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艳春
- 作品数:4 被引量:25H指数:1
-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肿瘤放射生物学实验性肿瘤再生长延缓模型的建立(简报)
- 1986年
- 肿瘤照射后再生长延缓(regrowth delay)是放射生物学中较实用的实验性肿瘤观察指标,它可以用于观察肿瘤的放疗、化疗、放射增敏剂、放射防护剂及各种影响肿瘤生长因素的效应。国外已公认这种观察指标,但国内至今尚未见报道。其主要原因是其对实验性肿瘤的质量要求较高,必须具有生长速度较均一,对放射线的反应稳定及对宿主无抗原性的肿瘤最为理想,而这种可移植性近交系小鼠自发肿瘤国内为数不多。 作者用津白Ⅱ号小鼠,可移植性近交系小鼠自发乳腺癌、进行实验。
- 汪俊柳宝全李艳春苏学清糜福顺沈瑜
- 关键词:放射生物学实验性肿瘤
- S—系列化合物的放射增敏作用
- 1990年
- 业已证明6-硝基-1-二乙氨乙基吲唑盐酸盐和6-硝基-2-二乙氨乙基吲唑盐酸盐是2个有效乏氧细胞增敏剂,S-8711及S-8712对离体乏氧细胞也都显示有一定的放射增敏效果,但前两者离体细胞毒性及后两者的放射增敏效果并不尽人意。为进一步降低毒性提高增敏作用.放射医学研究所新合成了7种新的化合物,分别为S-8816,S-8820,S-8824,S-8827,S-8928,S-8929及S-8930。
- 糜福顺李政李艳春沈瑜胡璧李美佳王荣先
- 关键词:放射增敏作用存活曲线离体细胞双功能
- HPV16型-E6、E7在食管鳞癌组织与非癌组织中的表达被引量:25
- 2004年
- 背景与目的: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papillomavirus,HPV),特别是HPV16型与多种肿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研究旨在分析人乳头状瘤病毒HPV16型E6、E7在食管正常组织、不典型增生组织和癌组织中的表达,以探讨HPV16型在食管鳞癌发生、发展中的生物学意义。方法:采用PicTureTM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70例食管癌切除标本上、下切缘的正常粘膜上皮组织、43例不典型增生组织以及18例癌组织中的HPV16型E6、E7蛋白表达情况进行研究。结果:E6蛋白阳性率在正常食管粘膜上皮组织中为59.3%,在上皮不典型增生组织中为88.4%,在癌组织中为83.3%;E7蛋白在上述3种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62.1%、90.7%和88.9%。与正常食管粘膜上皮相比,上皮不典型增生组织和癌组织中E6、E7蛋白表达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HPV16型E6、E7蛋白在正常食管粘膜组织中同时表达即同步率为25.7%,而在上皮不典型增生组织和癌组织中二者同步率分别为88.3%和83.3%。结论:HPV16型E6、E7蛋白与食管鳞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二者协同作用可能是食管鳞癌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 许春雷千新来周小山赵清正李艳春
- 关键词:食管鳞癌人乳头状瘤病毒16型E6E7
- 氨肽酶N启动子调控的MnSOD基因对骨髓细胞的特异性辐射防护作用
- 2002年
- 背景与目的:骨髓造血细胞中导入耐辐射基因是克服放疗对造血系统抑制作用的有效手段,但这也增加了肿瘤细胞的辐射耐受性。本实验旨在探索不明显增加肿瘤细胞对辐射抗拒性的同时,能特异性保护骨髓细胞免受辐射导致的损伤的方法。方法:构建以氨肽酶N(aminopeptidaseN,APN)基因骨髓特异性启动子调控的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anganesesuperoxidedismutase,MnSOD)基因逆转录病毒载体,并导入成骨髓细胞KG1a和肝癌细胞BEL7402中。用RT-PCR分析MnSODmRNA水平,测定细胞中MnSOD活性,以细胞存活实验检测骨髓细胞和肝癌细胞对X射线的敏感性,并用流式细胞术和断裂DNA电泳方法对辐射诱导的细胞凋亡进行分析。结果:导入基因的KG1a细胞中MnSODmRNA水平和酶活性明显升高。APN骨髓特异性启动子调控的MnSOD基因表达能有效抑制辐射引起的KG1a细胞凋亡。导入基因的KG1a细胞对辐射的耐受性提高,在用10Gy剂量照射时,KG1a细胞存活率比原来增加3.7倍。而导入MnSOD基因并未使BEL7402细胞中MnSODmRNA水平和酶活性提高,其放射敏感性未发生明显变化。结论:APN骨髓特异性启动子能控制MnSOD基因在骨髓细胞中高表达,而在癌细胞中低表达。在用X射线杀伤癌细胞的过程中,APN骨髓特异性启动子调控的MnSOD基因能特异性保护骨髓细胞。
- 梁利波马业伟赵清正1周小山杨军李艳春刘玉英王争章扬培
- 关键词:氨肽酶N逆转录病毒载体骨髓细胞肝癌细胞