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范东芳

作品数:3 被引量:16H指数:2
供职机构:安徽师范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养分
  • 2篇土壤
  • 2篇土壤养分
  • 2篇微生物
  • 2篇微生物多样性
  • 2篇污水
  • 2篇污水灌溉
  • 2篇酶活性
  • 2篇灌溉
  • 1篇养分含量
  • 1篇优势种
  • 1篇真菌多样性
  • 1篇土壤肥力
  • 1篇土壤养分含量
  • 1篇孢子
  • 1篇小麦
  • 1篇小麦生长
  • 1篇菌根
  • 1篇菌根真菌
  • 1篇根际

机构

  • 3篇安徽师范大学
  • 1篇长治学院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作者

  • 3篇刘辉
  • 3篇黄引娣
  • 3篇范东芳
  • 2篇伍永钢
  • 1篇任嘉红
  • 1篇赵娟
  • 1篇陈梦

传媒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年份

  • 2篇2019
  • 1篇2017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农村混合污水灌溉对土壤养分含量、酶活性及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被引量:6
2019年
通过土柱模拟试验,研究了农村混合污水灌溉(WG)对农田土壤pH、养分含量、酶活性及微生物多样性等土壤肥力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清水灌溉(CK)相比,经过WG处理,土壤全钾、全磷、速效钾和碱解氮含量增加(4.54%~46.84%),而土壤pH、有机质、全氮和速效磷含量降低(2.02%~32.61%),且土壤pH极显著降低(P<0.01),土壤速效钾含量显著增加(P<0.05);土壤过氧化氢酶和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低于CK处理(P<0.01),而土壤脲酶和土壤转化酶活性显著高于CK处理(P<0.05);土壤中细菌和真菌的Shannon指数、Ace指数、Chao指数、Coverage指数等均有所提高,但降低了Simpson指数,改变了细菌和真菌在属水平上各优势物种的相对丰度.内梅罗综合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农村混合污水灌溉提高了供试土壤的综合肥力水平.本研究为示范区农村混合污水灌溉模式的田间试验提供了重要依据.
刘辉范东芳范东芳伍永钢黄引娣
关键词:污水灌溉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土壤肥力
农村混合污水灌溉对小麦生长及其根际微环境的影响被引量:2
2019年
以土柱模拟试验为基础,利用不同稀释倍数的农村混合污水(污水∶清水为1∶0,1∶1,0∶1)灌溉小麦,进而研究农村混合污水灌溉(WG)对小麦生长、根际土壤养分、酶活性和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污水含量的高低对小麦生长及根际土壤养分、酶活性和微生物多样性有一定的影响。与清水灌溉(CK)相比,WG处理后:(1)小麦株高、径粗、鲜重和干重均显著高于CK(P<0.05),小麦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含量显著增加(P<0.05);(2)小麦根际土壤除有机质含量增加16.42%外,pH、土壤全氮、全钾、全磷、速效磷、速效钾和碱解氮含量及综合肥力均降低(0.95%~16.79%),且速效钾含量降低较为显著(P<0.05);(3)小麦根际土壤酸性磷酸酶、脲酶和转化酶活性均显著高于CK(P<0.05),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4)由Shannon、Ace、Chao、Coverage、Simpson指数及细菌和真菌在genus水平上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分布可知,小麦根际土壤细菌多样性降低,真菌多样性增加。同时,改变了小麦根际土壤细菌和真菌在genus水平上优势种的相对丰度,但细菌优势种的种类没有发生改变,真菌优势种的种类发生改变。研究结果可为示范区农村混合污水灌溉模式的研究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
刘辉范东芳范东芳伍永钢黄引娣
关键词:污水小麦根际土壤养分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
安徽茶区茶树丛枝菌根真菌多样性被引量:9
2017年
调查了安徽茶区茶树丛枝菌根真菌(AMF)资源分布情况,为菌根生物技术在茶产业中的应用提供了具有应用价值的菌种资源.采用醋酸-墨水染色法观察茶树丛枝菌根(AM)的侵染率、侵染级数、侵染强度和菌根类型;采用湿筛法获得AMF孢子,进行形态学鉴定.结果表明:在安徽茶区,AMF能够侵入茶树根系形成典型的共生体,侵染率在36%~95%,侵染级数均在3级以上,侵染强度大;从安徽茶树根际土中共鉴定出8属36种AMF,其中缩管柄囊霉是优势种,网状球囊霉、刺无梗囊霉、孔窝无梗囊霉、詹氏无梗囊霉、双网无梗囊霉和凹坑无梗囊霉是常见种,褐色管柄囊霉、疣突管柄囊霉、毛氏无梗囊霉、近明管柄囊霉、瑞氏无梗囊霉、空洞无梗囊霉、晕环球囊霉、细齿无梗囊霉、地管柄囊霉、幼套球囊霉、蜜色无梗囊霉、稀有内养囊霉是稀有种,其余17种为少见种;不同采样地茶树根际AMF群落相似性系数(0.14~0.55)较低,多属于低和中等水平;相关性分析表明,孢子密度与侵染率呈显著正相关,种的丰度与侵染率和总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呈显著正相关.安徽茶区茶树根系存在典型的AM结构,其根际AMF多样性丰富,为开发茶树专用AMF肥料提供了丰富的菌种资源.
刘辉陈梦黄引娣任嘉红范东芳赵娟
关键词:丛枝菌根真菌孢子优势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