。结果 RF组供体肺在整个循环灌注过程中能基本保持良好的肺功能 ,灌注后 60min仍能保持PaO2 >84.96mmHg(1mmHg= 0 .13 3kPa) ;再灌注 2 0min后各时段 ,AF组氧合能力与RF组相比明显降低 (P <0 .0 1) ;至再灌注 5 0min后 ,AF组PaCO2 高于RF组 (P <0 .0 5 )。在移植 2 0min后各时段 ,AF组PaP均高于RF组 (P <0 .0 5 ) ;移植 3 0min后各时段 ,AF组PawP明显高于RF组 (P <0 .0 1) ;至再灌注末期RF组与AF组相比仍能保持较好的顺应性 (P <0 .0 1) ;移植后AF组供体肺含水量高于RF组 (P <0 .0 1)。光镜、透射电镜观察结果 :供体肺移植后 ,RF组肺泡结构完整 ,基本保持Ⅰ、Ⅱ型肺泡细胞的完整性。?
陈兴澎吴清玉杨秀滨王东温复兴史世勇刘小燕唐隶
关键词:再灌注损伤左心房低钾右旋糖酐液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