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雁
- 作品数:1 被引量:4H指数:1
- 供职机构: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科技厅创新团队建设与人才培养项目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电针改善慢性脑低灌注大鼠认知障碍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与Aβ代谢的作用研究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观察电针对慢性脑低灌注(Chronic Cerebral Hypoperfusion,CCH)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其对海马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及淀粉样β蛋白(β-amyloid protein,Aβ)代谢的影响。[方法]采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法制备慢性脑缺血大鼠模型,设置假手术组、模型组、药物组、电针组进行对照观察;电针组百会、大椎穴治疗30天,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观察各组大鼠不同时间点(手术前、后及治疗后)局部脑血流(regional cerebral blood flow,rCBF)变化评价模型制备及电针对脑血流改善情况;采用Morris水迷宫(MWM)观察各组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变化;用Elisa法检测海马促炎细胞因子TNF-α及BACE1浓度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海马CA1区Aβ1-42及GFAP阳性细胞数量变化。[结果]rCBF检测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rCBF仍维持低灌注水平(P<0.01),而药物组、电针组动物rCBF均较模型组明显上升(P<0.01);MWM观测显示,与模型组相比,药物组、电针组大鼠平均逃避潜伏期逐步缩短(P<0.05或P<0.01),目标象限的游泳时间明显增多(P<0.01);Elisa检测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药物组及电针组大鼠海马TNF-α及BACE1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而与模型组相比,药物组、电针组海马TNF-α及BACE1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免疫组化染色显示,与模型组相比,药物组、电针组海马CA1区GFAP阳性细胞数和Aβ1-42阳性细胞数减少(P<0.05或P<0.01)。[结论]持续性脑低灌注致海马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数量增多、促炎细胞因子含量上升,刺激BACE1的表达,进而促进淀粉样β蛋白产生,可能是CCH导致认知功能障碍的重要发病机制;电针改善局部脑血流、抑制海马炎症反应及BACE1的表达,进而减少淀粉样β蛋白生成,可能是其改善慢性脑低灌注大鼠认知障碍的作用机制之一。
- 张巧玲胡文盈殷洁艾琪徐雁刘喆
- 关键词:慢性脑低灌注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电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