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伟
- 作品数:6 被引量:144H指数:4
-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302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戊型重型肝炎生存分析被引量:3
- 2005年
- 张爱民季伟王惠芬
- 关键词:重型肝炎
- 抗生素短程治疗肝衰竭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前瞻性研究被引量:7
- 2004年
- 目的 观察肝衰竭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应用抗生素的疗程。方法 对 6 7例确诊为肝衰竭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进行抗生素治疗前瞻性研究 ,随机选用头孢三嗪 2gVD 1次 12h×10d或氧氟沙星 0 2VD 1次 12h× 10d。分别于治疗后第 3、7、10日对其临床症状、体征及腹水常规进行疗效判断。结果 治疗第 3天后达治愈者 :7例 (10 4 4 % ) ,好转者 5 7例 (85 % ) ,总有效率95 5 2 % ,无效 3例 ,腹水细菌培养药敏的结果显示 ,1例对头孢三嗪耐药 ;2例对氧氟沙星耐药 ,及时更换抗生素 ,然后所有有效患者再继续用药至第 7天 ,结果显示治愈 :6 5例 (97 0 1% ) ,好转 :2例(2 99% ) ,总有效率 10 0 % ,好转及治愈病例再继续治疗至 10天 ,均治愈 (10 0 % )。当抗生素应用 3日时 ,即出现 1例口腔黏膜白色念珠菌感染 (鹅口疮 ) ;当抗生素使用至 7日时 ,出现 2例鹅口疮 ,1例肠道霉菌感染。而当抗生素用到 10日时 ,累计出现 4例次鹅口疮 ;2例肠道霉菌感染 ;1例霉肺。结论 对肝衰竭合并SBP的抗生素治疗时间以 7~ 10天为佳。
- 李捍卫赵平王慧芬季伟何卫平杜宁夏杰
- 关键词:抗生素短程治疗肝衰竭并发症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 干扰素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过程中外周血树突状细胞亚群的变化及疗效关系被引量:15
- 2005年
- 目的观察α干扰素(IFN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过程中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Cs)亚群的变化及其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5例,应用α干扰素治疗24周,随访24周。利用流式细胞技术对患者外周血mDC和pDC的百分比和绝对数进行随访观察。结果治疗有效组13例,无效组12例。IFNα治疗CHB患者24周时HBVDNA阴转率、HBeAg阴转率、抗HBe阳转率分别为35%、40%、10%;48周时分别为40%、33.3%、20%。外周血mDC和pDC的百分比和绝对数在IFNα治疗后均呈下降趋势。其中,治疗有效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12周、24周、48周时mDC和pDC绝对数分别为(16.5±5.51)×106/L、(9.86±5.2)×106/L、(9.20±3.19)×106/L、(10.0±3.64)×106/L和(5.91±2.35)×106/L、(4.25±2.00)×106/L、(3.30±1.55)×106/L、(4.32±1.59)×106/L,分别进行多组间方差分析,均有统计学意义;无效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12周、24周、48周时mDC和pDC绝对数分别为(14.4±6.62)×106/L、(14.0±5.27)×106/L、(10.40±4.6)×106/L、(12.3±5.23)×106/L和(5.10±1.72)×106/L、(4.06±1.67)×106/L、(3.89±1.25)×106/L、(4.06±8.12)×106/L,经统计学处理,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FNα治疗可以获得持续性病毒学及生化学应答。IFNα治疗可导致体内?
- 闫涛王慧芬季伟张爱民张政张辉王福生
-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亚群疗效关系干扰素Α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NA阴转率经统计学处理
- 82例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临床资料生存分析被引量:8
- 2003年
- 目的 调查分析急性肝功能衰竭 (ALF)的病因、转归及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 1990年~ 2 0 0 1年 11年间ALF临床资料 ,并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ALF共 82例。生存分析显示 ,唯一对ALF患者生存影响有显著意义的临床指标是凝血酶原活动度 (PA ,相对危险度为 2 .661,P =0 .0 0 0 5 )。生存时间由短到长的并发症依次为肝肾综合征 (相对危险度为 14 .776,P =0 .0 2 4)、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相对危险度为 5 .70 ,P =0 .0 19)及肝性脑病 (相对危险度为5 .3 18,P =0 .0 0 4)。结论 ALF发病年龄以 12岁~ 40岁青年人群居多 ,最常见的病因是乙型肝炎。药物性肝炎存活率最高。对ALF患者生存影响最具意义临床的实验室指标是PA ,并发肝肾综合征者生存时间最短。
- 王慧芬胡瑾华季伟苏海滨
- 关键词:急性肝功能衰竭病因临床转归影响因素
- 拉米夫定与泛昔洛韦联合治疗乙型肝炎病毒慢性感染的临床研究
- 2003年
- 目的 观察拉米夫定与泛昔洛韦联合治疗乙型肝炎病毒 (HBV)慢性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90例。设联合治疗组 2 8例 ,单用拉米夫定组 30例 ,单用泛昔洛韦组 32例。联合治疗组给予口服拉米夫定 0 1g d(PO) ,泛昔洛韦 1 5g d(PO) ,2 4周。拉米夫定、泛昔洛韦单用组剂量及疗程分别同联合治疗组。结果 3组均无明显副反应 ,丙氨酸转氨酶 (ALT)复常率无差异。3组HBVDNA阴转率分别为 89 3%、6 6 7%、4 0 6 % ,差异有显著性。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HBeAg)阴转率分别为 2 8 6 %、2 3 3%、2 1 9% ,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拉米夫定与泛昔洛韦联合用药安全、耐受性好 ,临床显示联合治疗对HBVDNA的抑制作用显著优于单用药。
- 王慧芬李莉苏海滨季伟
- 关键词:拉米夫定泛昔洛韦乙型肝炎病毒慢性感染临床疗效
- 甘草酸二铵治疗各类肝病629例临床观察被引量:111
- 2004年
- 目的 回顾性观察甘草酸二铵注射液在慢性肝炎、肝炎肝硬化、药物性肝炎和酒精性肝炎治疗中消炎降酶的作用。方法 甘草酸二铵注射液 15 0mg ,加入 5 %~ 10 %葡萄糖注射液 2 5 0ml中静脉点滴 ,治疗轻~中度慢性肝炎、肝炎肝硬化、药物性肝炎和酒精性肝炎共 6 2 9例 ,强力宁注射液(10 0ml/d)治疗慢性肝炎 12 7例作为对照 ,治疗结束后进行疗效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症状、体征的恢复无明显差异 ,但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血清胆红素 (SB)的恢复速度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在治疗 17d时治疗组有 93.3%患者的ALT恢复正常 ,而对照组为 73.3% ,两组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在治疗 10d时治疗组有 86 .7%患者的SB恢复正常 ,而对照组仅为 4 0 % ,两组有显著差异 (P<0 .0 1)。在治疗 17d时治疗组和对照组的血清白蛋白含量分别为 (4 4 .7± 5 .6 7) g/L和 (4 5 .2±5 .5 6 ) g/L ,两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在本研究中 ,甘草酸二铵治疗组未发生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 甘草酸二铵可明显改善病毒性、药物性、酒精性等肝脏急性或慢性炎症的临床症状和肝功能指标 ,在慢性肝炎组中 。
- 王慧芬苏海滨刘鸿凌季伟李捍卫胡瑾华
- 关键词:甘草酸二铵肝病疗效观察肝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