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晓春

作品数:9 被引量:25H指数:3
供职机构: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科委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血小板
  • 4篇血小板减少
  • 4篇儿童
  • 3篇单纯性
  • 3篇单纯性血尿
  • 3篇血尿
  • 3篇血小板减少性...
  • 3篇增生
  • 3篇肾小管
  • 3篇特发性
  • 3篇特发性血小板...
  • 3篇特发性血小板...
  • 3篇紫癜
  • 3篇系膜
  • 3篇系膜增生
  • 3篇小管
  • 3篇难治
  • 3篇难治性特发性...
  • 3篇患儿
  • 2篇单抗

机构

  • 8篇淮安市第一人...
  • 5篇苏州大学

作者

  • 9篇杨晓春
  • 4篇董泽伍
  • 4篇袁玉芳
  • 3篇李晓忠
  • 3篇王兴东
  • 3篇蒯文霞
  • 3篇朱雪明
  • 2篇何蓉
  • 1篇郑绍同
  • 1篇李玉峰
  • 1篇钱墨生
  • 1篇李少华
  • 1篇潘文友
  • 1篇周文娣
  • 1篇张荣荣

传媒

  • 3篇实用儿科临床...
  • 1篇当代医学
  • 1篇江苏临床医学...
  • 1篇徐州医学院学...
  • 1篇江苏医药
  • 1篇中华全科医师...
  • 1篇中国小儿血液...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1999
  • 1篇1997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单纯性血尿患儿肾小管转化生长因子-β表达的意义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观察单纯性血尿患儿肾组织免疫病理变化及肾小管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04年1月-2007年3月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就诊并行肾活检的32例单纯性血尿患儿,全部患儿行肾活检后,取其部分肾组织行快速冷冻切片,进行常规病理和免疫荧光分析。同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其肾小管TGF-β表达情况,采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拍摄数字图像。采用Image-Pro Plus 5.02病理图文分析系统,计算各处理组肾小管TGF-β阳性表达率。对照组为1例外伤致肾破裂患儿。结果不同临床类型的单纯性血尿患儿肾组织病理主要表现为系膜增生性改变;少数伴局灶/节段性细胞增生、坏死、纤维化和肾小球硬化(5例,占15.63%)。不同临床类型、不同病理类型的病例均见IgA和(或)IgM沉积,其中系膜区以IgA为主者常伴IgM和(或)IgG沉积。以IgM沉积为主(不伴IgA)者占37.50%,其中仅有IgM者占28.13%;少数伴IgG沉积(3例,占9.38%)。与对照组比较,各单纯性血尿组肾小管TGF-β阳性表达率均显著升高(P<0.05)。不同病理类型之间:弥散性系膜增生(Ⅲb级)患者肾小管TGF-β表达率显著高于Ⅰ级患者,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伴Ⅱ级病理改变的Ⅲb级患儿肾小管TGF-β表达率显著高于Ⅰ级和Ⅲb级患儿,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单纯性血尿患儿肾组织主要表现为系膜增生性改变,伴IgA和(或)IgM沉积。提示免疫炎性反应在单纯性血尿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各组病例肾小管TGF-β表达率均显著增加,提示其在本病的不同病理阶段均发挥重要作用,并可能通过其促纤维化作用引起或加重肾损伤,从而对本病的预后产生重要影响。
董泽伍李晓忠杨晓春王兴东朱雪明
关键词:单纯性血尿转化生长因子-Β系膜增生儿童
利妥昔单抗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小儿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效果观察被引量:11
2012年
目的探讨应用利妥昔单抗(美罗华)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儿童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RITP)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诊断为RITP的患儿22例,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大剂量地塞米松冲击治疗)和观察组(美罗华联合小剂量地塞米松治疗)。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儿进行疗效评价、观察记录药物不良反应,并应用流式细胞术测定11例观察组患儿治疗前后CD20+B细胞的数量变化。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比较无明显差异,美罗华治疗后,有效组患儿外周血小板数量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外周血CD20+B细胞数量较治疗前显著降低。结论美罗华联合地塞米松治疗RITP疗效确切,毒副作用较小。
袁玉芳杨晓春何蓉周文娣
关键词:利妥昔单抗地塞米松
CSA、雄激素辅以HDIVIG治疗儿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1999年
杨晓春
关键词:再生障碍性贫血儿童环孢霉素A雄激素
单纯性血尿患儿肾组织免疫病理及肾小管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观察单纯性血尿患儿肾组织免疫病理变化及肾小管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探讨VEGF在单纯性血尿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04年1月-2007年3月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就诊并行肾活检的32例单纯性血尿患儿,均于肾活检后,取其部分肾组织经快速冷冻切片行常规病理和免疫荧光分析。同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其肾小管VEGF表达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不同临床类型的单纯性血尿患儿肾组织病理主要表现为系膜增生性改变,其中轻度增生和弥散性增生分别占37.50%和46.88%,少数伴局灶/节段性细胞增生、坏死、纤维化和肾小球硬化。不同临床类型、病理类型的病例均可见IgA和(或)IgM沉积,其中系膜区以IgA沉积为主者占62.50%,且常伴IgM和(或)IgG沉积;以IgM沉积为主(不伴IgA)者占37.50%,其中仅有IgM者9例,占28.13%,少数伴IgG沉积。与对照组比较,各单纯性血尿组患儿肾小管VEGF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不同病理类型间弥散性系膜增生(Ⅲb级)患儿肾小管VEGF阳性表达率略低于轻微改变(Ⅰ级)患儿,二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伴局灶/节段性改变(Ⅱ级)的患儿肾小管VEGF阳性表达率均较Ⅰ级和Ⅲb级患儿降低,其中Ⅱb加Ⅲb与Ⅲb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Ⅰ级与Ⅱb加Ⅲb和Ⅱa加Ⅲb级间,及Ⅲb级与Ⅱa加Ⅲb级间比较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a<0.05);Ⅱa加Ⅲb级无症状血尿组肾小管VEGF表达率低于Ⅱb加Ⅲb组,二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单纯性血尿患儿肾组织主要表现为系膜增生性改变,伴IgA和(或)IgM沉积,提示免疫炎性反应在本病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各组病例肾小管VEGF表达降低,肾脏保护因素减弱,可能也是单纯性血尿发生、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董泽伍李晓忠杨晓春朱雪明王兴东
关键词:单纯性血尿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系膜增生
单纯性血尿患儿肾组织免疫病理及肾小管CD_(40)的表达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观察单纯性血尿患儿肾组织免疫病理变化及肾小管CD40的表达,探讨免疫炎症反应在其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04年1月-2007年3月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就诊并行肾活检的单纯性血尿患儿32例。全部患儿肾活检后,取部分肾组织经快速冷冻切片,进行常规病理和免疫荧光分析。同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其肾小管CD40表达情况,采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拍摄数字图像。采用Image-Pro Plus 5.02病理图文分析系统,计算各处理组肾小管CD40阳性表达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不同临床类型的单纯性血尿患儿肾组织病理主要表现为系膜增生性改变,其中轻度增生和弥漫性增生分别占全部患儿的37.50%和46.88%,伴局灶/阶段性细胞增生、坏死、纤维化和肾小球硬化者5例(占15.63%),未见膜性肾病和弥漫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病例。不同临床类型、病理类型的患儿均见IgA和(或)IgM沉积,其中系膜区以IgA沉积为主者占全部患儿的62.50%,且常伴IgM和(或)IgG沉积,单纯表现为IgA沉积者仅1例。以IgM沉积为主(不伴IgA)者占全部患儿的37.50%,其中仅有IgM者9例,占全部患儿的28.13%,伴IgG沉积者3例(占9.37%)。与对照组比较,各单纯性血尿组患儿肾小管CD40表达均显著增高(P<0.05)。不同病理类型之间:弥漫性系膜增生(Ⅲb级)患儿肾小管CD40表达率略高于轻微改变(Ⅰ级)患儿,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伴Ⅱ级改变的患儿肾小管CD40阳性表达率较Ⅰ级和Ⅲb级患儿均显著增高(Pa<0.05);Ⅱa级单纯性血尿组肾小管CD40表达率高于Ⅱb组,但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临床类型的单纯性血尿患儿肾组织病理主要表现为系膜增生性改变,伴IgA和(或)IgM沉积,部分患儿可伴IgG等沉积。不同病理类型的单纯性血尿患儿肾小管CD40表达率均高于对照组,提示免疫炎症反应在单纯性血尿发病机制�
董泽伍李晓忠杨晓春王兴东朱雪明
关键词:单纯性血尿CD40免疫病理系膜增生
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合并流感病毒感染临床研究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研究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和流感病毒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确诊ITP患儿44例为ITP组,同期住院确诊贫血儿童20例为对照组,包括缺铁性贫血11例,失血性贫血9例。ELISA法检测血标本流感病毒抗体。根据流感病毒抗体检测结果进一步将ITP组分为流感病毒组和非流感病毒组,比较两组治疗前血小板(PLT)计数,治疗后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大血小板比例(P-LCR)。结果 ITP组流感病毒感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感病毒组和非流感病毒组初发时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流感病毒组PDW、MPV、P-LCR均高于非流感病毒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感病毒组PCT低于非流感病毒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流感病毒感染参与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病且提示预后。
赵继鸥袁玉芳蒯文霞杨晓春张荣荣
关键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流感病毒血小板参数
利妥昔单抗治疗儿童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观察被引量:5
2012年
将我院儿童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RITP)患儿50例按治疗方法分成2组:利妥昔单抗组(26例,给予标准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和长春新碱组(24例,给予长春新碱治疗)。另选择同期于我院体检的健康儿童20例为正常对照组。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患儿疗效、药物不良反应,随访两组患儿复发的情况;应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利妥昔单抗组RITP患儿治疗前后外周血CD19^+/CD20^+B细胞的表达水平变化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提示,利妥昔单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长春新碱组(69.2%比37.5%,χ^2=9.74,P〈0.01);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5%比8.3%,χ^2=0.62,P〉0.05)。随访利妥昔单抗组治疗有效患儿复发率(22.2%)明显低于长春新碱组(55.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24,P〈0.05)。利妥昔单抗治疗有效患儿外周血小板数量达(106.7±32.5)×10^9/L,较治疗前明显升高(t=12.48,P〈0.01);外周血CD19^+/CD20^+B细胞表达明显较治疗前降低(t=6.71,P〈0.05)。提示利妥昔单抗可能是通过耗竭B细胞而发挥其作用,对RITP患儿具有较满意的疗效,无严重的不良反应。
袁玉芳蒯文霞何蓉杨晓春
关键词:紫癜特发性儿童
环孢素A治疗小儿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被引量:3
2011年
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小儿常见的出血性疾病,占小儿出血性疾病总数的25%~40%[1]。由于患儿循环血液中产生抗血小板(Plt)膜抗体,导致Plt免疫性破坏增多而引起Plt减少。
杨晓春袁玉芳董泽伍蒯文霞郑绍同
关键词: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环孢素A出血性疾病循环血液PLT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完全缓解期免疫功能、微小残留病及预后关系的研究
1997年
目的观察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完全缓解期免疫功能对微小残留病(MRD)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检测IgH和TCRs基因重排以反映MRD,以外周血T细胞亚群、NK细胞、IL-2、IL-6、sIL-2R、TNF-α、IFN-α等指标反映免疫功能,系统观察25例ALL患者完全缓解期免疫功能与MRD的变化。结果刚获完全缓解时,CD+4细胞、NK细胞、IL-2减少,TNF-α,sIL-2R、CD+8细胞增多,其后,上述异常有所恢复,MRD转阴者的恢复程度优于MRD未转阴者,MRD快速转阴者的恢复程度又优于缓慢转阴者。结论患者免疫功能、MRD转归及预后之间密切相关。
李玉峰钱墨生杨晓春高维春潘文友徐浩李少华
关键词: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微小残留病预后MRD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